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描写热爱祖国的成语我想说忠孝节义:追求高尚——忠诚于国,尽孝于亲,夫妻恩爱,信于朋友

不是宝物,但忠实是宝物。—— 《礼记》如果一个人不摆脱狭隘个人的得失,他将永远不幸。

一个人没有扩大了的爱情,没有对祖国、对人民的血肉难分的感情,那么生活就失去了色彩,失去了旋律,失去了重心。——佚名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很多文化瑰宝,成语就是其一。每个成语都是特定文化体系中提纲挈领之论说,富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涵义。

汉语成语的“忠孝节义”,表面涵义是古代提倡的道德准则,亦即是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夫妻间尽节,对朋友尽义,实是践行“五纲常”或“五达道”而体现出的德行和准则。在生活中,“忠孝节义”仍具有现实意义,虽然价值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有不同的创新。

汉语成语的“忠孝节义”,出自宋代洪迈所著的《夷坚丙志·卷一四·忠孝节义判官》,原文为:“吾今为忠孝节义判官,所主人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也。”这里,“义”之德行后来被拓展为朋友、兄弟之义。明代许仲琳在所著的《封神演义》第二十回中云:“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这里,忠孝节义,已成为行为规范和伦理准则。

在早期儒家典籍《中庸》看来,天下有人伦之“五达道”,分别是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和朋友之交。“五达道”,基本涵摄了人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内涵。

此中的交接之道,又分别为“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礼记·礼运》)。其中,尽于事上为忠,尽于事父为孝,尽于事夫为节,尽于朋友为义。尽于事兄,也为义。

从人生价值观上言,忠孝节义,是社会关系中人生主要角色担当所应具备的德性要求和价值准则。在忠孝节义的实践中,体验着作为人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担当着人之不同角色的分内事务和应有止分。

从人生方法论上言,藉由忠孝节义道德价值观的修为和实践,我们就可追求高尚的修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所担当的人,一个尽己性命本分的人,一个坚守道德原则而守规矩、讲信义的人。


尽忠于国家:热爱祖国,报效国家。

古人所讲的“天下国家”(《孟子·离娄上》)一观念,实是将天下、国、家三者视为一体,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人的责任和担当,乃是先齐家,后治国,以至于平天下。家是小之国,国是大之家。国与家二者一体,不可分离。

在古代的封建统治下,君代表国,尽忠于君便是尽忠于国。君臣的上下依附关系,虽是封建的糟粕,但是尽于国的忠诚之德不可弃。对于每一个来说,为政治国不过是齐万家之事,又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功为平台和实体。

尽忠于国家,便要心怀感恩之心,感恩国家对自己的哺育和培养,感恩国家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和进步。“无论何时何地,不爱自己祖国的人,就意味着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佚名)报恩,不是交换,而是社会道德的要求,做人的本分,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

尽忠于国家,体现着道义和公正。国家需要大家去共同建设和维护,而国家富强、文明则由人人得以享受荣耀和尊严。以身许国,恪守民族尊严,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乃是报效祖国的应有之义。

热爱国家,是以爱家之心爱国,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清代 陈璧)国家之事,事事关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没有国的安宁,就没有家的幸福。

报效国家,就要忠诚于国家,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念,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尽己一份心力,贡献一份力量。“一个人没有扩大了的爱情,没有对祖国、对人民的血肉难分的感情,那么生活就失去了色彩,失去了旋律,失去了重心。”(佚名)人生不从狭隘的个人得失中摆脱出来,没有家国情怀,那他永远是不幸的,不能体验崇高的人格价值。

尽孝于父母:孝顺长辈,敬养父母。

孝敬父母,是为仁之本。尽孝之德行,既是做人的本分,又是对人最起码的要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不知道感恩于父母,不知道孝敬父母,就不知道恩义的价值,不知道做人起码的责任。

在孝敬父母的德行实践中,我们可以学会懂得感恩和报恩,知道承担责任和义务,培养人品和情操,彰显信义和人格。孝敬父母,既是对个人素质的重要呈现,又是对个人价值坚守的考验和检验。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岂能要求他有道义的信用,做人的原则?岂可要求他与自己一起共患难,同甘苦?岂能指望它担当大任、讲求信誉?“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说苑·谈丛》)孝敬之修为一旦定立,便有诚信、信用之品德。

尽孝于父母,体现着真诚和耐心。孝敬父母,一心为父母着想,尽心竭力,彰显了毕恭毕敬的真诚之心,体现了不讲价钱而一如既往的耐心和恒心。在“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上,孝敬便是“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有如此优秀的品德,岂可不取信于人、得人信任敬重?

