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区中小学积极稳步推进“双减”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效果。
结合区、校实际,延庆区采取典型引领、分层推进、因校制宜、一校一策的策略,进一步深化推进校内“减负提质”工作。本期现教论坛,让我们一起走进延庆区,看看“双减”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有哪些“实招”“妙招”。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抓“双减”
王建军(北京市延庆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双减”政策出台后,延庆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区领导靠前指挥调度,区级专班协同配合推进,迈出坚实的改革步伐。延庆区各中小学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教研教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双减”是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问题,要围绕着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来落实,并不是简单的减和增,要立足于教育改革来做工作。对于学校来说,增加了很多时间,要详细分析增加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延长课时、增加兴趣班,要尊重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各学校必须要做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不能千篇一律地“齐步走”。比如,我不赞成让孩子们百分之百地参与晚自习,要承认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的差异性,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外向,有的喜欢早睡,有的孩子喜欢在晚上思考。
在延庆区深入推进 “双减”工作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区自身的一些特点,例如,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现象不突出、不明显,但是通过落实“双减”,使课堂、作业提升实效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双减”工作任重道远,希望各学校的实践能对其他学校起到借鉴作用。
“双减”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携手同行
王宇(现代教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现代教育报》融媒体矩阵持续进行宣传报道。在报纸上,关注“双减”之下课后服务、作业、教研、课堂、校外培训、家校共育等内容,进行了深度采访和分析;在新媒体端,各平台关注学校“双减”工作的具体做法,并进行了充分展示。
暑假后,各个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有趣且有效的作业、充足的午休和体育锻炼时间,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延庆区在“双减”工作上有很多特色和亮点,非常值得其他学校借鉴,例如,从调整上学时间,到“五项管理”的落实都有详实的内容和举措。延庆一些学校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城里学校操场小,体育每天一小时落实难;农村学校教师不足,课后服务落实难等等,在延庆区教委和各学校干部老师的积极努力下,一项项得到了解决。
“双减”工作任重而道远,社会和家长的焦虑并不会立即消失,还需要学校、家长、社会携手前行。
明确三个问题 提高“双减”实效
段金星(北京市延庆区第一小学校长)
只有明确“给谁减”“减什么”“如何减”三个问题,才能够真正提高双减的实效。学校要把“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想真正减轻负担,就要增加“备课、课堂、作业、教研”等各教学环节的实效、增加体育锻炼和课后服务的供给,做有温度的教育。
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就要增加教学环节的实效。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延庆一小着力抓备课质量,提高备课实效。备教材,即明确知识点和核心能力,清楚单元、课时、合作目标。既要关注知识目标,更要关注育人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学生学习活动中,使知识目标和育人目标有清晰的落脚点与着力点。备教法,即对课堂合作点、合作次数、工具(学习单、小白板、时间条等)使用进行详细设计。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可能达成的状态。树立前测意识、底线意识、合作意识、随堂意识。备预设,即针对课堂中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预设,并准备处理策略。备练习,即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完成当堂目标并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铺垫。备评价,即建立评价内容多样、评价方式多元、富有学科特色的评价机制,以评促学。
深化作业改革 发挥育人功能
穆桂山(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校长)
深化作业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作业改革来撬动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作业不仅具有巩固知识、了解学情、诊断评价等功能,更是一种学习习惯、态度、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育人功能。延庆二小利用每班一个作业角,用于每日作业公示;统一设计印制了“学生每日记事本”,不仅有每日作业的记录、时间的统筹,还包括“家校联系卡”“每日收获”两个栏目,促进了家校沟通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求各学科备课组长在作业设计时做到:目标明确、类型多样、难度分层、结构合理、批改及时、反馈精准。精编课时作业设计与教师备课有机融合,达成教、学、评一致;与课时任务单有机融合,达到作业与学习探究的相辅相成。同时,要关注作业的分层性、多样性和育人价值。
设计合理,还要巧妙实施。学校将课时作业纳入课堂对环节目标进行评价检测,及时得知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情况,学校对答疑辅导的时间、内容、督导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统筹,注重“三研三实”,即:研究时间,错峰重实际;研究内容,分类提实效;研究常规,督导保实施。
