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2022年高考作文题,干货看这篇!戏作2022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苹果比维生素C好吃

今天上海市2022年春季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了。

“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略书是原作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是精华”,你觉得这个观点怎么样?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反正周末闲着没事,随便写着玩玩,并不是标准的考场作文,只是博大家一笑。

苹果比维生素C片好吃

“浓缩的都是精华”,据说是源自于拿破仑。我们都知道,这位战功卓著的元帅,偏偏个子并不高。但让这句话火起来的,却是1996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潘长江的那个小品。“雷锋同志个儿不大,他的精神传天下;董存瑞个儿不高,关键能顶炸药包。科学证明,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品。”这段台词,缓解了剧中人的尴尬,也让“浓缩的都是精品”成为“名言”。当然,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小品中的潘长江,之所以能成为“精华”是因为他们的本事,而不是身高和块头。在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中,高个子也很多。“浓缩的都是精华”用到人的身上,肯定是不成立的。

如果“浓缩”只用化工业的原义,这句话大抵是对的。使溶剂蒸发而提高溶液的浓度,有时甚至只剩下里面的溶质,得到的确实是我们想要的精华部分。比如通过把盐水里面的水分蒸发,生产出我们需要的盐。但作为浓缩的引申义来说,把现实世界的事物缩小和简化,得到的则不一定是精华。因为世间万事万物,并不像工厂里的溶液那样溶剂和溶质分明。经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浓缩,则可能会发生失真。

一是浓缩必然带来原貌的改变。我们可以把乐山大佛“浓缩”成一个摆件放到办公桌上,但肯定不能像在现场一样感受到大佛的宏大,我们可以把长城浓缩成一个沙盘,但肯定难以体验到它的壮美。二是浓缩必然存在主观的加工。浓缩是由人来完成的,属于二次加工,难免会带有加工者的主观色彩。不同的人建造博物馆,里面的藏品肯定会有区别,不同的人缩写名著,写出来的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所谓精华,也只不过是浓缩者自以为的精华而已。

就单说名著的缩写吧,一部《红楼梦》,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谓字字珠玑。里面的描写,经常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看似普通的一句闲话,却在若干回后又有照应,让人恍然大悟。《红楼梦》之所以让人津津乐道,其实并不在于它有多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在于作者用笔的细微之处。但缩写者却只能大笔一挥,只剩下干干巴巴的故事情节介绍。这样的浓缩,显然难以称得上是精华。

大概10年前,笔者参加全国的时评研讨会,当时有专家认为,刚刚兴起的微博将来一定会取代大家的文章。因为一篇千字评论文章,观点完全可以缩到140字以内,简单明快。当时我就觉得不可能,因为直接表明观点固然快捷,但没有了文章的起承转合,旁征博引,读起来总是少了一些味道。后来大家都知道了,长文章并没有消失,微博的字数却越来越长。

有句名言说得好:“苹果比维生素C好吃。”我们想在日常生活中摄入维生素C,绝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吃苹果,而不是吃维生素片。以现在的科技手段,相信可以专门研制出浓缩版的“营养包”,每顿饭花两分钟吞一包就能满足身体需要。可是,没有了饭菜的色香味,还是我们想吃的饭吗?

去一趟世界公园,不等于游历了全世界;知道唐僧带着仨徒弟取经,不等于看过《西游记》;服两粒复合维生素片,不等于吃过所有水果。只要有条件,文化也罢,美食也罢,还是去品尝原汁原味的好。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