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智慧掌握命运是很多人追求的理想,扩大利润和发现价值是很多战略投资者追求的目标。
每个人的人生都呈波浪式的起落渐进的抛物线轨迹,如何在起时不骄傲自满免被人忌?如何在落时不至身败名裂或者家破人亡?如何在危机中寻找突破机会?如何在时代的起落中发现价值和财富?如何在谋事时更好地谋身,在谋身时更好地谋事?这非常考验每个人的智慧。在中国古往今来的处世哲学中,能真正身体力行并取得杰出成绩的顶尖级军师,中国历史上能与兵圣姜子牙相媲美的,就要算唐朝的李泌了。
姜子牙和李泌相似的地方是,他们都是多朝元老。姜子牙辅佐了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李泌历经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代君王,且李泌所处的唐朝为封建时代最为兴盛的朝代,其疆域之大、政局之杂、人事之繁均极其考验智慧。李泌竟然能在历任皇帝间应对自如并为皇帝尊重,官至宰相权超同级,并受封邺县侯,成为战略型投资家、封侯拜相级的重要人物,其过人的智慧和能力很令人深思。读其传记,李泌的智慧有个精髓之处,那就是不但赢在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发现价值,布局未来。
神童不止赢在起跑线上
有一天,唐玄宗一边和宰相张说下围棋,一边对七岁的李泌说:“听说你是神童——神童上的神童?”
李泌用稚嫩的声音说:“报告皇上,那些只是江湖传说。”
唐玄宗对张说说:“是骡是马溜一下就知道。要不,以棋为题作一诗咏?”
张说遵照唐玄宗的命题,继续发挥:“李泌请答题:用‘方圆动静’四个字造句。”
李泌问:可否举个栗子(例子)。
张说说:“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你答题时不能出现‘棋’字。”
这道题莫说是对七岁小童来说,基本就是一道奥数题,就是今时的高考学生,让他们在十分钟内答题,也鲜有优质的答案。要放在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一天之内可能也难以征集到让人叹服的答案。
李泌略一思索,对答了如下几句话: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
动若聘材,静若得意。
有句话叫行欲圆而行欲方, 所以讲方若行义,圆若用智。下棋时调遣所有的棋子是动的,但思考领会棋局是相对静的,比如孔子就曾说过:“得意者无言,进知者亦无言。”
这二句看起来讲棋局,实际暗含人生哲理。唐玄宗和张说听了,不由得啧啧称赞。唐玄宗还对李泌的父母说:“要好好教育他,以后他必将是国家栋梁!”
李泌因为是少年天才,唐玄宗认为他应该更多磨练,就命他待诏翰林,供奉东宫,于是他就和东宫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有了更多的交集。虽然李泌一度年少轻狂写了《感遇诗》得罪高力士,离开了李亨,但李亨一直待他极为优厚。后来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后,即找李泌商讨如何应对安史乱局,并与其同车共驾,外人看到了,都说:“穿金黄衣的是圣上,穿白色衣服的是山人隐士”。当时,唐肃宗要给他授任官职,李泌坚决推辞,只愿意以担任宾客参谋的身份。唐肃宗也只好授李泌银青光禄大夫的散官。但是,李泌出谋划策,权力很大,甚至超过了宰相的职份。
李泌知道,他能得到唐肃宗的信任,完成是因为曾经在东宫任过职,和唐肃宗相识于微时,这份微时的感情在通达之后回首,就更有分量。这使得李泌非常注重东宫事宜。因为按法理,东宫太子迟早是要登基的,帝国的未来就是太子的,谁与太子亲善,谁就获得了一张未来的荣誉券。毛泽东不是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吗: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由是可知,提前地发现人才,发现价值,提前的布局未来,就可以在未来获取成果。一些人看起来很勤奋地在起跑线上发力,却不知道有的人已经站在未来的成功台之上,笑候着了。
李泌在天宝年间就进入东宫,成为太子李亨的幕僚和老师,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决定了李泌的人生不只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早早就站在未来(李亨登基),等候时机的到来(李亨一即位就和李泌遇上了)。
以玄武门之变为鉴,建言太子要当兵马大元帅
安史之乱后,唐朝急需调动兵马应对乱局。唐肃宗的儿子建宁王李琰曾建议李亨北上灵武,即位登基,召集人马,与叛军作斗争,争取早日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唐肃宗认为很有道理,由是也认为李琰很有才华,就有意让王琰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职务。
这个决定没有得到李泌的支持,李泌其实更希望太子李俶(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兼任。但要如何说通唐肃宗呢?李泌就开始和唐肃宗聊玄武门之变,分析发生这场政变的原因。他说: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经常留在长安监国。李世民经常外出征战,结果积累军功,手下聚集一大批骁勇战将。他们出生入死夺取大片土地,自然不满意李世民的地位,于是怂恿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就算李世民不愿意,手下的将领也不同意。
由这个故事,李泌对唐肃宗说:建宁王李琰虽然聪明勇敢,但广平王李俶是嫡长子,有为人君的气量,难道想要让他做个让贤的吴太伯吗?(吴太伯让位于他的弟弟)”
唐肃宗还是希望建宁王能有发挥作用的地方,说:“广平王已被立为太子,何必要做大元帅呢?”
