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远大前程英文读后感】专题那时文字335-读书情结:与书结缘,是此生之大幸福!欲罢不能的情

一个;一个。工作;工作。1

最近几个小时,由于工作和住处的关系,不断迁移,过着浮萍式的生活,感觉像一艘身体未被束缚的船,内心漂泊的云。

从毕业到现在,一路走来,短短四个月的时间,竟有流年之叹。再也没有大学时的读书心境,“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没有掌中楚腰,留给我的,只是无尽落魄。

毕业前夕,校园刮起了年年如是的“跳蚤市场”风,各样书籍及用品琳琅满目,特别是满天飞的书籍,尤其惹人注目。花花绿绿待价而沽,而我对此无动于衷。还是一如既往去阅览室读书,走在人声鼎沸的人群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别致的宁静。那时的我,正要实现两个读书梦。有点遗憾的是,尽管没有蹉跎,最终还是没有实现。告别大学时,也把这两个遗憾悄悄带走了。

这两个梦其实很简单,一个是要在毕业前读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百部名著;另外一个则是要借够500本书。事实上,前者还有《战争与和平》、《基度山伯爵》、《源氏物语》等几部没有看或者没看完,而后者则只借了450本。当然,说起真实的读书量,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因为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览室里度过。

离别前,书籍倒成了我头痛的问题。去年从“跳骚市场”买了近百本《读者》及《青年文摘》等杂志,加之平时所积累,有200本之多。买这些杂志时,是准备着看完后把它们送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如果仅仅这些杂志还好,关键是还有大量的文学及部分专业书籍。我也尝试过都带到昆山去,可这种想法太过于天真,两个人怕都带不完,别说我一个了。想过用邮寄的方式,可公司又没有给详细地址。如选择处理掉,我又哪里舍得?真是进亦难,退亦难。

后来毅然做出决定,一部分送给我的同学及朋友,一部分放到前女友那,一部分带走。我也算是个慷慨的人,可不知为何,把这些书送给他人哪怕是好朋友时,竟有几分不舍!

从孩童时代到现在,书一直是我挥之不去的情结。

上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姓李,在学校吃住。一次在他那玩,突然在他锅灶前的柴堆边发现一本并不完整的书,很陈旧的那种。书角书边或褶皱或蜷缩一起,没有书皮,而且后边一部分也不知流落到了哪里。有点忐忑的拿起它,坐在锅前小凳子上,贪婪的翻阅起来。说是翻阅,其实那时什么都看不懂,也就是翻来翻去,不知所以然。书前面的许多图片是我最爱看的。一个拿着根棍子的猴子,一个身披袈裟的大和尚,一个扛着铁耙的长嘴巴猪,一个挑着行李的光头陀,还有许多狮子老虎怪物与他们打架。一幅又一幅,看的我眼花缭乱,不知西东,只是觉得好玩。那时就有一种朦胧的憧憬,一种搞不明白的熟悉的陌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激动。

当我向班主任借阅这本书时,他告诉我本是准备引火用的,想看就随便拿去,原来书的后面一部分都成了锅底灰。好奇心让我翻了一遍又一遍,再没有把它还给班主任,怕他再烧掉这本“天书”。

由于我成绩好,多是全校第一。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奖励我一个大字典与一本《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让我从书本上打开了通向善良与丑恶的门。它像一剂良药,给我的心平添几多正义与亲情的赞歌。英雄赖宁让我崇拜,雷峰的螺丝钉精神让我难以忘怀,古代王祥为母亲卧冰求鲤、羊有跪乳之情、乌有反哺之意等故事,让我看到亲情的伟大。

那时接触这样的书很少,或者说就没有条件接触。让我怀念的倒是几种画书,印象最深的是《燕子李三》,它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小学。那时零花钱很少很少,一本画书也就是两毛钱,可就是这两毛,也给我设置了不易跨越的门槛。一次跟妈妈赶会(大型集市),偶然看到这本画书。好看的画面,激动人心的打斗场景,李三飞檐走壁的绝技,让我羡慕不已。于是缠着妈妈给了我难得的两毛钱,偷偷的把第一本买了回来。

一口气贪婪的把画书看完,老想着以后情节该怎么发展。没有钱再买了,只有在焦躁中等待。真没有想到,这一等就是整整一年。一分一分攒钱,一直等到第二年同样的时间,在同样的集会同样的地点,把第二本买回来。并以同样的方式买了第三本第四本......