增强习惯培养 扎实提质增效
耿翠羽(北京市延庆区大榆树中心小学校长)
“双减”政策之下,学校更加主动地明确办学目标、精细过程管理、优化课程设置、提升课堂质量、提高教研水平、全覆盖课后服务、指导和督促家庭教育,形成全链条全面育人的新模式。“双减”之下,要增什么?除了精准的课堂教学、有效的分层作业、及时的学生辅导、有效的评价设计之外,对学生,要增加扎实的习惯培养;对教师,要增加优质的教学研究。
增扎实的习惯培养。学校在学生习惯培养上拓宽领域,加强课后服务时间的规划,把放学后的居家生活也纳入指导范畴,对学生一日生活全过程指导。例如,围绕“离家、入校、进班、上课、课间、用餐、午休、活动、放学、回家、防疫、招手”等重要场景,每个场景提炼出5个核心要点,整编出“12个5”教育框架,围绕要点,扎实培养好习惯。
增优质的教学研究。教师培养需要高质量校本教研。学校通过课题组织教师研究探索“双减”,认识系统、深入。同时,加强专题教研,突出对活动主题、活动内容、预期效果的管理,侧重小问题快节奏、一事一研。带动即时教研,发挥干部和骨干作用,遇到问题课间就谈,迅速分享经验和教训。研训赛一体,缩短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距离,让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课堂发展、学生成长。
聚焦提质增效 强化家校协同
于淼(北京市延庆区康庄中心小学副校长)
“双减”政策的核心问题是提质增效,增加课后服务供给的质量和宽度,增学生体质水平,增家校沟通实效,增课堂教学质量。
提质增效,要让家长不再焦虑。实施家校有效沟通,安排专业家庭教育方法指导,邀请家长参与听课、课后服务,邀请家长讲述“我的家庭教育故事”等,形成家校命运共同体。
提质增效,要让学习回归学校。课堂教学实现提质增效,提升课堂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服务要依据不同学龄的心理特点,以兴趣为基础,增加供给的针对性宽度。例如,学校开设了“16+28”菜单式课外小组活动,即16个精品课外小组28个个性化阅读小组,供学生自主选择。
提质增效,要让教师回归本职。学校要抓实教师的备课环节,让教师带着自身思考去备课,使学生既要习得知识技能,也要具备学科素养。同时,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学习情况自主设计菜单作业,例如,各学科组统筹设计主题实践性的“月作业”,精心安排单元知识反馈的“周作业”,结合教学实际分层布置“日作业”。在征询家长意见后,将亲子阅读、家务劳动、社会实践、体育锻炼、艺术实践等纳入居家建议作业内容。
回归教育本质,社会、学校、家庭做好自己该做的,互不添乱的同时,实现互相“助攻”。
在调研的基础上指导教学
康振华(北京市延庆区井庄中心小学校长)
如何做到减负提质,这是所有学校面临的一道考题。这需要提高教研的实效性,以有效的教研指导有效的课堂。本学期井庄中心小学周教研重点从过程导向转变为结果导向。听课教师从学生参与度、学生认可度、目标达成度来评价课堂。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与课堂微检测,可以有效地把握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把这些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课堂教学的不足。听课教师根据以上分析,从“目标、问题、方法、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再与学科任课教师进一步研讨留什么样的作业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学校在组织骨干教师课后答疑时,遇到一个问题:没有学生去问问题。调研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班主任都解决了。学生“吃饱”“吃好”了吗?并不是。而是没有培养出孩子问问题的能力。为此,根据调研结果,学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自愿参加的数学思维训练班,从基本数量关系的勾画分析,到数学方法的运用,再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思路、方法,进入新的学习状态,就产生了疑问。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始主动问骨干教师。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把学生引向了新的学习境界。
以“双减”为契机 高质量服务学生
杨红霞(北京市延庆区第三中学校长)
“双减”的核心不是增加学生在校时长,而是坚持“五育并举”,提升在校生活质量、学习质量和成长品质。延庆三中以“双减”行动为契机,高质量服务学生成长,明确了落实策略:提升站位、转变观念,分层思考、逐步推进,抓住重点、突出特色,重在落实、分析提升。
提升站位,转变观念。学校继续构建教育生态,做有温度的教育;建设学习共同体,提升学校教育供给质量,服务师生共同成长;进一步发挥“家校社共育委员会”职能,联系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达成共识,共同推进“双减”政策和学校各项措施落地。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学校通过加强控制、创新形式,以教研组、班主任、学生作业监督小组三方评价、共同监督,促进作业质量、数量管理。不断完善课后服务,打破年级、班级界限,区级骨干教师助力毕业年级,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类型的需求。通过规范教研、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文化建设和学科特色学生活动,提升课堂质量、课程质量。
重在落实,分析提升。在“双减”落地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校外而言,校园安全与周边治理难度较大;于学校内部角度来讲,课程设计和实施带来的教师工作量及压力剧增。我们将在分析研究中,在各级领导支持下逐步解决。
画出“双减”最大同心圆
解维(北京市延庆区第四中学校长)
延庆四中前身是延庆一中初中部,2000年开始独立办学,2010年挂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延庆中学。
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画出“双减”最大同心圆。一是增强学校主动担当意识,校本化学习宣传双减政策;二是多形式宣讲,赢得家长理解支持;三是建立完善八部门相关负责人在内的家校社共育委员会和社区共建委员会,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关爱、教育帮助和监督指导机制。
