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福建高考作文,干货看这篇!常规话题如何写出深度?名师评析福建新高考作文

资料来源:台湾网络

台海网6月8日新闻(海峡徒步记者杨静)迎来建党百年的伟大时刻,福建新高考作文如预期般与建党有关。

这道作文题该如何写出深度?一起来听听名师的的专业分析吧!

【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简介

欧阳国胜

●厦门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荣获厦门市第四届教学创新大赛高中组一等奖、厦门市首届班主任技能大赛高中组一等奖。厦门市2021届高三教学名师团成员。高考作文持续研究者,开设省市高考作文公开课或讲座50余次,多次担任厦门市质检作文评卷组组长。发表高考作文研究论文数十篇。

命题评析

最无悬念的话题建党百年+健康中国(五育并举)

全国多卷高考作文已揭晓。与往年一样,多少人欢呼押中题,可依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从考题看,不出所料,高考作文体现出以思辨为主的思维考查与文章写作的双重育人指向。全国乙卷给出汉代扬雄以射箭为喻的材料并结合“义”写作,思辨性强。全国新高考Ⅱ卷给出了唐光雨“人”字笔画书法的漫画,据此写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思辨性与教育性强。

高考作文亦不回避时政热点。全国新高考Ⅰ卷给出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所论及的“体育之效”,让学生谈思考。全国甲卷从建党百年历程中挑选出考生经历过的五四和八一等节日、唱过的《没有共主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读过的《红岩》等作品、知晓的李大钊和夏明翰等景仰的革命烈士及焦裕禄和钱学森等时代榜样,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谈精神的滋养与激励,切中当下建党百年的时政热点。

福建省参与的八省“3+1+2”的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要求学生就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谈自己的思考。相信有许多老师与我一样,在观看《觉醒时代》电视剧这一内容时,都曾想过要将其编为一道作文题,可最终未能付诸实践而遗憾。

应该说,此作文是一道充满智慧的好题,顺应时代,彰显时代之伟大变革,既切合当下百年建党热点,总结建党百年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光辉成就,又符合国家“五育并举”之教育方针,尤其是对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普遍轻慢体育的教育现状予以现实关照。各校对“百年建党”与“五育并举”话题都作了备考工作,而这一作文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考生出场后反应良好,基本能做到有话可说。

最出人意料的设题方式去任务情境(或隐性化)

这一年的作文教学备考,一线老师最清楚的是,语文考试尤其是作文命题设置应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的设题要求。但今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既未体现具体的情境载体,亦未体现典型任务。且不仅是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几乎今年全国高考所有作文考题都弱化了“情境载体”与“典型任务”的考查方式。是2015年全国任务驱动型作文6年后的新变革,还是只是巧合,具体的“情境载体”与“典型任务”仍是作文考查的重要方向?笔者倾向于后者。

道理很简单,这样缺乏具体情境的考查方式,为套作提供了土壤,亦不利于具体情境具体思辨能力的考查。个人认为,这是命题的不足之处。

但也正因为此,从反押题的角度看,即便此前做过相近内容的作文,多半因设置了具体任务情境而使写作方向不一样,有时甚至完全相反,所以要慎言命中考题。

写作指导

常规话题如何写出深度考场情境下如何破题立意?

考生拿到作文题时,不可能检索信息,在考场孤绝情境下,通过“分析材料结构——拟出话题——厘定话题内涵——指明措施”的步骤,可以将话题引向深入。前两个环节指向“是什么”,后两个环节指向“为什么”与“怎么做”。

1解决“是什么”

(一)分析材料结构

材料分二层。第一层叙事,告知考生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论述了“体育之效”。第二层具体呈现“体育之效”。

(二)拟出话题及话题内涵

《新青年》是五四运动前青年思想启蒙的主要刊物,陈独秀、李大钊等都是思想较早觉悟的新时代青年。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上海创刊之刊名)发刊词中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而具有这样特征的青年毛泽东就“体育之效”表达了自己的新思想,思想运动带来的体育、艺术等全方位的启蒙,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立了思想基础。毛泽东同志也正是凭借《体育之研究》一文深厚的思想得到了蔡元培、陈独秀等人高度赞赏。所以,虽然《新青年》发表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不属于百年建党历史,但却是其诞生与发展的思想基础。所以,话题确定为“百年建党”“五育并举”,但以“体育”为重。从更高层面上说,属于“健康中国”话题。

2分析“为什么”

为什么“体育”如此重要呢?需要“厘定话题内涵”。(一)体育之效

材料审读,抓住核心最重要,“体育之效”显然是材料核心,即体育的效果。从材料看,有四层效果:

一是“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此为体育的强身之效——体育运动能改善身体。

二是“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阐述了身体强弱的辩证关系。

三是“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从结论上强调强弱相对性,突出强者弱者应持的正确态度。

四是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发表于中国贫弱之时,《新青年》主要负责人蔡元培、陈独秀等高度赞赏此文并第一时间发表,绝不仅指身体运动,更是透过体育之效引起国人精神的振奋与富民强国思想的觉醒,以疗救国人。这就由躯体的“体育之效”上升到精神的“体育之效”,故文章欲写深刻,需探讨“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二)体育精神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体育精神是指一种追求公平竞争,对于队友和对手谦和有礼,遵守道德,待人真诚,无论输赢始终保持体面的精神风貌。体育精神亦是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及凝聚力感染力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体育锻炼的价值在于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增强体质,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净化身心,培养勇敢顽强性格与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促进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助益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公平观念及和睦相处、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与自由开放的精神素养。

另一角度说,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体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有目的、有价值的社会活动。

事实上,青年毛泽东认为体育可以救国、强国。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他还明确指出,“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认为体育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四大作用,提出只有开展体育,积极锻炼,才是健身之道、富国之道、强民之道。

3明晰“怎么做”

知道体育重要,却难以知晓如何推进体育事业,一样难以造福人民,达不到问题要旨。

我国竞技体育的成绩举世瞩目。但如何充分发挥“体育之效”亦是一个重要问题。作文要走向深刻,有三条路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观点具有启意义、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学生轻慢体育是一种普遍现象,本质在于当下应试教育压力过大。当然性别的深层次原因也是一个较大因素。前面对“体育精神”内涵的深度解读对读者有命题中所言的“启示意义”。对于“如何做”方面,厦门市高三语文教学核心组编写的《考前读本》作了清晰总结: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所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意义更为重大。而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