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教联盟2022届高三开学摸底考全国卷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之前,考生必须在答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考场号码、座位号码、准考证号码等。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有97%的人信任科学,在受访的17个国家中拥有最高的科学信任度。”一份最新发布的科学现状指数年度调查报告显示,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民众对科学的信任度超过大多数国家的民众。对此,很多人深感自豪,也有人尚存疑惑,认为这难以解释社会新闻中不时出现的养生App忽悠和伪科学诈骗。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它在解释世界的同时,把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科学不断战胜愚昧的历史。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到“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精辟论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科学技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奠定了当代中国人崇尚科学的取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在人类最严峻的公共健康危机面前,我们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民众看到了科学救治、科学治疗、科学防控带来的显著效果,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国能够在短短几个月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遵循科学规律;中国民众能够较快摆脱疫情阴霜,一个重要原因是按照科学要求共同防疫。经此一“疫”,人们更加坚定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整个社会对科学的信任更进了一步。民众尊重科学、崇尚科学、信仰科学,是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突破科学技术壁垒,不断攀上科学高峰、领跑科技前沿的重要契机。
当然,也必须看到,信任科学、崇尚科学并不等于大众自动具备了足够的科学素养,,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主要由“具有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养成科学行为”等基本要素组成。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标准是,公众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比例至少达到10%。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这一数字虽较2015年的6.2%有明显攀升,但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比如,60~69岁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3.52%,远低于平均水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突出。
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审视,就不难看清,民众对科学较高的信任度与老年人频频被伪科学诓骗,实际上是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所致。民众普遍崇尚科学精神,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够,部分群体对科学与伪科学的甄别能力不强。一旦各类诈骗App套上“科学”的伪装,对科学的信任就可能异化为对伪科学的迷信。于是所谓的防脱发的暗物质洗发水、石墨烯保暖衣、包治百病的量子医疗器械等,贴着高科技标签的“养生保健产品”屡屡诓骗得手……
解决这个问题,根本途径是不断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形成讲科学、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在依法严厉打击伪科学诈骗的同时,重点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科学素养和信息分辨能力,使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摘编自李思辉《信任科学,更要提升科学素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民众一改从前对科学的不信任,对科学的信任度飙升至97%。
B.一个国家要不断攀上科学高峰,领跑科技前沿,应形成民众崇尚科学的浓郁氛围。
C.依照衡量标准,我国已算得上创新型国家,但公众的科学素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D.解决老年人被伪科学诈骗问题,至少要采取两种手法:普及科学知识,打击诈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说难以解释伪科学诈骗,后文则对其进行解说,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B.文章引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论述,论证了中国人有崇尚科学的取向。
C.文章既指出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相对较高,又指出了种种相关问题,论述较为周密。
D.文章列举石墨烯保暖衣、量子医疗器械等产品,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伪科学诈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立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能普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B.我国民众看到了科学抗疫的成果,比其他国家民众更早地认识到了科学的力量。
C.老年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3.52%,这是他们容易被伪科学诈骗的重要原因。
D.要想不被伪科学骗倒,仅仅崇尚科学还远远不够,还需有甄别伪科学的能力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联合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入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份重磅文件关注“一老一小”的服务供给,提出到2025年,进一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的明确目标。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实施方案》提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从长远来看,服务好“一老一小”不但有利于改善民生福祉,也有利于培育和发展经济新动能。老年群体消费持续迸发,将逐步形成万亿级大市场。
2020年各省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摘编自《“十四五”养老、托育释放明确信号》,央广网2021年6月27日)