现在想起,我都惊讶自己的忍耐力与事实的巧合性。一年的等待,却只换来一会的喜悦,喜悦过后,还是漫长的等待。但李三杀富济贫的英雄气让我欲罢不能,尽管后来一次可以买两本甚至三本,可直到小学毕业,还是没有读完,没有看到被各方追捕侠盗李三的最终命运。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初中再去那家小人书店,却再也找不到这本画书的踪迹了,小店也已不复存在。

在《养成教育》的启迪中,在英雄主义的影响中,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中,在父老乡亲的期盼中,我带着清华北大的梦想,春风满面的走向中学的殿堂。

初中了,接触的书也随之多起来。“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宋皇帝赵恒如是说。那时还真抱有童话般的美梦:书中有储满黄金的大厦,倾国倾城的红颜,多美好多令人向往呀!

这一阶段读的杂志主要有《中学时代》、《辽宁青年》、《读者》等。相对来说,大部头的书倒是读的不算多。记忆中比较深刻的是《青春万岁》。

初三提前招生,顾名思义,也就是不需要中考,直接上高中。全市招收150人,我第31名。学校共有三人入选,我第一。

距离中考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我已不需要再复习备考,于是买了《唐诗三百首》。根本就不问诗的意思如何,觉得朗朗上口,就知道背来背去。那时记忆力很好,能背诵很多。也是从那时起,唐诗在心中扎了根。

也正是在初中,我才知道,原来小学翻阅过的那本书,名字叫《西游记》。

高中过的很不平静。家庭的磨难与感情的失意接踵而至,让我的象牙塔之路变得崎岖遥远。说起读书,也没有多少系统性,不过这时已能感知什么是好书,什么值得一读。

大量阅读鲁迅、巴金、矛盾、老舍、曹禺、路遥、余秋雨、三毛、席慕容等中国作家的作品,其中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书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好像找到了久违的知音。当然,也读了一些国外作品,第一个便是雨果的。先前不知为什么,对国外的文学作品没有多大感觉。觉得国外的哪里有自己的好呢,人名地名既长又难懂,加之中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的异同,有种心理本能上的排斥感,这让我几乎把国外文学拒之门外。

随着班主任的强烈推荐,我带着好奇心走近雨果。而这个对我产生很大影响的国外作家,也以一种浪漫的方式向我翩翩走来。月光下手牵羔羊的天仙般少女爱丝美拉达与耳聋驮背独眼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丑大王卡西魔多的命运之路让我叹息。善良的撞钟人为了保护美丽的姑娘而不顾一切。生不能与心爱的姑娘结合,就用死的方式来与之同穴。在宗教丑恶的地狱式法庭里,演绎天使与魔鬼的较量,爱情与淫欲的决斗。

《巴黎圣母院》以巨大的艺术魅力让我沉醉,先后读了有五遍之多。爱屋及乌,先后也把雨果的《悲惨世界》及《海上劳工》读完。是关于社会与自然的两部书,同样精彩同样悲情同样无奈。但这个时候,除雨果外,读的国外名著还是很少,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大二上半学期。

对于武侠小说的阅读,也有个渐变过程。直到高二,我还对武侠小说不抱有好感,好象觉得它们不登大雅之堂,不值得一读似的。很多事情都在巧合中发生,也是在偶然中与金墉的小说相逢,从此便深深为之着迷。扑朔迷离的情节、优美的语言、气势恢弘的社会历史大背景、花鸟鱼虫菜肴园林医药古典音乐等广博的知识集合,加之作品间所洋溢着的儒释道气息,让我有相见恨晚之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既是对金先生作品的概括,也寓意着《读者》似的雅而不俗的气质。他的作品是成人的童话,凡有井水处,即有读其书之人。作品塑造了集豪气与悲情于一身的丐帮帮主大英雄乔峰、木讷老实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精灵俏丽刁钻可爱的黄蓉、为心爱之人胡斐豪不犹豫选择赴死的程灵素、十六年生死两茫茫而终团圆的杨过小龙女等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其书英雄气息扑面,儿女情怀缠绵,让人心醉向往之。

有点好笑的是,我只读金墉,至于为什么不读古龙等人的,我也说不好原因。不知道这算不算也是一种偏见呢?

