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面对新高考 深圳高中阶段教育将怎样做

深圳市教育局主办、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59届深圳教育论坛最近在深圳外国语学校举行。

在实施大湾区发展纲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时代背景与机遇之下,本次论坛聚焦“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教育改革与新高考制度”,来自北京的国家考试改革委员会成员、80岁高龄的王本中校长,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扈岩博士,清华大学未来人才评价研究所副所长刘颖等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从多方面探讨了深圳教育在推进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相结合。

围绕高中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和指导意见进行深入探讨

论坛由深圳市教科院副院长李桂娟主持,全市公民办高中教师代表、高中学科教研员等近千人到会。李桂娟表示,此次高考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高的一次改革,为了充分做好新高考落地工作,全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深层次来把握高考改革遇到的问题,坚定高考改革方向不能变、原则不能变的信念。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对于深圳教育而言,今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随后在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指出对于深圳未来的五个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地、成为法治城市的示范、打造城市文明的典范、建成民生幸福的标杆、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先锋。这五个定位对于深圳来说既是一个绝好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今年4月23日,广东省和全国其他7个省市同时发布了新高考方案。王水发指出,面对新高考,如何应对新的命题方向,在课程实施方面如何来规划、分层分类建设,如何基于学生生涯规划的背景来指导学生选科,在教学管理方面如何创新管理,特别是实施选科走班制,如何以行政班为基础兼顾教学班的管理与评价,在命题方向把握方面如何来把握学科的必备知识、学科的关键能力、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的核心价值追求,都成为需要深圳教育者深入思考、有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深圳召开了全市教育大会,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深圳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也清晰了路径,侧重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那么,接下来全市教育工作者要怎么做?特别是在先行示范区建设这么一个大背景下,又该如何做?来自北京的国家考试改革委员会成员、80岁高龄的王本中校长,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扈岩博士,清华大学未来人才评价研究所副所长刘颖等专家学者,围绕高中阶段教育的综合改革方案和相关指导意见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精准解读。

建立人才培养和选拔的立交桥,学生综合评价成为重要依据

今年的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作出了明确的指引,包括:构建全面培养体系、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优化课程实施以及创新教学管理等等方面。来自北京的国家考试改革委员会成员、80岁高龄的王本中校长在“智能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思考”的主题分享中指出,高中要建立人才培养和选拔的立交桥,其中学生综合评价成为一项重要依据。

但是在综合评价不能量化的情况下怎么办?一是加强综合评价的科学性,二是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成长记录就是以竞赛活动、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等作为主要数据,说明学生在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或者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做过的突出贡献,用成长记录的方法,在网络发达、数据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是可以实现的,但这仍然处在探索的过程。

今年9月2日,深圳刚开学的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正式开始选课走班,广东新高考进入实操阶段。选课走班怎样操作?王本中认为,以班级制度为基础来进行选课走班,这个管理办法在我国是有基础优势的。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走班代替现行的行政班,它必须有一个集体主义的概念,然后适当地融合进走班制。在这次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里特别明确指出,要研究、完善选课走班,要有保障体系。企业推出的选课走班软件、平台,比如“智能教室”,通过大数据帮助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帮助学生了解选课优势与不足,以智能化的方式指导学生选课走班。

而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过程中,提升学校办学自主权与高中特色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现在讲学校办学要管办评分离,管理者,政府、国家;办学,是校长;评价,因为第三方不能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恰恰我们的去行政化一直是一个问题。”王本中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不折腾,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中得循序渐进,通过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去行政化,激发办学活力。此外,大力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是变革高中育人方式的必然选择,深圳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包括设立深圳科学高中等。

新高考最大的改革是高考内容的改革 把握命题者思路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扈岩博士专门从事北京市中考、高考的大数据分析工作,同时专注于对各个区域实施实时教育监测及研究。他在“2019年高考命题来看考试改革路径”的主题分享中深入分析了各学科潜在的高考命题思路、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新高考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加大对学科素养的考核,强调对知识应用的考核,而不是知识本身的考核。

学生高考成绩是否理想,在某种程度上并非取决于老师的教学质量,背后的真相也许是高考命题者有意为之,“是一种专门的设计,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扈岩认为,命题者每年会根据前一年命题题目的质量和实际反馈来改进高考命题,不断调整命题方向。对于一线教学人员来说,新高考最大的改革是高考内容的改革,在高考命题方向的预判上,要把握命题者的思路,琢磨命题者是怎么想的,根据他的思路再对学生进行训练。

扈岩举例说,高考命题以前不敢出热点,怕老师们压准题,其实核心问题不在于是否出现热点,而是在于命题的技术、学生对考查知识的理解。他认为,高考命题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要加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导,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

今年高考数学卷的难度让不少学子吐槽说“吃不消”、“不知道题目在讲什么”,网上关于高考数学的讨论占据了各大头版头条,9成的学子认为今年的高考数学卷难度高。而在扈岩看来,高考数学卷不管题目变化有多大,一般是不超纲的,而且变化越大,超纲的可能性越小。今年高考数学卷传达的一个信息就是回归课本、抓住基本数学思维、强调数学本质培养、强化数学思维的训练,“吃透课本、抓实基础、注意通法通性,理解中心思想,这是今年高考数学试卷给大家的一个提示,也是对于未来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指示。”

他认为,未来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一定是更加注重学生思想、内在能力的综合性考查,以此对学生加以区分。特别是高考改革之后,语、数、英三科的区分性会更大,考查问题的本质不是题面上的表层含义,而是背后的思想、方法、背后的意境。“题目要与学生有坦诚对话,也就是你能发挥到什么样,我给你一个平台,你怎么样把你的能力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挖掘典型问题的内在价值与迁移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这种迁移性,需要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节能型培养,一线教师应该根据这些方向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

高校选拔人才更注重学科素养、发展潜能和学习动力

在广东新高考改革之下,今年新学年开学伊始,作为首届迎接新高考的学生,深圳高二学生将进入“3+1+2”高考选科模式。“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在最新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更是进一步强调了将取消考纲,实施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的高中育人指导方向。面对扑面而来的一系列变化,新高考改革下未来人才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哪些方面?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的理事、未来人才评价研究所副所长刘颖博士认为,学生不仅要关注高考本身、关注综合素质评价,还要更多的关注高校对人才如何进行进一步的选拔。

新高考下,对于人才评价的标准有三个大方向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3+1+2的高考模式;第二个变革是取消考试大纲,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高考命题;第三个变革是高校有了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拔自主权。随着高考难度的降低,顶尖高校的人才选拔越来越困难。刘颖认为,高校不仅仅看学科知识、学科能力,会多角度的进行人才的选拔,这也是新高考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

高校选拔人才更注重学科素养、发展潜能。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学科考查的难度介于竞赛和高考之间,要接近于竞赛的水平,对学科知识的考查深度、难度会增加,更侧重学生有没有跨学科的迁移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对这个专业是不是真的感兴趣,是不是真的有成就动机。刘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关注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比如学生学习方法、自信心,包括对环境的适应力。尤其是心理是否健康,虽然不作为选录的标准,但是作为淘汰的一个依据。

统筹:南都记者 朱倩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朱倩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