材料二: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界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就意味着该国或地区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指出,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形成老龄化的第一个人口转折点。接下来中国人口将出现第二个转折点,以总人口达到峰值并开始负增长为标志。
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两个主要原因。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老龄化过程还有几个突出特点。首先,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是最快的。其次,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老年人口,而且这个地位将长篇保持,最后,中国的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即老龄化程度在世界排位远远高于人均收入的世界排位。
(摘编自蔡昉《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新京报》2021年5月12日)
材料三:
优秀的养老机构在日本等其他老龄化国家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专家说,中国人均财富相对较少、护理人员不足,限制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把照顾老人的负担压在了家庭身上。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在2020年约2.64亿,这一数字还在迅速上升。在政府补贴的帮助下,最近几十年有数万家养老机构注册。但大多数养老机构都很空——统计数据显示,平均入住率低至50%左右,远低于日本或英国的80%至90%的水平。
长期研究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学者吴蓓说,养老院收费太高而人手太少,让有意入住的老人望而却步。不久前,几乎所有老年人还都由家人照顾。但家庭规模的缩小、人口的迁徙以及孝道的淡薄,导致家庭支持系统被侵蚀。由于养老一线人手不足,而基于社区的护理又无法推广,家庭承受的压力将会增加。
来自河北的工程师杨威说,他的祖父在一次严重摔伤后,为减轻家里人的压力,搬进了一家每月收费4000元的养老院。但杨威说,那里的员工似乎并不关心老人的健康,员工不专业,人手也不够。即使你多花钱,老人在养老院也很难得到悉心照料,家人无法彻底放心,所以我们把祖父接回家了。
(摘编自《中国养老院令老人望而却步》,《参考消息》2021年7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B.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有了实施方案,并且有真金白银的投入。
C.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造成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养老负担和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增加,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D.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8%,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分省份来看,东北、川渝、上海、江苏老龄化最严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我国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只有尽快地消除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延迟中国人口出现第二个转折点的时间。
B.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还要努力发展国民经济,较好地提高国民收入,使人们不再未富先老,老而不富。
C.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世界的排位远高于人均收入的世界排位,这是中国的老龄化过程的重要特点,也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最大困难。
D.中国的养老机构虽然数量足够,但入住率却非常低,远低于日本或英国的80%至90%的水平,根本不适应中国人养老的基本需求。
6.在建设养老机构方面,我国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请依据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夜
叶圣陶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弄,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深陷的眼眶里,红筋牵牵地,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孩子的脸,定定地,凄然失神。
近来,那孩子特别会哭,时开了头便难得停,好比大暑天的蝉儿。老妇人百般抚慰,可是不大见效,直到他自己没了力,一壁呜咽,一壁让眼皮一会开一会闭而终于阖拢,才算收场。
今晚老妇人感到特别安慰:到这时候了,孩子的哭还不见开场,假若就这样倦下来睡着,岂不是难得的安静的一晚?然而她又感到特别不安:不晓得就将回来的阿弟怎么说法,不晓得几天来醒里梦里系念着的可怜宝贝到底有没有着落。这时候,她注视着孩子,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般迷茫的未来。她不敢再想,无聊地问孩子:“大男乖的,你姓甚?”“张。”大男随口回答。“不!不!”老妇人矫正他说,“我教你,大男姓孙。记着,孙,孙!”“孙。”大男并不坚持,仰起脸来看老妇人的脸,就这样学着说。
老妇人心头一阵酸。“随便哪个问你,你说姓孙,你说姓孙”声音渐渐凄咽了。
“哇——”大男突然哭起来了。小身躯死命地挣扎,泪水淌得满脸。
老妇人知道每晚的常课又要开头,便以柔和的声音来呜他。大男照例不理睬,喉咙却张得更大了,“哇……妈妈呀……”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那一声就如一针,针针刺着自己的心。她于是站起来走,把大男横在臂弯里。从她那动作的滞钝以及步履的沉重,可见她确实有点衰老了。
搭,搭,外面有叩门声,同时,躺在跨街楼底下的那条癞黄狗汪汪地叫起来。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便匆遽地走去开门。
门才开一道缝,外面的人便闪了进来;连忙,轻轻地,回身把门关上,好像提防别的什么东西也乘势掩了进来。
“怎样?”老妇人悄然而焦急地问。
“唉!总算看见了。”阿弟摸着额角,颓然,像完全消失了气力。
“看见了?”老妇人的眼睛张得可怕地大,心头是一种悲痛而超乎悲痛的麻麻辣辣的况味。
“阿姊,我今天遇见的那个弟兄,是一个好人。我找着了他,求他的恩典,指点我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木。我告诉他这两个人怎样地可怜,是夫妻两个,出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在外婆手里啼哭,叫着妈妈,妈妈,……请他看老的小的面上发点慈悲心。”
“他约我六点钟在某路转角等他。我自然千多万谢,提早等着。他引着我向野里走,一路同我谈。啊——那弟兄嘴唇粘着支纸烟,一壁吸烟一壁幽幽地说,‘那一天,我们那个弟兄,上头的命令呀,缩了好几回,才皱着眉头,砰地一响开出去。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两个染了满身红。’”
“他说棺木都写着号码,他记得清楚,十七十八两号是他们俩。我们逐一认去,认到了,一横一竖放着,上面外国号码十七十八我识得。”
“十七,十八!”老妇人忘其所以地喊出来,脸色凄惨,眼眶里明莹着仅有的泪。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那辈该死的东西!”