我的大学在充实中度过,到哪里都可以这样自信的说。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专业知识学的多好,而是因为我读了很多的好书。图书馆成了我无可替代的家园,每走在排排整体的书架间,我就激动的想要放声高歌。终于来到了这一方净土,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知识存储器。而我要做的,就是要把存储器里的知识倒出来,以变成自己的拥有。

整个大学期间,我读的最主要还是小说。相对于高中来说,显得系统多了。大一到大二上半学期,主要阅读的是中国文学。从借阅的第一本书《檀香刑》(莫言)开始,先后读了《高老庄》(贾平凹)、《天下粮仓》(高锋)、边氏三兄弟(边云山、边云峰、边云岭)系列(《无话可说》、《美女西兰花》、《野韵》)、北村系列、海岩系列、霍达系列、矛盾文学奖系列(《李自成》、《白门柳》、《茶人三部曲》等)等小说。这段时间,涉猎的除《天路历程》、《唐吉科德》等少书国外名著,还有关于历史、文化、宗教、哲学、旅游、探险等方面的书籍。

大二下半学期,太过于忙碌。功课多不说,还要准备过英语六级,加上读者证丢失等原因,我一本书都没借,倒是几乎每天都去阅览室读书。由于要学习英语,为不耽误阅读,便找一些英汉互译的书如《茶花女》、《呼啸山庄》、《简.爱》、《蝴蝶梦》、《梦系廊桥》等名著及泰戈尔、莎士比亚、卡里.纪伯伦等世界名人的诗歌系列。如只读英文,很多地方都不明白,困难接踵而至,不知多少次想过放弃。当然最后也和放弃差不多,读不下去的时候,干脆读汉文得了。为学英文而读这些名著,美感被过滤掉不知多少!不过事实证明,我只所以能过六级,很大一部分也应归功于这段时间的付出。

到了大三,阅读风格全然改变。这时不再怎么读中国文学大师的作品了,而是把视力放的更宽更广。从川端康成的《雪国 古都 千纸鹤》到霍桑的《红字》、从歌德《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到乔伊斯《尤利西斯》、从狄更斯《远大前程》到杰克.伦敦《马丁伊登》、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到来蒙托夫《当代英雄》。太多太多,福楼拜、莫泊桑、左拉、爱伦.坡、妥斯陀耶夫思基、列夫.托尔斯泰、哈代、梅里美、德莱塞、马克吐温等,无不仔细的来读。这些作品风格,或是古典主义的整齐划一、或是巴洛克的狂野不羁、或是浪漫主义的扑朔迷离、或是后现代主义的全面叛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风采,让我全方位吸收人类知识的精华,有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自豪感。

这时其实已不是为读书而读书,在读的同时,我会把里面优美又有思想内涵的句子摘抄下来。在摘录的同时,把看过的随之做简洁概括。读完后,仔细回味下书中人物命运及、艺术结构及作品风格,再总结出整部主要内容。我觉得这样一遍下来,既可以印象深刻,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又能让自己收获许多知识,一举而三得,有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真正有选择性来读书,从高中已经开始。不过有选择来读一些哲学、思想、美学等方面的名著,差不多是大学的事了。

广泛阅读了苏格拉底、费尔巴哈、德里达、拉康、克尔凯戈尔、尼采、惟特根斯坦、王尔德、房龙、罗兰.斯特龙伯格等人的著作,收获很多。其中最喜欢尼采、房龙、罗兰.斯特龙伯格。与这些世界顶尖的大师一起,在人类的思想丛中散步,扩充了我的视野、启迪了我的心性。与他们为伍,我不觉得孤单。当然,有时候是读不懂,比如康德、叔本华的哲学著作,会时不时遇到很多枯燥晦涩,让人不知所以然。难过过、叹息过、也力不从心过,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体会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不管怎么说,我用心付出过。

