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书朋友,读了这本书,闲下来,我也读了作家油画《活着》这本书。这本书页数不多,故事感强,节奏也掌握得很好。
静下心来,三个多小时,我就一次性把它看完了。甚至很多地方我都会以泪洗面,可能是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触动了我内心柔软的部分。
整个故事情节从作者在游历乡村生活的时候,与主人公一个下午聊天内容为脉络,书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自己命运多舛的一生。书中的主人公叫福贵,是旧社会的一个地主少爷,年轻的时候因嫖赌败光了祖上靠着“鸡养大了变鹅,鹅养大了变羊,羊养大了变牛”辛勤劳作积攒下来的田产,然后一大家子从宅院搬进了茅草屋,父亲因为失去了田产郁疾而终,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为母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靠着想要与家人团聚的信念,从死人堆中爬了出来,经过几番波折回到了家中,本应该回归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平静,而家庭却再次被命运肢解。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个逝去——母亲病逝、幼子抽血猝死、妻子久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剩下个小孙子也因吃煮豆撑死了,最后福贵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相依为伴。
整个故事的基调都很悲伤,但里面又有那么一点点温情与希望,就是在你觉着生活走向了正轨,一切将要变好的时候,又一个转折发生了,打破了生活的宁静。作者用最质朴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着一位老人一生的坎坷,现实的无奈、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波折,也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带给了人们一种极大的感染力和震撼性。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福贵坐在茂盛的大树下,在充满阳光的下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悲惨”的故事。他是那种能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在意自己的感受,讲述的是他自己的生活,所以对于福贵来说他更多地感受到了他以为的幸福。
正所谓人要靠记忆来慰藉,要靠倾诉来释然,要靠平静来概括,要靠回首来彻悟。人为什么活着?正如余华所说:人从来都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真实就一定存在着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一切当经历了尘世的洗礼之后,对现实就有了一份淡然。而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回到现实生活中,多少人还在迷茫的活着,不懂什么是活着,为什么而活着?最后也许一个小小的愿望,愿我们都能清楚明白的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才会无愧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