阿弟看阿娜这样,没精没来回转头,叹着说,“我看棺木还好的,板不算薄。”
“我告诉你,”老妇人咬着牙,身体索索地震动,继续说,“我不想什么了,明天死好,立刻死也好。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命!——怕什么呢!我是姓张的丈母,峡川的娘,我要到街上去喊,看有谁把我怎样!”忿恨的火差不多燃烧着她的全体,语声毫无顾忌地哀厉而响亮。她拍着孩子的背又说,“说什么姓孙,我们大男姓张,姓张!啊!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青的女儿女婿报仇!”
阿弟听呆了,怀着莫名的恐惧,伸手掏衣袋。“他们留着字条呢!”他说着。“啊!字条!”老妇人身体一挺,周身的神经都拉得十分紧张:字条拿出来了,是撕破了的一个联珠牌卷烟匣子,反面写着八分潦草的一行铅笔字:阿弟凝着细眼凑近煤油灯念这字条。“‘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嗤!这个话才叫怪。没了性命,倒说没有什么恨。‘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着大男;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如他们没有死。只这‘无所恨’真是怪,真是怪!”
“拿来我看,”老出人伸手攫取那字条,定睛直望,像嗜书者想把书完全吞下去那样地专凝。但她并不识字。
“大男,我的心肝,楼上去睡吧。”她立起来走向楼梯,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接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放着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较快。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
“哇……”孩子给颠醒了,并不张眼,皱着小眉心直叫,“妈妈呀……”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四日作毕
【注】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本小说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夜"为标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同时具有象征意义;统治者凶狠异常,整个社会还处在黑暗残暴的统治之下。
B.小说多次提到大男哭,而且两次写他哭着喊“妈妈呀……”,使情节前后连贯,相互呼应,真实自然,小说的结构因此显得很严谨。
C.“眼眶里亮着仅有的泪”“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这样的细节描写表明老妇人不再伤感,只有愤怒,意欲报仇雪恨。
D.老妇人在女儿女婿被捕后,感到哀伤痛苦;听到阿弟介绍后,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而在听了遗书内容之后,内心变得坚定而充实。
8.请指出小说的两条线索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交织起来的。(6分)
9.小说中的字条在结构情节和塑造人物上作用极大,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栽,秋毫不犯。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今山径危险,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方庆又举:“比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陪预朝会,手舞足蹈,名教既亏,实玷皇化。伏望申明令式,更禁断。”从之。方庆以老疾,乞从闲逸,乃授麟台监修国史。圣历二年,则天欲季冬讲武,有司稽缓,延入孟春。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是岁,授太子左庶子。长安二年五月卒,谥曰贞。中宗即位,以官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B.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C.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D.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家,有三个义项:出身;成名发迹;被从家中征召出来做官。文中是第三义。
B.《汉书》,中国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作者是东汉班同。
C.右军,即东晋王羲之,因担任过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D.三礼,儒家经典《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对我国历代礼制的影响很深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方庆清正廉洁,治理成绩卓异。他在广州做都督时,秋毫无犯,十分清廉;还整顿吏治,惩罚了那些贪婪纵暴的地方首领,其政绩被人们认为是历史上最好的。
B.王方庆察知危险,谏止则天做法。武则天临幸万安山玉泉寺时,因山势险峻,就想乘坐手挽的便舆上去,王方庆认为她不应该冒这样的险,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
C.王方庆看重礼法,鄙视不良行为。他认为有些朝臣在守丧期间就参加朝会,手舞足蹈,实在有伤风化,就请求申明礼法,制止这一类行径,他的意见得到了认可。
