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诞生于改革开放,兴盛于改革开放。今天,这里已经是以创新为基础的高质量发展的热土,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式不断前进。
我们把目光放到深圳的基础教育领域:各种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各类创新举措竞相实施,多项改革创新的经验也陆续成型,不断的走出深圳,辐射全国。而在这些改革创新成果的背后,我们总可以看到前些年从全国各地引进的基础教育高端人才的身影。
作为深圳教育引进高端人才中的代表人物,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水发,福田区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郭其俊和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三位可谓“武艺”高强。正是他们近年来锐意进取,让一项项改革创新进入中小学校园,才有了深圳基础教育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改革创新擦出新“火花”
王水发,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学博士,特级教师,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1000名杰出校长,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
作为高端人才引进的王水发,16年来每次擦出的“火花”都令人侧目。
早在担任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期间,他力推“罗湖教改”,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方案就令人眼前一亮。2021年8月,“双减”新政发布不到一个月,他在《人民教育》杂志发表文章《探索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认可的课后服务》,总结深圳经验和做法,再次把全国的目光引向深圳。
把课后延时服务当成民生工程和科研课题
据了解,深圳市教育局早在2015年10月就印发了中小学“四点半活动”试点工作方案,随后在2016-2018年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试点工作,试点学校达320所,义务教育阶段近60%的学生和家长从中受益。
2019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生每年1000元的课后服务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参与并合理取酬。2021年初,《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
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00%开展了课后服务,72.9%的小学生、83.4%的初中生享受了课后服务,72.3%的小学教师、70.5%的初中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各校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王水发表示,衡量课后服务工作的核心指标应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认可并乐于参与。因此,课后服务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于是,深圳一方面把它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推进,另一方面把它作为一个科研课题来研究。
发展素质教育不能缺了家庭教育改革
早在主政罗湖区教育局时,王水发就提出“新素质教育”的改革举措。他认为,国家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已有30多年,时至今日“素质教育”的目标、内涵、实施路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80-90年代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90-00年代增加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00-10年代又增加了“增强社会责任感”。
2016年以来,“素质教育”的目标逐渐指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年以来,“素质教育”的重点则逐渐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四个“关键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从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到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素质教育”。这就是他提出实施“新素质教育”的缘由。
在如何保障“新素质教育”行之有效这个问题上,王水发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应从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构建一个支持保障体系,聚焦四个方面的改革,包括资源配置改革、体制机制改革、队伍建设改革和家庭教育改革。
王水发深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长期以来是脱节的,虽然理论上三种教育最后都作用到学生,但是过去家庭教育是缺失的,社会教育是无序的。
王水发认为,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改革开始,家庭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家长教育改革。因此,他做了一个系统设计,构建了三个系列8个模块的家长教育课程:一个系列包括婚前教育、育前教育、学前教育3个模块的准家长教育课程,另一个系列是1个模块的隔代家长教育课程,还有一个系列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家长教育4个模块若干门课程。
在“双减”和思政课上先行一步
郭其俊,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被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授予“首届全国中学百名优秀明星校长”称号。
“双减”政策出台后,当大家还在讨论为什么减、如何减的时候,以郭其俊为首的福田区教科院就已给出方案。这位曾经的全国明星校长,凭着丰富的教学实战经验,带领区教科院的教研员们,制定出《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操作指引(试行)》(下称《操作指引》)。
《操作指引》让“双减”真正落地
《操作指引》从正确把握作业育人功能、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与批改等十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外,他们还列出了“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负面清单(试行)”,为《操作指引》保驾护航。
