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呼吸,快速吸气,揉揉脸转动木松下。接着,原宿准确的解说从南华大学学校士官传来,这是进入学校士官解说团不久的小解说员训练场景,指导他们发声训练的是学长学姐。
由26人组成的校史解说团只有一名指导老师,正是在学生自主管理和培训下,这个解说团三年来为众多学生和来宾生动讲述着学校故事。近年来,南华大学深入实施“放管服”高校育人新模式,鼓励学生自主管理校园,将特色管理项目下放到学生,在管理中强化服务水平,在服务中提升育人实效。
激励学生自办活动
在南华大学雨母校区,一片玫瑰园已经是学校园艺协会的“实践基地”,从今年10月开始,在园艺师的指导培训下,社团成员已两次对园区的玫瑰进行修剪与养护。“我是在为学校、为大家做事情,这让我觉得很自豪。”来自19级药学专业的廖崇豪说。
“将一些校内项目交给社团,能够让学生在劳动和管理中收获成长。”南华大学学生社团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邹声凡说,“社团是学生们自由发展的平台,学校要做的是提供后勤保障,搭好戏台。”
在高校,学生举办活动往往需要多次审批,经费更是要自行垫付,一垫就是两三个月,大大降低了学生举办社团活动的意愿。2020年以来,南华大学简化审批环节,在负责老师指导下,学生社团只需写出策划案,学校团委审批通过即可预支活动经费,这激发了学生办社团活动的热情。
南华大学还增加了社团专项活动经费的投入。图书馆读者协会会长、19级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谭子龙刚刚拿到经费,就开始做海报、买奖品,活动筹备工作很快展开,一场读后感演讲活动即将举办。
放手让学生自主办活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迸发,才能打造出精品社团,南华大学涌现出一批像“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压花协会、园艺协会等极具特色的学生社团,放权限、给支持、送服务,这批活跃在校园里的学生社团成为校园实践的中坚力量。
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市场调研、采购、上架、核算……2008年,南华大学创立学生勤工助学基地,让学生当校内超市店长,每一个经营环节都由学生自主管理。今年,南华大学引入第三方托管经营,学生不再担任法人,既降低了学生管理可能带来的风险,又充分给予学生成长锻炼的机会。
秉持“助学、成长、圆梦”的宗旨,学校目前学生勤工助学基地岗位已经超过150个,在助学的同时也助力了学生发展。学校设立的勤工助学中心,是个由206人组成的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协助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展各项资助育人工作,便于学生提前学习了解各项工作的开展方式和管理模式。
“在这里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工作结合,不出校门就能实习。”学校新设立的学生一站式服务大厅,整合了学校10余个部门的多项职能,能处理50多项学生日常事务,在服务大厅财务处“上班”的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2018级会计1班的谭传兴说,“即将毕业的我充满信心”。
为努力提升学生多方面素质,南华大学赋予“勤工助学”新的内涵,勤工助学不再是贫困生、特困生的“专利”,而是成为学生在校提升实践能力的机会,为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增强学生校园认同感
在南华大学校园道路上行驶而过的无人驾驶快递车,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之为“傻小红”,它们会把快递送到刚刚建成的学校一站式快递服务大厅,在这里,师生们可以实现完全自主式快递寄取。
在学校红湘校区,一个占地2500平方米的休闲小广场刚刚完成改造,在广场的中心位置不仅有一个舞台,多媒体设备也一应俱全,课后这里会成为学生们的天然舞台,一段段歌声从这里飘出。
“过去,小广场这里是一些零乱的小商铺,如今蝶变为‘校园文艺角’,学生们每晚可以在这里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学校的后勤工作深入到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学校后勤服务中心主任颜桂花讲道。
“学校将积极创新探索服务学生的方式方法,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少一些指挥教育,多一些自主管理,深化学校‘放管服’的育人新模式,让学校真正做到为学生成长服务。”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高山表示。
(本报记者 赵嘉伟 本报通讯员 杜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