D.王方庆学识渊博,言论很有影响。他因为精通三礼,所以经常有人向他请教,而他作答时,总是引经据典,很有理据,人们把他的答语整理成书,名为《礼杂答问》。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2)圣历二年,则天欲季冬讲武,有司稽缓,延入孟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
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
【注释】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意指朋友设法将苏轼从黄州调回京城。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风”指春风,城东门无东风吹入,意思是早春时节在城中还不曾察觉春意。
B.春游时欢聚畅饮,江城白酒味道醉了,野老笑意温和,可知作者黄州生活之乐。
C.尾联用典,诗人借屈原《招魂》的典故感念老朋友们为他的回京任职而奔走。
D.诗人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但也难免沮丧,有消极避世的想法。
15.前人认为苏轼这首酬唱诗,在记游中隐含对友人关心的回应,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以桑叶起兴,突出了女子年轻貌美,与后文的既黄且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明确点明了阿房宫建筑的走向,而且隐隐写出了阿房宫建筑速度之快。
(3)“酒”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其他运用“酒”的意象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镌刻着“娄山关”字样的巨石下凝神定气,然后________地穿过横亘在大尖山和小尖山之间的石桥,一步一步踏上大尖山的石梯。苔痕深绿,森林________,这是走进娄山关的历史深处了吗?耳畔又传来了轰隆隆的枪炮声,激越的号角声又响起来……
大尖山的半山腰上,今天________残留着几个敌我双方交战时的战壕,它们被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周围有护栏“站岗放哨”,不允许游人进去。战争已经远去,烽火硝烟殆尽,从前的战壕变成了寂静的土坑。静静观看,“土坑”依次错落,里面________着几块石头,( )。那些青草和花儿在山风中摇曳,似乎想要努力诉说些什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万山千壑,林木苍翠,一草一木皆是情。它们一定还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且是一道铜铁长城。在娄山关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负伤,右小腿伤势过重,血如泉涌。即使这样,他依然坚守阵地,拒不离开,后被红军战士们强行招到后方进行抢救治疗。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战战兢兢 浓荫蔽日 还 排列
B.战战兢兢 遮天蔽日 竟 散落
C.小心翼翼 遮天蔽日 还 散落
D.小心翼翼 浓荫蔽日 竟 排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长出的一丛丛青草甚至还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
B.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却长出了一丛丛青草,甚至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
C.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甚至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长出了一丛丛青草
D.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长出了一丛丛青草,而且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
B.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
C.它们一定依然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且是一道钢铁长城。
D.它们一定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氯化石蜡常被作为增塑剂添加在塑料材料中,________,柔韧度一强,就可以塑形和提高触感柔软度。氯化石蜡按照碳链长度可分成短链、中链和长链,其中短链氯化石蜡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通常碳链越短毒性越强。
氯化石蜡常被用于书包的制造。而书包伴随着学生的整个读书时代,________,午休时甚至会枕着书包入睡。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书包存在短链氯化石蜡的暴露风险,有毒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进而损害学生的健康。
