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2022年高考作文题】专题「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0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0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可以影响社会。当一个人对集体和社会具有积极作用时,人们说“他是一盏灯,照亮了一大片。”当一个人对家庭有积极作用时,甚至可以用“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来形容。

在社会、家庭、学校里,在一个集体团队中,每个高中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请以“原来,我的作用不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严禁抄袭,文中不能泄露真实校名、考生姓名等信息。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全命题式材料作文题。本题中对试题的解读,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首先,阅读材料,我们可知第一段材料主要讲述的是个人对家庭、集体、社会等产生积极作用时,可以对他们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里讲述的,是社会中普遍的“螺丝钉”的作用。材料第二段则将这个个人缩小到了高中生这一群体,指出高中生可以对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或小或大的集体团队产生的作用。这也就是第二方面——试题给定的作文命题“我的作用不小”的来源。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材料可知,这里的“作用”应当是积极作用。而命题中的“原来”,这说明故事需要有一定的转折,应当体现自己在认识上的转变。

试题要求我们写作一篇记叙文。因此,我们的记叙过程应当分成两部分(顺叙、倒叙、插叙皆可)。第一部分应当指出原先“我”认为自己对于集体(家庭、学校、社会皆可)的作用很小,或者甚至完全可以被忽略。这一部分应当简写。第二部分,则应具体写出“我”作用不小的具体表现和产生的结果。比如,当“我”真正做了某件事,对那个集体产生了明显的助益之后,或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或得到了集体中其他人的肯定,使“我”改变了原先的不当认知,意识到“原来,我的作用不小”。

参考立意:

1.原来,我也可以为父母分忧。

2.原来,我行为也可以为学校增光。

3.原来,抗击疫情能成功,我也是一分子。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抖音上一则短视频引起热议。视频的内容是:

某校初三的班主任王老师在上班路上偶遇学生刘三黑的母亲,告诉她刘三黑这次期中考试考了全班倒数第一,想要她明天到学校一趟了解情况。刘三黑的母亲回答说:“我把孩子送你那里,没有学好,考了个倒数第一,你应该向我说明情况,向我道歉。孩子教养出了问题,赖我们家长。孩子没有学好,没有考好,你不应该向我说明情况、向我道歉吗?今天我没空,你改天向我道歉吧。”

上面短视频内容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视频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来自一则短视频,是某校初三的班主任王老师与学生刘三黑母亲之间的一段对话。毫无疑问,这则材料事关学生的教育问题。

班主任王老师就孩子的成绩问题请家长到学校沟通、了解情况的做法并无不妥。而刘三黑母亲的认知明显有偏颇,她认为孩子教养不好责任在家长,而孩子成绩不好责任在老师,这是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割裂开来的错误认知。作为教育者,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各方面的教育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分割,应当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写作时可从家校协同教育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立意,学校教育和家庭不能简单分工,而应协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五育并举”。当然也可从家长角度、班主任角度立意思考。比如从家长角度,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没事了,应当经常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孩子。而作为学校和老师,应当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等在校情况,平时也应多多沟通,共同做好孩子各方面的教育。

立意:

1.用心沟通,协同教育。

2.家长老师勤沟通,孩子教育齐努力。

3.家校携手,共育英才。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尚珺,一位出生于广西农村的八零后,从2009年开始,他连续12年高三复读。高考分数逐年增加,几次考上“985”“211”之类的名校,他却屡次放弃,他给自己锁定了奋斗目标——中国科技大学。2021年唐尚珺参加了第13次高考,这一年他已经33岁了。

有人为他的坚持而感动,说他是愈挫愈勇的战神;也有人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不去中科大也一样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人说他应该顾及年迈的父母和家里的经济情况。

对上述材料,你怎么看?请表达你的认识与评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作文材料属于时评类材料作文,主要是对唐尚珺的复读行为的评价。但又不能只限于就事论事,应该在评价的基础上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比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评价观点大致分为三大类,即赞成、不赞成和辩证看待。各有不同的理由。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评论,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好。

【立意参考】

1、赞成唐尚珺复读,认为要懂得坚持,义无反顾,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2、赞成唐尚珺复读,认为他愈挫愈勇,是一个不怕困难和挫折的勇士,勇气可嘉。

3、不赞成唐尚珺复读,认为他可以放弃复读,去一所别的大学,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4、不赞成唐尚珺复读,认为他过于执著,不懂得变通。

5、批评唐尚珺复读,认为他过于自私,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

6、辩证地评价这件事,认为他的执著可取,但执著也要有度。人生进退有度,成就完美人生。

……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金庸武侠小说风靡之时,一位也写武侠小说的年轻作家说:“很庆幸的是,金庸先生写完《鹿鼎记》就金盆洗手了,不然,他在前面阻头碍势,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出人头地、领时代风骚?"

材料二:近期,一则短视频火爆朋友圈:一位特级教师举办讲座时,某年轻老师在台下哼道:“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多读了几本书、多写了几篇文章吗?我到您那年纪,肯定比这风光!”

材料三:一流的退出,绝不等于二三流的可以依次递补。——倪匡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试题提供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是一位写武侠小说的年轻作家的心声,他庆幸金庸先生金盆洗手,为后辈出人头地、领时代风骚创造了机会。然而,到现在也没有哪个武侠小说作家像金庸先生一样成就斐然。可见,一流作家的退出,并非二三流作家的机会。第二则是某年轻老师对某位特级教师的鄙薄之语,其言论表现了高远之志,值得赞美,但他是否能够如愿,却并不是只说几句大话就可以的,还需付出努力。第三则是倪匡的一句话,意思是二三流的人不要么想一流退出后,自己就能够成为一流。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不要幻想片己在一流退出后成为一流,不要以为自己想成为一流就能成为一流,所有的人要想成为一流需付出成为一流的代价。写作时,要对怎样成为一流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具体的看法。

【参考立意】

放下幻想,下真功夫。有志诚可嘉,为实现志向而努力行动才真可贵。

欲成一流,须有一流之志,须有一流之行。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诗人舒婷在《也许——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一诗中这样诉说,“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结合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为副标题,从诗人的角度把这首诗歌改写成一封信,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题是以舒婷的诗歌《也许》中的诗句为命题材料,以跨文体改写为任务驱动,以诗歌咏叹的情感内涵为创作立意,以“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为话语情境的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在材料的选取、跨文体的转换、角色的模拟替换等方面的结合都使其具有创新特点;同时,又紧扣当代青年个人发展中的苦闷彷徨、自我与社会界限定位的模糊不清、被困难打倒后的失意迷茫以及在时代召唤下的责无旁贷等人生主题,引导当代青年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要始终不忘初心、坚定理想,要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理想与学习、工作统一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诗人用“也许”表示选择的艰难,“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这里是说我们的奋斗可能得不到回报。接下又说我们的追求是崇高的,勉励读者勇敢担起责任:“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诗人用“也许”开篇,既表明了多种可能性存在的情况,又抒发了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立意提示

①坚定信念,矢志不渝。②我将无我,不负时代,不负人民。③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