据介绍,福田区教研员还按照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制定了相关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希望通过《操作指引》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增强作业实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有效实现“减负提质”,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重大决策部署。”在郭其俊看来,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郭其俊说,作为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首个县域级教科院,福田区教科院承担了先行示范的光荣使命。他们要进一步将《操作指引》落实落地,推进福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以及建设品牌课程、品格课题和品质课堂等方面进行探索,确保“双减”政策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党建引领中小学思政课“5个100工程”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开展教育教研工作,是郭其俊担任福田区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好学校思政课讲话的精神,2021年2月,郭其俊在走访学校以及多方研判后,提出在福田区实施党建引领中小学思政课“5个100工程”,包括建设100个思政课工作坊,培养100个思政课旗手教师,研究100个思政课小课题,评选100堂思政优质课,培育100门思政校本课程。这种全覆盖的思政课推进方式,通过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学术研讨、科学帮扶、工作交流,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为思政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郭其俊认为,福田区各学校首先应整体规划,明确思政课课程目标,区教育系统要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还要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不断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推进思政课的实施与开展。
“深中神话”是这样炼成的
朱华伟,深圳中学校长、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特级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0余部。2019年获评深圳教育改革先锋人物。
2020年9月,深圳中学新校区启用。新校区的设计借鉴了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的建筑风格,学校环境和硬件设施都堪称世界一流。
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这位高端引进人才、“奥赛金牌教头”、全国知名校长表示,学校从校园设计的创新,到课程改革的创新,再到打造课程体系的创新,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优秀学子来深中读书,读好书。
推进系列项目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一直以来,深圳中学都是千万学子的梦中学校,但受场地限制,每年只招800人。直到2020年秋季新校区启用后,深圳中学扩招至大约2100人。
更多的学生进入这里就读,如何保证课程质量成为朱华伟考虑的重要问题。2018年开始,朱华伟和教师们就着手整合和升级已有课程。他们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方案》,从课程、师资、管理三个维度,推进系列项目改革,形成了系列优质研究成果。朱华伟表示,深圳中学要争取建成国家级新课程新教材研究示范基地。同时,深圳中学会结合国家“强基计划”,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深中智慧。
优秀人才加好的老师和课程,才能创造出亮眼的成绩。扩招后,深圳中学的高考成绩还是保持“神话”。2021年又有41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录取人数广东省第一,各高分段人数全省领先。特殊类型考试成绩也不俗,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率99.4%,本科上线率100%,全省第一。
引进最优秀的老师培养最优秀的学生
虽然深圳中学的“江湖地位”稳如泰山,但是朱华伟并没有放松。从2017年开始,他引进了百余位高学历、高专业水平的优秀师资。到2020年,深中有博士60余人,北大、清华毕业的教师80余人,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海外顶尖名校毕业的教师20余人,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竞赛金牌教练、名班主任共40余人。
朱华伟认为,越优秀的学生,越需要优秀教师引领。深圳中学拥有全国最优秀的学生群体,有责任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引领他们向更高的平台发展。另外,深圳中学诸多高端的创新体验中心和创新实验室,也需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参加国际高端赛事,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与北大、清华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在朱华伟看来,世界一流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关键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2018年以来,朱华伟邀请清华大学多位院士和教授先后莅临深中大讲堂,为深中学子带来科学盛宴。此外,深中与清华物理系朱邦芬院士合作,共建朱邦芬院士工作站。这些合作的展开,为深圳中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埋下了“种子”。2021年4月,这颗“种子”结出硕果,深圳中学成为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是深圳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获此授牌的中学。
“随着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的落地,今后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某一个学科上有积极深入的钻研。”朱华伟说,基地的设立,打破了中学和大学人才培养的壁垒,使更多在某一领域的偏才、怪才、天才能够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大学学习,在喜欢的专业领域有所成就,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
时隔一个月,“种子”再结硕果。深圳中学又被清华大学遴选确认为全国首批“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基地”。
清华大学广东省招生组组长钟海旺教授表示,未来,清华大学将会结合深圳中学学科竞赛的特点,与深圳中学展开进一步的合作。
朱华伟也表示,未来的深圳中学将与清华大学一道,在初高中阶段积极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机制和模式,建构一个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并与高等教育接轨的完整教育链,不断将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推向新的高度。
转自:中国网、学校品牌管理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