强化学校优质教育供给,找出“双减”最大公约数。一是尊重初中学段规律,育人有方。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体验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理性思考。二是系统梳理学校办学理念,五育并举。实施项目负责制,细化五育实施内容和标准,提升育人实效。三是立足课堂教学提质,教学有法。教科研常做常新,开展基于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的课堂教与学活动。四是政策覆盖每名学生,心里有人。以优化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为抓手,完善学校课程建设。五是教育学生自己做人,做自己的主人。构建“课堂学习上讲台、学校活动有展台、竞技比赛上舞台、设计策划到后台”学生自主发展四级平台。
常态化实施中不断精进,落实“双减”走向正无穷。一是坚持扬弃方法,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规范提升、调整完善。二是坚持教师主导,做好教师思想引领和身心减负,统筹多部门保障“双减”持续推进。
丰富供给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孙义国(北京市延庆区第八中学校长)
延庆八中是一所全寄宿制初中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学生大部分来自山区,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班的负担并不重。但“双减”工作是教育的系统化、深度的变革,延庆八中面临的课题是内容的进一步优化调整。
组织干部教师学习政策,分解核心问题。一是教师教育行为惯性的调整问题;二是学校课程供给的问题,丰富课程供给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和家长有切实的获得感。
针对“双减”工作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成立五个项目组,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索。五个项目组分别是:教师有效使用教材研究,答疑辅导有效性的研究,文化学科分层菜单式作业设计研究,寄宿制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设置和指导的研究,寄宿制学校课外兴趣小组项目推进和课余生活指导的研究。
扎实推进答疑辅导工作,让每个学生尽量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学校课后服务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学科类答疑辅导和体育、艺术、科技类兴趣小组相匹配,满足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满足每个学生都有特长发展的平台。
同时,学校进一步强家校沟通和宣传工作。面向家长的宣传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宣传政策,让家长了解“双减”的意义和内容;另一方面是宣传学校的具体工作,让家长看到学校采取的切实行动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保持发展定力 科学推进“双减”
刘明军(北京市延庆区第十一中学校长)
延庆十一中学是半寄宿制学校,生源涵盖城、川、山和京外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面对“双减”要求和学生实际,学校理性客观地筛选甄别学生负担的“真”“假”“虚”“实”,诊断问题对症下药,保持定力固化成果,自信科学高品质地推进“双减”落地。
持续深化“双轨驱动”的科学管理,即基于学生终身成长的年级组管理模式和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业提升的教研组质量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答疑辅导和课后综合服务。
扎实推进现代学校的文化引领,强化校章建设并完善制度汇编。今年我们实施校徽LOGO标识创意,9月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进入公示期。用理念体系凝聚人心,用文化宣传振奋精神,提升师德水平和育人质量。
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通过市区专业引领、教研驱动和课题带动,借助育英学校和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友善用脑项目,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质量。
聚焦学生五育并举健康成长,严格课程课时规范,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统筹实践课程和劳动课程;不断优化时间、空间、师资和资源,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不断丰富教育供给,足球、田径、武术等项目,特别是经典阅读、学生戏剧等社团课程,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紧抓课堂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李明强(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教科研机构在“双减”中要发挥研究、引领、服务、督导的作用。
在区教委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我们完成了延庆区“双减”工作各类文件的制定;与此同时,配合区教委主管科室对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了两轮“双减”工作督导检查工作。
教科研中心积极作为,以课堂观察为节点,形成课堂实录大数据库,聚焦关键问题,提出切中实质要害的改进举措,并实施跟进性指导。
同时,我们聚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教科研中心引导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只有当教师明白了“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课堂难度到底怎么控制”,教学才会是高效的,减负也才有了根基。
我们要“睁眼搞双减”,充分借鉴市区优质资源,跟首师大、市基教研中心、北京教育学院保持长期良好合作关系,提供坚强的智慧引领;依托“延海协同合作项目”,成立了26个名师工作室,11位教研员跟岗学习,11位教研员拜海淀教研员为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还跟西城、东城、朝阳开展广泛合作,引入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多年来,我们常态化邀请专家、教授和名师来延庆有针对性开展学科教学讲座,实施跟进式指导。
抓住课堂,把教师专业能力提高上去,再辅之以不断完善课后服务、作业设计等专项工作,“双减”定会在延庆结出丰硕的果实。
(排名不分先后,行文按发言顺序整理)
(文/本报记者 郝彬 甄酉川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