我国目前针对书包的生产、检测标准中,________,所以市场监管部门在每年的儿童用品及学生文具用品产品质量抽检过程中,都不会检测短链氯化石蜡这个指标。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将短链氯化石蜡纳入监管,建立书包等消费品中短集氯化石蜡的检测方法,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为消费品中短链氯化石蜡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请用一段话概括上述材料的意思。要求:句中包含两层因果关系,不超过7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演员在拍电视剧《天龙八部》时,听说可以配音,于是连正常台词都懒得说,只要一说话,就直接“一二三四五六七”,顺嘴时会把“我们走”说成“Let’s go”。当其他演员建议他背诵台词时,他竟然十分不满,认为对方多管闲事。后来,因为大多酸配音与口形对不上,许多相关工作人员担心观众看出来,影响声誉,导演才明确要求该影星背诵台词,重新拍摄。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给即将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提出你的建议。统一署名为“敬之”。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全国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A【解析】A项错在“使我国民众一改从前对科学的不信任”,文中并无内容表明我国民众以前对科学不信任。故选A。
2.B【解析】这些论述论证的是科学能够解释世界,把梦想变成现实。它们还引出了“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一个结果——奠定了当代中国人崇尚科学的取向。故选B。
3.D【解析】A项错在因果颠倒,普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建立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一个条件。B项错在“比其他国家民众更早地认识到了科学的力量”、于文无据。C项偷换概念,3.52%说的是60~69岁人群,并非所有老年人。故选D。
4.C【解析】C项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从长远来看,服务好‘一老一小’不但有利于改善民生福祉,也有利于培育和发展经济新功能”的表述,可知“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表述有误。故选C。
5.B【解析】A项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二,中国人口出现第二个转折点“以总人口达到峰值并开始负增长为标志”,这和消除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关系。C项“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最大困难”错误,于文无据。D项“养老机构数量足够”错误,数量未必够。故选B。
6.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养老机构数量。出台政策解决养老机构收费过高的问题,既保障养老机构收入,又使老人有能力和有意愿入住。设置培训机构,大量培养护理人员,从养老技术和养老态度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培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C【解析】错在“表明老妇人不再伤感,只有愤怒”。伤感是不会消失的。“意欲报仇雪恨”的说法也不准确,老妇人说的是“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青的女儿女婿报仇”。故选C。
8.明线是:老妇人看护孩子,在静夜守候阿弟回来说明情况.老妇人决定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暗线是:老妇人的女儿女婿进行革命斗争,被捕后惨遭杀害,死前遗书寄情。两条线索借助于阿弟对老妇人的叙说而交织在了一起。(明线2分,暗线2分,怎样交织2分。)
9.情节上:字条的出现,增加了情节,使小说内容更趋丰富。同时,它最终促成了老妇人思想的转变,使她由悲伤、愤怒转而为要坚定地抚育烈士的后代。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字条中的“无所恨”表现了革命者的信仰坚定、视死如归,阿弟对“无所恨”感到奇怪,表现了他对革命者的不理解。(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0.C【解析】第一处不应在“南度”前断开,而应该在“南度”后断开,因为“自琅邪”只是一个状语,语意不完整;将“南度”后断开,“居于丹阳”也显得语意清晰。第四处不应在“元昌友”前断开,而应由它后面断开,根据语境可知“元昌”就是汉王,“汉王元昌”不宜断开,而且“元昌友畋猎无度”也语意不明。第八处“疏斥”是一个词,不能断开。故选C。
11.B【解析】B项错在“第二部”,是第一部。故选B。
12.A【解析】A项错在“是历史上最好的”,原文说的是“有唐以来”。故选A。
13.(1)有百姓到官府诉称冤枉,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理追问。(诣:到。以:因为。鞫:审问,审理。以上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2分。)
(2)圣历二年,武则天想在冬季十二月讲习武事,有司拖延,打算延迟到第二年早春正月。(季冬:冬季最后一个月。稽缓:迟缓,拖延。延:延迟。以上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的祖先从琅邪向南渡过长江,居住在丹阳,是江东的豪门士族,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元昌的朋友。汉王元昌打猎没有限度,弘直上书直言极谏,元昌看到就立就停止了。他渐渐被汉王元昌疏远,又转为荆王的朋友。龙朔年间去世。王方庆十六岁时,离开家担任了越王府参军。曾经向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唐高宗永淳年间,多次升迁后担任了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才庆被任命为广州都督。广州在南海之滨,每年有马来人乘船运珍珠之类货物到中国进行交易。原来的都督路元睿贪求他们的货物,被马来人带着刀杀死了,王方庆在任数年,秋毫无犯。