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长宁教育信息网,干货看这篇!快评丨上海长宁教育局就涉“自杀”问卷道歉,为抑郁症筛查提了个醒

“最近一周,为了自杀,你的准备行动完成得怎么样?”11月18日,有上海家长爆料称,长宁区部分学校近日给学生做了一份有关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但问卷中包含多项自杀准备等相关问题,有家长质疑问卷的诱导性强,恐伤害孩子心理。19日,长宁区教育局回应,称已要求停止调查问卷工作,“系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我局相关科室对问卷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引发学生困惑和家长担忧,对此我局致以诚恳的歉意”。

得知问卷内容后,有家长查询了心理专业资料,指出该问卷不恰当地引用了《Beck自杀意念量表》,认为该问卷的目标人群是有自杀风险的病人。家长联合向长宁区教育局提交了一份《关于长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调研的建议》,明确指出“学生反映问卷内容欠妥”。应该说,家长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提出建议,教育局接受建议并诚恳致歉,这种互动是良性的。

需正视的是,小学生在未经专业人士指导的情况下贸然做了大量和“自杀”有关的问题,很容易对年幼心灵造成灰暗影响甚至不良诱导。未成年的孩子,可能还不知自杀为何物,但出于好奇、模仿天性,甚至可能对自杀产生兴趣。因此,涉事学校有必要请专业老师为孩子补上心理辅导课,尽可能消除问卷带来的心理影响。

而此事暴露出的更大问题是,一份本该是医院用于有自杀风险的成年病人的问卷,怎么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小学生面前?长宁区教育局称将进一步调查处理,希望会有一个严肃的调查结果。

也有不少人由此联想到前不久教育部的抑郁普筛要求,明确要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并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显然,教育部的初衷是担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眼下,心理问题已成为困扰青少年越来越严重的一大隐患,因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导致厌学休学甚至自杀的情况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因此,要求开展抑郁症体检筛查以尽早发现问题,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一些专业人士也不无忧虑地指出,开展普筛可能会出现一些潜在问题。而此次上海长宁区小学暴露出的问题,无疑是一个提醒:抑郁症等相关疾病该如何科学、准确地筛查?

专业医院的抑郁症检查,主要依靠心理测量表和医生问询,而在学校筛查中,不太可能配备数目足够的医生,那么,心理问卷量表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就成为了关键。如果一些“自杀意念量表”不经遴选就直接塞给小学生们,非但起不到科学筛查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根据筛查人群年龄特点制定相对科学、准确的问卷量表,显然是需要深思的。在此之前,也有必要对量表中所涉的问题,由专业心理老师、医生进行教育和普及相关知识。需要分清的是,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期,出现一些忧愁、抑郁情绪很正常,而抑郁症则是无法正常控制情绪的心理生理双重症结。学校需要对学生作出说明和引导,一方面避免部分学生把负面情绪放大为抑郁症,也要避免部分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出于对“患病”的恐惧,而不如实作答。

可以预计的是,在抑郁症筛查大规模普及之后,相关心理测试表也会流传出来。那么,学生会不会像对待“做题”一样,对“标准答案”事先了然于胸?因此,制定一份科学、适宜的量表是关键,围绕量表前后所作出的教育、引导更是关键的关键。

笔者建议,问卷量表筛查结果更多只是作为初步参考,是否真有心理问题,仍需让“测评异常学生”经专业心理辅导或就医后认定,且需大力保护隐私,防止这些“测评异常学生”被视为“异类”,加重心理负担。

抑郁症的防治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开展普筛意味着走出重要的第一步,而后续配套体系也要尽快跟上。如果普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加强心理知识的教育普及,加大对心理医疗资源的投入,那无疑有了更大的意义。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郁风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