李泌说:“假使建宁王当了元帅立了功,陛下不使他做君位的继承人,能行吗?到时,甚至可能再现玄武门的翻版!再说,太子外出时是抚军,驻守时是监国,元帅就是抚军,这样安排岂不更好?”
唐肃宗想了又想,最终听从了李泌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广平王的行军司马。唐肃宗感慨地对他说:“你曾经侍从过上皇(玄宗),中间又作过我的老师,如今下任广平王行军司马,朕父子都得到了你的辅佐。”
后来唐肃宗去世,唐代宗一登基,想起当年李泌帮了他一把,让他当了兵马大元帅,心里满怀感激。唐代宗马上就召李泌回来,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唐代宗先让他住在宫中的蓬莱殿书阁,接着就在长安光福里赐他府第,甚至还不由分说,给他找了一个老婆……
一时之间李泌风光无限。
插手天子家事,受到天子尊重
在中国,嗣君的废立,历来是是皇帝的家事,也是国之大事。有不少缺乏智慧的人,因为参与太子的废立而家破人亡。也有包括李绩、李林甫之类的,认为这些都是皇帝家事而装作不知以明哲自保的。但李泌的做法却与别人不同,他不只一次插手过太子废立的国家大事,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遭遇灾难,反而备受尊重。
李泌先是插手干涉了李豫太子兼兵马大元帅的事,使李豫成为了帝国的核心,巩固了地位,也为李豫当皇帝后,李泌的得意人生埋下了的伏笔。
在此之前,李泌已是与唐肃宗有很深的感情。也即唐肃宗、唐代宗当太子时都与李泌有很深的感情,这就决定他们在当皇帝后,对李泌也非常依赖。李泌通过与二任太子的交往,也深深领会了官场的智慧,也更深谙一个颠扑不灭的道理:通过与太子建立感情,将可以在未来得到更好回报。布局太子,本质就是布局未来。
李泌与唐代宗的儿子唐德宗李适也关系很好,在李适当皇太子时,两人就有交游。后来在唐德宗朝,李泌还官至宰相。在李泌的晚年,因为太子事件,他再一次发挥他的人生智慧,与想废掉太子的唐德宗进行一次强烈的抗争。
当时,唐肃宗之女郜国公主因为使用巫术被唐德宗幽禁,并牵涉到了太子李适,因为郜国公主与驸马萧升所生的一个女儿是皇太子李适的妃子。李适对此事并不知情,为了洗白自己,李适还请求和萧妃离婚。但是唐德宗并不认为李适会与此事无关,坚持要废掉太子,想另立一个侄子舒王李谊为太子。
废立太子事关国本。因为李谊不是唐德宗的亲生儿子,而唐德宗也只有一个亲生的儿子即是太子李诵能继承皇位,李泌便认为太子不能废,改立太子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李泌为了说明唐德宗,还很有诗情地为唐德宗诵读了武则天时期,太子李贤作的一首《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
诗的大概意思是劝谏武则天不能迫害孩子,起码要给自己留个后路。不要像摘黄瓜一样,摘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李泌的意思很明显,皇帝只有一个儿子,一时生气想废掉儿子,以后心情好了,就可能后悔了。可是国家大事不能儿戏。所以李泌认为他必须站出来。
德宗大发雷霆,语带威胁地说:“你违背朕的心意,难道不顾及你的家族吗?“意思很明白,如果李泌反对,可能会罪殃家族。事实上,很多人为什么不插手帝皇家事,就是怕左右前后都不讨好而被连累,这也是在投资太子事业时最大的风险。
李泌并不怕,说:“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身居相位而因谏言被杀,这是我的职份和荣光。但是,如果太子被废除,以后陛下后悔,责备说,‘我只有一个儿子却被我杀了,李泌不劝谏我,我也要杀了你的儿子’,那么我在人情和道义上就得不到支持,真正绝后了!”
为了能让唐德宗不废太子,李泌以全家一百口的性命来担保太子,这在李泌的职业生涯中,是绝无仅有的。一般情况下,李泌会给皇帝贡献智谋,但如果皇帝坚持己见,他也比较少和皇帝谏争,这一次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危险、最坚强的一次!从战略投资的角度看,如果这次投资失败,李泌就可能面临破产。
后来唐德宗没有废掉太子,太子安全了,李泌也是胜利了。其实这个胜利可以预料,唐德宗只有这么一个拿得起的儿子!怎么舍得废掉呢!后来太子李诵果然继位,而此时李泌已是去世多时了,李诵就算要回报李泌,也只能恩及李泌家人。
有句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李泌在其六十多岁的人生中,四五次下野离朝,四五次被召回到朝廷,每次离开朝廷,都没有遇到大的祸难,而每次回到朝廷,都受到特别的尊重。其中的智慧,除了眼光,就是远见,就是着眼于未来的布局——发现太子的价值,经营好太子事业!
又有一句话说:跟对人做对事。从这一点看,跟对人,布好局,发现价值,大胆经营(如为保太子李涌而全力劝谏),其实就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将可能为自己的成功人生,做一个美好的铺垫。如李泌这样的多朝元老,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可以这样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辉煌,要看一个人在低谷中的反弹能力,也要看一个人在人生的晚年,是否能够笑到最后!
作为一个四朝元老、战略投资家、顶尖级军师、时代不倒翁——李泌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