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本专栏的第一篇《高三家长,这份您要掌握的知识清单请收下》中,我有以下表达。
我获得了“保护孩子的心理,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第一名。因为我认为这是高三取得最好结果的基础。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很专业。可能很简单。
在《高校招生的批次,是什么意思?》中进一步总结如下:
和做心理的老师约稿,让老师写专业部分,那时我又补充了“简单”部分。……。
根据上述想法,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动力催眠师李老师约稿。这篇文章的“专业”部分。而且我会在文美中说“简单”的内容。也许画蛇伸脚,请原谅。
易老师的话
2021年8月底,送走最后一位高三学生(她即将前往北京某大学报到),我心里紧绷的弦终于放松下来。工作室运营三年以来,主要来访者是初高中学生,今年又以高三学生居多,直接来训练、咨询的学生十余人,还有若干高三家长通过微信、电话的方式与我沟通孩子的状况,基于这种种因缘,让我对高三学子的心理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
此次张老师向我约稿,我很乐于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在不影响学生隐私的情况下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更多的高三学子稳定顺利地渡过这关键的一年。
说到“关键的一年”,是因绝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高考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哪怕不能成龙成凤,也盼着孩子们借由高考从此走向独立、光明的人生。而也正因为家长的这份期待与孩子们对自己的期待交织在一起,这一年家长与孩子们同样都要承受许多的悲欢。
高三学生的心理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学习能力、学习状态。我将他们分为四种类型:
- 第一类是学习能力强,学习状态好的;
- 第二类是学习能力强、学习状态不好的;
- 第三类是学习能力不强,但学习状态好的;
- 第四类是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状态也不好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说的“学习状态”并不只是单纯的“学习态度”,而是譬如专注力、应考能力、目标管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显而易见,第一类学生简直是老天赐给父母、学校的宝贝,大人根本不用为其操心,他们自己学得如鱼得水,成绩稳居榜前,是众人仰望的对象。可惜这样的学生我没有见过,因为他们也不需要我的帮助。
第四类学生比较麻烦,因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不理想,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再加上学习状态不好,在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时,较容易厌学、自暴自弃,这样的学生也很少走进我的工作室。
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是我接触比较多的,他们的训练周期基本都是半年起,以每周一次的频率来训练,这使得我有机会与他们深入交流,一窥他们的心思。
那么高三学生会有哪些常见的心理状态呢?我从学生们身上得到的反馈是:
1.情绪波动大,上一秒欢天喜地、壮志凌云,下一秒情绪低落、一蹶不振。这让家长抓狂的现象背后却有科学的道理。因为青少年的前额叶发育还未成熟,他们头脑的成熟度只有80%,而未成熟的20%则导致他们情绪不稳定、易怒、爱冲动、脾气暴躁,无法集中注意力。
2.自我否定与怀疑。部分学生从小学习优异,父母及老师给予过多关注和期待,一旦在高手如云的四大被更厉害的同学碾压,曾经的自信荡然无存,陷入自我否定与怀疑;
3.自控力不够,尤其是疫情期间,网课形同虚设,成绩被拉开差距后,对高考倒计时充满焦虑;
4.陷入人际关系的纷扰,如情窦初开时的心动,同学之间过于激烈的竞争,都让他们把本可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耗费在了人际关系上;
5.与父母关系紧张,无法沟通,觉得无人理解自己,情绪没有出口。大多数学生认为父母只关心学业,不关心其心理感受,在实在煎熬的时候会选择短时间离家出走让自己冷静一下;
6.睡眠不足。科学研究发现,青少年大脑内褪黑素的释放比成人晚两小时,因此,他们喜欢晚睡,而褪黑素在他们体内驻留的时间又比成人长,所以早上起不来。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学生们睡眠更是严重不足,有些孩子每日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白天犯困,严重影响听课效率,更有甚者自己服用褪黑素,大量饮用咖啡,造成了睡眠不良的恶性循环;
7.抑郁、焦虑症状。小部分学生因长期笼罩在学习重压下,已出现抑郁、焦虑症状,需要精神科医生诊断并施加药物作用,更有甚者需要离开学校另寻学习机构补习,或者干脆停止学习,最严重的会在高考前弃考。
暂且不论第一类和第四类学生,让我们来看看怎样帮助到第二、第三类学生。
我所学的动力催眠技术中会用大量篇幅讲解头脑理论。所谓头脑理论,就是讲人的潜意识占大脑的88%,意识占大脑的12%。潜意识包含了人的两种本能反应,即战斗和逃跑。人在遇到危险和巨大压力时会不自觉地启动战斗和逃跑反应,当危险解除后,会自动回到正常身心状态。
但现在的学生长达十余年的高压学习,加上父母、老师、同辈传递的压力,一些心理素质不佳的学生就容易在最后阶段选择逃跑,不去上学了,或者与父母产生激烈的对立,如肢体冲突等。
潜意识还包含了童年时期建立的“定义-联系-反应”,例如有些学生一看见成堆的作业就产生烦躁情绪,认为学习是痛苦的,久而久之就厌恶学习;而一打起游戏来就快乐无比,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因为他确实从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占12%的意识只是头脑层面的一些想法,通常是:
“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有份不错的收入”
“大家都在学习,我也应该好好学习,不该东想西想。”
遗憾的是,只占12%的意识是难以捍动88%的潜意识的,所以我见到的大多数学生是头脑层面知道,可就是做不到,通俗一点儿说,就是身心不合一。训练的目的就是去激活学生潜意识,让他的潜意识能听到意识的声音,进而协同作战,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
以下的个案比较典型。