他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大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官府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理追查。王方庆就约束官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都以法律进行制裁,因此境内清静太平。当时人们议论,认为唐朝建立以来治理广州的官长没有能超过王方庆的。武则天曾临幸万安山玉泉寺,因为山路危险,想要乘坐手挽的便舆上去。王方庆进谏说:“如今山路危险,向上看使眼睛惊骇,向下看让人心寒,把这与楼船相比,安危的情况不一样啊。陛下为什么要踏上这险恶可怕的路径?伏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武则天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没去。武则天因为王才庆家多有藏书,曾经向他访求王羲之的墨迹。王方庆奏道:“贞观十二年,太宗的购求,先祖都已经献入宫中。”王才庆又上告:“近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随同参加朝会,手舞足蹈,已经违背礼教,实在是玷污陛下的德政和教化。伏望陛下申明礼法,加以禁止。”武则天听从了这意见。王方庆因年老多病,请求担任闲散一点的官职,于是被授任为麟台监修国史,圣历二年,武则天想在冬季十二月讲习武事,有司迟延,打算延缓到第二年早春正月,王方庆上疏道:“臣担心水涝败坏草木,霜雪损坏庄稼,夏麦不能丰收,没有了粮食收入啊。伏望陛下垂恩,不要违背时令,应该到农历十月讲武习兵,来顺应天道。”这一年,他被授任为太子左庶子。长安二年五月,王方庆去世,谥号贞。中宗即位,因为王方庆是旧时的官僚,追赠为史部尚书。王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写的各种书有二百余卷。他尤其精通三礼,好讲究礼节的人大多向他讨教。他每有应答,都引经据典,当时人把他所讲的礼编辑成书,名为《礼杂答问》。
14.D【解析】该诗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可见诗人旷达的心态,并没有沮丧、消极避世的想法,D项属无中生有。故选D。
15.早春时节,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不为贬谪所苦,在春游时感受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可见其开阔旷达的襟怀,由此表现黄州生活之乐.暗示朋友不必为自己担心,为尾联对放人的劝慰做了铺垫。这是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尾联写作者与朋友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告诉朋友不必为朝廷召其还京多操心,这是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6.(1)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2)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第3小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7.C【解析】第一处,“战战兢兢”形容因十分恐惧而谨慎小心的样子。“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不敢疏忽。“恐惧”之意不合语境。第二处,“浓荫蔽日”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遮天蔽日”形容数量极多,遮盖的范围极大。从后文“走进娄山关的历史深处”看,语境应强调遮盖的范围极大,而不应强调树木长得茂盛。第三处,“还”表示从前,现在依然保存着;“竟”表示其保存是出人意料的。两个词用在这里都可以,但“竟”似有战壕不应保存下来的意思,所以不很恰当。第四处,“排列”显示的是整齐,与战壕里的石头的特点不吻合。故选C。
18.B【解析】A项是一个长句,与语境多短句的特点不太吻合,所以不恰当。C项把长草与开花颠倒了顺序,所以不恰当。D项可以用,但少了“却”,且把“甚至”改为“而且”,语气变得很弱,缺少了出人意料的意味,也不恰当。故选B。
19.A【解析】原句有三种错误:一是成分赘余,“依然”与“还”应删掉一个;二是用词不当,“组成”属于说明性语意,“铸就”是比喻性语言,后者才能表达战士的顽强;三是关联词使用错误,“而且”应改为“而”。故选A。
20.可以增加塑料材料的柔韧度: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书包;没有短链氯化石蜡这一项。(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1.短链氯化石蜡具有一定的毒性,常用于制造书包,所以容易对学生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相关部门应将短链氯化石蜡纳入监管。(第一层因果关系2分,第二层因果关系2分,句子通顺1分。)
22.【审题指导】
材料是一则时事,内容是某演员在拍电视剧时不肯背台词,而是用“一二三四五六七”等替代,该演员这样做,必定使后期的配音与口形不符,导致电视剧难以征服观众。这种做法,实质是缺乏敬业精神的表现,因此,本作文须以倡导敬业、端正态度为立意方向。写作时应该对材料中的事件进行简述,并指出其不敬业的本质,并分析不敬业带来的危害。因为有固定的写作对象,所以写作时还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工作情况,提出中肯的建议。
【参考立意】:敬业是立事之本。干事创业当以敬为先。敬业者才有未来。干一行,爱一行。敬业是人生的修行。精彩人生,从拒绝敷衍开始。态度决定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