孝顺父母,要以父母之心为心,顺从父母“光宗耀祖”的期望,尊重父母“望子成龙”的意愿,体会父母“养子防老”的心意,就能尽孝于父母。“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祭义》)养亲可能,而敬为难;敬亲可能,而安为难;安亲可能,而终为难。慎行其身,不辱父母,可谓能终。

在孝敬父母上,居处不庄,非孝;事上不忠,非孝;莅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仁者仁此,礼者履此,义者宜此,信者信此,强者强此。孝为人生之道,是溥之而范围天下,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四海皆准。

在孝敬之为上,小孝用力,“思慈爱忘劳” (《礼记·祭义》);中孝用劳,“尊仁安义”;大孝不匮,“博施备物”。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之教诲,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之叮嘱。父母爱之,则嘉许而弗忘之;父母恶之,则戒惧之而无怨;父母有过,则谏言诚而不逆。

尽节于夫妻,相互尊重,恩恩爱爱。

夫妻双方组建家庭,意味着共担生活的责任,共搭生命的摇篮;意味着共建祥和的港湾,共享家庭的温暖;意味着共同成长进步,相互谅解包容,一切和衷共济。

夫妻之间,可能每个人都有独立人格,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但相互尊重、敬重对方,相互理解、谅解对方,乃是夫妻之节操的根本价值所在。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夫妻之间,信任为先,互敬为要。

夫妻之间的关系,在古代是夫唱妇随,为夫要有信义、为妇要守贞节。在今天的时代中,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知道相互尊重、彼此敬重,相互宽容、理解,就会在共担责任、共同进步中如胶似漆。

夫妻在互敬互爱中,将会展现诚意和责任,体现修养和爱意,彰显忠贞和节操。忠贞不渝的爱情,犹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唐代 李商隐)一样,善始善终。互敬互爱而始终如一,既是对夫妻双方能力素质的考验,又是对两个人道德节操的检验。

夫妻本是同林鸟,若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岂有真正的爱情?各顾个而藏私心,岂可要求对方与自己共建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自私自利,岂可要求对方为了自己而有所付出和奉献?生命与共,患难与共,荣辱与共,乃是夫妻关系的真谛和本质。

尽节于夫妻,要求夫妻双方都要有为对方负责的态度。既要尽己之责任和义务,又要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既要自己追求进步和不断修养,又帮助对方进步,提高品味。只有相互适应和提高,方能彼此心心相印,恩恩爱爱。

尽义于朋友,讲求信义,患难之交。

交朋友,是人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事情。交友,重在讲究信义。在《论语》中,既道出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的价值准则,又提出了“朋友信之”(《公冶长》)的价值目标,还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的省身要求。

在孔孟之道中,“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是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并列的道德价值要求。交朋友有信义,是“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的重要价值体现。

以信义交友,是交益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亦即是以友探讨人生正道之体会,分享成功之经验,体会相互勉励的助益。君子之交,淡如水。不以利害相交,而以信义相交,方是知交、挚交。

以信义交友,要求交朋友上讲究信用,注重礼尚往来,互帮互助。一方有难,则另一方伸出援手。古人有患难之交、八拜之交的典故,深刻揭示了信义的价值意旨。

交朋友,体现着人生的志趣,反映人的爱好。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一诺千金,肝胆相照,是交友之信;臭味相投,狐朋狗友,是交友上的无义,泛泛之交。

信于朋友,是人格价值的体现。“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中庸》)只有明善诚身,方能“信乎朋友”,而获得领导和长辈的信任和认可。“信乎朋友”,是同事、同志间的交际之道。

朋友之义,务在遵循善道。君子之所以不友不如己者,非在于羞彼而大我,而缘于友邪则染为污。得贤友,乃是人生一大乐事、幸事。交朋友相互有信义,方可友谊长青。

“忠孝节义”之高尚品德,在现时代当赋以新的价值内涵:

报效祖国,就要全身心投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倾注心力,建功立业,赤忱奉献,做出贡献。

孝敬父母,就要弘扬家庭传统优良美德,真诚待亲,尽心尽力,维护家庭的和谐,让父母为己所为感到光荣,觉得自豪。

夫妻相敬,就要为和谐家园、五好家庭做出贡献,相敬如宾,共同成长,和衷共济,白头偕老。

朋友信义,就要主动净化自己朋友圈,真情实意交友,肝胆相照,互相帮助提携,一同成长进步。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