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一学期是“双降”着陆后的第一个学期,正在革新作业设计,提高教室效率,上海的校园正在发生令人愉快的变化。
2月17日,上海中小学将迎来新学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请来各区教育局“一把手”,谈谈“双减”下,新学期如何继续在提质增效、数字赋能上下功夫,焕发教育活力?本期嘉宾:长宁区教育局局长 熊秋菊
【“活力教育”关注生命成长,推动提质增效】
问:长宁一直提倡“活力教育”。不少学校探索作业“轻负担、高质量”。“活力教育”下的“双减”,怎样提质增效?
答:“活力教育”在长宁充满活力的区域环境中孕育而出。活力教育是充满生命力的教育,顺天性而教,循规律而育,激发师生的生命潜能,实现师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轻负担、高质量”是我们一贯的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长宁“双减”工作一直在路上。
为了实现提质增效,长宁教育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中心,坚持“五育并举”,将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生生活幸福、终身成长的基石,关注学习成本、师生关系、家长满意度,致力提升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希望给学生留下一段温暖的回忆。在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所有学校在课堂教学上有质量,在学生作业上减少不必要的负担的同时,保证学生应有的作业,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力,达到减负提质,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以学校为中心,联合政府、家庭、社会,给予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形成合力育人生态。
【打破数据孤岛,“一座统管”促进优质均衡】
问:作为上海市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长宁构建了基于数字基座的教育新生态,实现全区教育人员、数据、应用、软硬件资源的智联、数联和物联。“一座统管”的长宁教育数字化,如何助力“双减”?
答:数字赋能是长宁实现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为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一座统管”,即:依托基座构建统一的教育信息化操作系统,实现联数据、联应用、联教师。目前,长宁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区级数字基座的部署,近期区内106家教育单位、6000多名教师和近6万名学生的相关应用都将接入数字基座。具有长宁特色的“一座统管”的数据基座,打破了原先学校“数据孤岛”,也避免重复建设,今后,哪怕是区内最薄弱的学校,也能基于基座,共享优质课程,实现教育数字化上的公平。
同时,长宁正在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比如:在延安初级中学,教师通过5G+AI的方式采集学生心跳等运动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锻炼效果。仙霞高中(初高中一体)用“信息技术+大量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分析匹配”的方式,研究基于云课堂,支持式、鼓励式、个性化的C-STEP学习,探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了基于平台的自学、助学、互学、展学、测学、评学的自主学习流程。
延安初级中学“智慧体育”数字化应用场景。
延安初级中学生物数字实验室。
仙霞高中(初中部)C-STEP学习指导。
基座还支持低代码、“轻”应用的快速开发方式,教师通过“拖拉拽”的简单操作,就能搭建自己的“轻”应用,让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度参与教育应用场景开发,形成多方参与、共创价值的教育应用良好生态。
问: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长宁“双减”过程中,对学生的作业、身心健康等带来怎样的改变,实现提质增效?
答:我们在课堂提质、作业减负以及学生身心健康上,做了些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双减”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长宁基于探索了10年的作业研究,借力作业减负提质、课后服务资源整合,以“一个支点、双向延伸、三方整合”为策略,为学生提供适切的、丰富的学习体验,释放生命活力、教育合力和学习潜力。
天一小学“纸笔同步课堂”。
一个支点,即以数字化为支点,赋能教育,撬动教育方式变革,助力实现因材施教。长宁小学正在试点推进“纸笔同步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作答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采集,进行数据智能学习分析,实时获取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实现课堂精准教学。初中正在实施数字作业,在不改变学生纸质作业习惯的前提下,动态采集学生作业学情,据此精准推送举一反三,避免机械、无效、重复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值得一提的是,“数字作业”中,老师可以看到原先学生做作业时看不到的数据,比如:做题顺序、做每一道题的时间,甚至停顿的位置。通过数据收集,老师可以追踪到学生的持久力等学习品质,从而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双向延伸,则是将小学、初中作业改革的有益经验,在学段上予以贯通延伸。一方面将小学的作业备案制向初中学段延伸,长宁制定了《长宁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公示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对小学、初中的作业公示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并鼓励各学校在作业公示达标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更优解。另一方面将初中分层作业和开放性作业的探索经验辐射至小学学段,结合高质量校本化作业体系建设,既重视基础性作业的应用,又倡导开展综合类作业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长宁区少年宫送课入校。
三方整合,是通过整合区属校外教育机构、紧密型教育集团以及社校联动等资源,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区少年宫、少科站、劳技中心盘整原有的课程资源为学校课后服务“送教上门”,送课量线上线下共达1024节。长宁实验小学将已成立10年的“故事妈妈”生命教育团队引入成员校,帮助威宁小学组建“豆爸豆妈讲故事”团队。复旦初中积极与所在的新华街道联动,将“人文新华”的特质引入学校“博雅课程”,由街道配送经典诵读、国画、书法、围棋、武术、心理等课程与活动,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更丰富的社会资源。
长宁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故事妈妈”团队支持课后服务。
【四方同向发力,做好“加减乘除”题】
问:“双减”实施一学期,给学校、老师带来哪些挑战?
答:“双减”实施一学期有收获,也有挑战。“双减”聚焦作业量是否减少、接送难题是否缓解等,同时也关注“双增”,像学校的教学质量要增长、学生的学习品质要增强。下阶段,我们将不断增加资源供给,增强学校办学水平,增进教师专业素养,有效促进卓越教师培育。
问:您是数学专业出身,从老师到教研组长,从区教育学院院长到区教育局局长,面对“双减”这道数学题,长宁怎样做到“赋能增值”?
答:“双减”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要做好“加减乘除”这道混合运算的数学题,营造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态。
开元小学学生走出校园,共绘社区涂鸦。
西延安中学“解忧杂货店”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做好加法,汇聚合力。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参与、社会协同,四方同向发力,实现1+1+1+1>4的共生效应,让“双减”变多赢。做好减法,巩固成果。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标本兼治,疏堵结合,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保持“打持久战”的定力和耐心。做好乘法,放大效应。发挥数字化乘数效应,通过数字基座建设,破除校际“数据孤岛”现象,实现快速迭代,重塑教育教学模式,支持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学习。做好除法,回归本原。坚守育人初衷,改革学生评价,关注过程性和增值评价,缓解家长焦虑,不断寻找教育公平最大公约数,努力将教育改革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许沁 题图来源:沈阳 摄 图片编辑:徐佳敏
图片来源:长宁教育来源:作者:许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