L同学算是第二类学生,就读于四大,从小天赋异禀,父母在他的教育上投入很多精力、财力,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但从高二起,疫情之下的网课让他一度对学习心不在焉,沉迷于电影、游戏,等他醒悟过来时已经高三上学期,这才惊觉自己与同学之间已经有了巨大差距,一向要强的他难以面对残酷的现实,选择了频繁请假,时常在自信、自卑、懊悔、愤怒、绝望等情绪中纠结徘徊。偶尔自学或请老师补习也很难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他母亲找到我的时候,对自己的养育方式做了检讨,但她坚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只是目前状态不行,希望借由动力训练帮孩子恢复学习状态。单独测评L同学时,我发现正如其母亲描述的,他是个学霸型的孩子,只是因为起跑过早,从小扎在补习班里,已对学习产生厌倦,又对自己虚度的高二悔恨不已,惧怕高考失利,难以面对外界期待。经由一段时间训练,他的专注力重新回到了之前最好的状态,参加模考也比他预期的要好,渐渐拾回自信,顺利走进高考考场,分数高于重本线之上。对此,他母亲非常感谢我,因为我们最初担心的是孩子连高考也不去参加。事实证明,状态好了,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打底,他依然可以在高考这场战役中获得胜利。
X同学就读于另一所重点高中。第一次见面,她谈到自己的排名时非常无力,但她知道自己绝对不止这样的水平。她有一个困扰,就是每次考数学的时候,题目明明会做,最后却写的是错误答案。此外,她还有一些轻微的躯体化症状,如面临重要考试时会心悸、腹泻。对于自己的种种状况,她很清楚是受了人际关系、焦虑情绪的影响。训练一个月后,排名从700多名提升了300多名,她高兴地说:“老师,我终于甩掉‘学渣’的帽子!”最后高考成绩理想,语文、英语尤其出色,考入理想学校、理想专业。她父亲专程发微信感谢我:“整个高三阶段父母和孩子放松是非常重要的!小区的另一位同学八省联考比X好,但最终高考却比X排名低了几万名。”
以上两个个案都是从身心不一转变成了知行合一,不仅意识层面“我想学习,我能学好”的想法在发挥作用,而且潜意识也被激活,表现出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专注力、持久的韧性和稳定的考试状态等。意识、潜意识协同作战,帮他们实现了理想的高考目标。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或必要接受类似的训练。但作为家长,只要理解了头脑理论,在家也可以让孩子们实现身心合一,缓解他们的焦虑。具体方法如下:
1.让孩子们对学习少一些痛苦体验,多一些快乐体验。即使这一点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难以做到,但至少家长可以在孩子们学习时少一些唠叨,多做一些美食,多多拥抱,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一些正面的反应,减少厌学行为的发生;
2.沟通方面,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看到孩子的不容易,可以说:“你真是不容易,现在读书比我们那时候辛苦多了,要是换作我,做得可能还不如你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3.孩子情绪激动时不要与他正面交锋,多想想孩子前额叶还未发育成熟,他控制情绪的能力有限,等他情绪平稳后再心平气和地沟通;
4.有效保障睡眠。缺乏睡眠会对孩子生理、情绪、认知上带来危害,例如暴饮暴食、高血压、攻击性增加、情绪波动大、增加抑郁风险、学习能力受损、健忘,以及依赖有提神作用的药物和饮料等。为了帮助孩子入睡,可以适当借助中医的力量,或睡前听冥想静心音乐;
5.运动。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孩子运动起来,因为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提高幸福感,同时可以释放紧张与焦虑;
6.不要讳疾忌医。如孩子已有抑郁、焦虑状态,并提出需要就医时,家长一定不要讳疾忌医,早日带孩子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期;
7.对于第四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状态不好的学生,需要家长重点关注。要善用各种方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不要让他们深陷在自怨自艾、妄自菲薄中,让他们知道无论他们学业表现如何,他们的人生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8.保持轻松融洽的家庭氛围。以上种种措施都需要在轻松融洽的家庭氛围才容易得以实施。所以在高三阶段,我建议父母最好尽可能放下对孩子的焦虑,把心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提升自己的愉悦度。同时要想方设法搞好亲子关系,毕竟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老张的话
易老师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很具体的指导意见。作为一个曾经的高三家长,我想说点“简单”的。
我的感悟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真正地平等对待;父母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父母应基于同理心,该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最可信赖且坚强的依靠。
用大白话讲是:
- 不要拿孩子去和其他孩子比较。不是仅仅在语言上不要,而是要发自内心地不要;
- 真正地尊重孩子的想法,心平气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真正”二字是想表达:不要用形式上的“民主”掩盖实际上的强制;
- 不要基于孩子一次的表现好坏而赞不绝口或挂“失望脸”;
- 站在孩子的立场,思索TA的想法、探索TA的内心;
- 应该让孩子意识到,无论TA怎么父母都是接纳TA、爱TA的;
写完上述几点,我能够想见很多读者会说:都是些轻飘飘的废话。其实,这关乎我们每个人的“修炼”。大家很爱用“卷”这个词,也经常会用这个词作为自己不得不焦虑的理由。
但是,“卷”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参与才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说:因为这个坑所以我不得不这样。是不是有点滑稽?
这个话题,已经上升到“哲学”层面,如果展开将严重偏题。就以我的一点思考作为结束吧: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自由、被认同。其中前者是必须的,后者因人而异;前者,与功名利禄无关;后者,可以与功名利禄无关。
所以,我认为可以“天下无卷”。所以,我认为我们能够做到我“白话”的那几点。
退一万步即使做不到,还是希望:在这一年哪怕演也请演好父母角色,做孩子酷暑的空调房、风雨天的避风亭!
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