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热血教师观后感】专题岗位比“冰墩墩”还难抢 看这些热血“青春守‘沪’者”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3月24日电(记者郑均泉)目前正进入进军上海疫情防控最有力的关键阶段。

记者发现,在上海的抗疫一线,一股强劲的青年力量正在崛起:核酸筛查、流调排查、区域协查……处处闪现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来自不同岗位的“青春守‘沪’者”们已成为“大白”的中坚力量。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原先报名的志愿者因社区封闭,无法前来志愿服务,嘉兴路一处临时核酸检测点缺人手,请迅速赶去点位支援。”19日早上七点,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社工王艾就接到了紧急集合任务。跟她一起迅速赶到点位的还有同为青少年社工的王宁和周敏蔚。

路线引导、秩序维护、扫码查验……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这三位平时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青年社工,全情投入到工作中,确保医务工作者们高效、便捷地完成采样。一天下来,他们摘下手套的双手已被汗水浸泡到发白。“累,但很值得。我们是防疫志愿者,要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努力守护这一方土地的平安。”周敏蔚说。

虹口区青企协会员、上海鹏盾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瀛,总是那个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志愿者。早上七点半,傅瀛就冒雨到达点位,开始了一天的“大白”工作。在他的检测通道上,傅瀛要身兼两职,既要维护队伍秩序,又要辅助登记信息。半天下来,他的声音就已经嘶哑了。在辅助检测完4200余人后,已是雨过天晴的傍晚。拖着疲惫身躯的傅瀛对其他志愿者说,“希望再相逢时,已是春花烂漫、雨过天晴。”

不计得失、不畏艰苦——

除了可以“临危受命”,青年志愿者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特别能吃苦。上海市虹口区志愿者招募令一出,报名瞬间破百,学生、程序员、快递员、律师……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纷纷化身“大白”,套上志愿者马甲,奔赴一线。

黄守毅是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的一名“95后”程序员。他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大白”行列,主动要求第一班上岗,承担PDA扫码工作。一到午饭时间,黄守毅却悄悄地把椅子搬到临时办公室外,把午饭摆在椅子上,席地而坐迅速吃完,“屋里位置不多,让其他年长的志愿者坐下歇歇。我吃得快,吃完早早上岗。”

黄守毅吃午餐时总是席地而坐

“有缺人的地方吗?我PDA扫码组织管理贼溜。”黄守毅说,看着医护人员24小时工作,最后累倒在花坛里睡着,非常心疼。“我去不了最前线,只能在最接近前线的志愿者岗位上作出一点贡献。有人说志愿者不赚钱,又搭时间、又搭精力。但我认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是爱国的‘热血青年’,值得做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去做!”

比“冰墩墩”还难抢,“热血高校”志愿者一岗难求——

“即便知道要冒雨工作,同学们还是在志愿者上岗名额发布之后,很快就把名额秒光了,这样的热情也带到了岗位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8级艺术教育本科生郎朗说。

每晚,华东师范大学志愿者总队指导老师总要面临“幸福的烦恼”,她会根据次日的总体安排,在多个防疫储备志愿者群中同步发布报名上岗的报名链接。名额和任务一经发布,立即被热情高涨的学生们“秒杀”,大家说“这比‘冰墩墩’还难抢”。“我一次次见证了‘手慢无’的搏杀过程,为了让千余储备志愿者都有机会,我们现在只能不定时地发布报名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的志愿者群热烈讨论报名难

截至3月20日,“上海志愿者网”共发布1946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4.69万人,累计服务52.2万小时,人均服务11.13小时。其中,高校、社区、企业的青年们尤为活跃,成为“大白”的主力军。这些“青春守‘沪’者”们,每天都穿梭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但都总是第一时间响应需求,在不同点位无私奉献着的他们,共享着“大白”这同一个名字,为上海筑牢疫情防控坚实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华社『解码魔都』工作室出品

来源: 新华社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