喜欢读罗兰.斯特龙伯格的《西方现代思想史》。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画廊。作者以高屋建瓴的眼光、精湛独到的语言从各个方面对西方思想史做了概括。西方漫漫思想历程被他手术刀一样的笔触,刻画的入木三分。

谈到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二元论、东西方宗教异同之处时,作者说:此岸生活虽然只是通向彼岸更纯粹的生活驿站,但也不应不与尊重,人不过是这个世界的过客;谈到18世纪的哲学家,沿着他们的思想走近死胡同时,作者说:基督教以行而上学的形式提供的东西,与哲学家用理性外衣包装起来的真理是一样的;谈到拿破轮时代的到来时,作者说:在这个划时代的岁月里,欧洲经历了天翻地覆的震撼。像神圣罗马帝国这样的古老界标都被连根拔除,一个个王冠落地,一个个新主人登场;谈到保守主义者有感于这个时代时,作者说:想一下子找到永久的和平,结果撞上了全面的战争。以恐怖的方式寻求乌托邦,只能以恐怖和一个可怕的乌托邦作为结尾。说得真是太好了。

生于1844年,死于1900年的尼采,是个前无古人的天才,一个颠覆西方两千年思想的天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他代表之作,以散文诗体写就。它以振聋发聩的声音与横空出世的言论,来宣告“权力意志”与“超人哲学”的诞生。他用奇异精辟的见解,来横扫从柏拉图到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自由被桎梏的已经太久,“呦!我如夜一样的黑暗!我如何吮吸着光明的乳房吆!”于是尼采向世界高声宣告:“上帝死了!”与此同时,他的“超人”出世了。他以自由主义姿态的横空呐喊,毫不留情的把奴化哲学赶下神坛,而自己又来重新搭建。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我背着沉重的书籍,告别最后的大学时光。《诗经》、《史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红楼梦》等书成了我充实的行囊。没有想到的是,才工作三天,就没有选择的住进了医院。医院的病床上,我已没有条件来读书。半个月后,带着依然没有选择余地的辞职证明出院,依然背着这些书籍,拖着踉跄的脚步,在爸爸的关切目光中返回合肥。医生嘱咐我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不要运动也不要读书。

浮生难得半日闲,回到合肥,悠闲成了我最大的资本。而我却没有一点这样的闲情逸致,再不找点东西寄托,都快要闲愁如海了。高尔基说:我扑到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当我忍不住看书时,多多少少有饿虎扑食的感觉。那是一种浮躁后的平静,一种尘埃落定的幸福。

又买本《基度山伯爵》,继续我的大学读书梦。只是有点好笑的是,到现在都快两个月了,竟还没有看完!如果是在校阅览室里,搞定几十本都没问题。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成了习惯,与大学的读书生活相比,真是差的太远。有时候想想,是社会把我改变了呢?还是自己改变了自己?

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前头脑一发热,在工作的事还没着落时,又跑到图书馆里看书去了!走进久别的图书馆,感受着久违的气息,一切都是这样真实又这样熟悉。抛却一切不如意,尽情的吮吸着缕缕书香,发现自己还是很幸福的人。

在图书馆的两天中,主要读《红楼梦》及周汝倡等人的红学著作。这是我第四次读《红楼梦》了,前两次已印象并不太深,其实那时就没有真正读懂。而第三次则让我难忘。大二暑假没有回家,边做兼职边读它,这次深深感受到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之痛!金陵众女子风流云散,最后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特别是宝黛的结局,让我有种不能承受的悲哀。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三生石畔,大荒山前,一个是良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但最终,木石前盟换来的仅仅是镜花水月,今生的相守注定要成空。

这次读《红楼梦》,我已经算是红楼梦中人。身处红尘俗世,遍尝辛酸冷暖,与它同悲同喜,也算是种难得的高山流水之音。

满纸罗嗦言,一把读书泪。都云读者痴,谁解其中味?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