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余华活着读后感专题之《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生活似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在这本书里感觉特别体重。主人公福贵年轻时是放荡的地主少爷。赌博失去祖业后,失去了优越的条件,厄运频繁。

先是父亲气急攻心从粪缸上掉下来摔死,母亲也在福贵被抓了壮丁期间病死,接着儿子有庆被医院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致死,妻子家珍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惨遭横祸,外孙苦根吃豆子被撑死。福贵经历了一重又一重猝不及防的苦难,生命里难得的温情总是一次次被死亡的阴霾笼罩,从地主变成贫民,被国民党抓壮丁,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分田到户,最后看着一个个深爱的亲人相继离他而去,人到晚年,年迈孤苦的福贵与一头通人性的老牛相依为命……福贵是以一个怎样的心情去向“我”讲述这些悲伤的过去?我无从得知,但在这个世界上,亲情和爱情无疑是上帝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提及失去,必然痛彻心扉,更何况像福贵这样,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那般决绝不留预兆,留下他一人茕茕孑立于世,再无温情可言,他还是坚强的“活着”,这样的人生对他而言,到底是他的幸运还是悲哀?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他这一生,是什么样的大起大落都经历过了,因为曾经幸福,所以接二连三失去亲人的变故显得尤为痛心。年少时代,他是地主少爷,沉醉在纸醉金迷的世界中,享受着优厚的生活待遇,不知人间疾苦,吃喝嫖赌样样胡来,在他心目中难道不是幸福?他的妻子清秀美丽,贤惠持家,为他生得一双儿女,在福贵被抓壮丁期间照顾着他年迈病重的母亲,撑起一个家。能娶到这样一个贤惠的妻子,是他几世修来的福气?他们的聋哑女儿凤霞嫁给了一个疼爱他的丈夫二喜,丈夫给了她一个惊世体面的出嫁仪式和还算不错的生活条件,细心呵护,伉俪情深,做爹的有多欣慰溢于言表;纵观他这一生,有着照顾疼爱他的妻子,有儿女有孙子承欢膝下,农活时添一把好手。可谓是尝遍人生百态,蓦然回首,徒留一把辛酸泪,亦知自己曾经幸福过。

有人说,《活着》是繁花落尽一片萧瑟中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事实上,作者在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而又执着的叙述,却使一种近乎含情脉脉的温和侵入我们的阅读,他引导我们思考活着的意义,在这冷与热中,作者以情绪消解了苦难,在作者看来,对待苦难的办法是忍受它,逆来顺受,放弃内心的挣扎和疑问,以超脱来遗忘,放逐心灵的痛楚。这也许就是《活着》与《鲜血梅花》的不同之处,作者致力于描绘小人物的命运,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生存状态,作品中处处流露出《鲜血梅花》所没有的人情味和感动,作者的着力点不在于寓理,而是对人生的参透与感悟,引发人们对“活着”无限的思考。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这样评价过这部小说“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多数人思考的问题是怎么活,怎么活得更好,殊不知“活着”竟也成为了一个值得人沉思的问题。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仅仅只是生命的一个开始,人生的旅程还有许多故事发生,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之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从你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你就必须活下去,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责任和使命。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