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南、天津、山东2020年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阶段,考试采用了“三三三”模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安排与往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让考生熟悉考试结构和考试过程,北京最近举行了适应测试。
(文末有全套试卷打印版)形式换难度——敲定高考考察题型,部分试题难度下降
解读专家:北京高考语文研究与辅导专家、精华学校高考语文主讲老师、学科带头人 王丹宁
今天上午举行的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考试到底释放了哪些新高考语文学科命题新趋势?北京高考语文研究与辅导专家、精华学校高考语文主讲老师、学科带头人王丹宁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分析。他认为,该套试卷总体感觉没有预料中的那么难,不少题目明显延续了之前高考的考法,相比2019-2020年学年上学期海淀期末试卷,试题整体风格比较平和。其中,多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难度略有下降;微写作考察更趋专业化,间接抒情技巧成为考生试金石;第二道大作文题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估计很多考生会选择写今年春节以及疫情。
语文阅读题整体难度略有下降,并不完全代表高考难度不会增加
据介绍,语文试题多文本阅读考了5道题,这个数量比海淀等区期末所考的要少得多,而且有4道是选择题,1道是简答题,这个比例是北京近几年高考多本文阅读题比较常见的比例。尤其是多文本阅读题4道选择题都是3分1道的正规选择题,而不是类似海淀期末试题很多2分的题。“用有限的分数尽量考大家更多的题目”的情况没有出现,对于一些担心多文本阅读难度大的考生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文言文阅读题难度不仅比海淀区期末试卷难度低,甚至比2019年文言文高考真题还要低,基本回归多年来文言文阅读考察的常见形态,即1道实词选择,1道虚词选择,1道翻译的客观选择题和1道文意理解的客观选择题。
但有个变化需要注意,这套试卷将主观翻译题的4分省掉了。“这到底是不是2020年高考的方向,目前还要打一个问号。”王丹宁表示,高考语文一路改革过来,在试题中增加主观翻译题,并将原来4道客观选择题减至3道,不考察虚词,而在实词部分把原来的4句话变成8句话,这套试卷明显看到这些部分回归到原来的样子。另外,简答题难度不高,整个多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难度没有变化,甚至有些下降。
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次对新题型的适应性考试,其难度并不完全代表高考,考生切记不要轻敌。
必考篇目《论语》和《红楼梦》是怎样来考的
《论语》和《红楼梦》是今年高考必考篇目。这套高考适应性测试题是如何体现的?
以《论语》为例,首先,《论语》考题总分达7分,比海淀期末题要高,是不是意味着一种趋势?这点需要大家思考。
其次,《论语》考了两道题,第一道题是有关断句及断句导致的不同理解,这道题需要较强的关于素材的把握能力,这道题大家要好好关注,是非常好的一道题。第二道题要求考生对于《论语》当中出现的孔子的弟子要了解,第二道题难度比第一道题低,更多地考察文言文句法及词法上的知识。同学们需要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断句的类型,且对文言文句式结构要有个比较高的了解。
北京高考语文研究与辅导专家、精华学校高考语文主讲老师王丹宁表示,这次测试中,关于《红楼梦》的这道考题较之前做过的难度不高,实际上的考点也都是大家了解的,就是黛玉葬花的关键情节,考的是关于黛玉个人命运,所以这道题难度较低。2020年高考较这道题难度会有所增加,提醒大家不要被这道题所迷惑。
这些高考语文的考察方向值得好好关注
该套试卷的简答题延续了北京高考诗词考察比较阅读的特点,选择了杜甫的《画鹰》,要求思想感情、写作对象、描写手法三方面比较两首诗词的不同。从这一点来看,难度更高一些。简答题第15大题考的是默写,前两小题是考察纯记忆的题型,难度较低;后面两小题考察的是记忆结合理解的能力,这种题型也应是2020年高考语文的考察方向,就是把记忆类的题结合理解来共同进行考察。
散文阅读题包括两道选择题、两道简答题,难度都有所降低,可能只是让更多学生适应新的试卷题目类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式换难度”。增加这道题,主要是便于后期可以在这道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比如散文阅读难度明显很低。第二道也很简单,意境题加主旨情感题的合并,大家可以直接把诗词鉴赏的意境方法移植到这个上面,再结合这首散文的情感主旨题作答,因此,大家可以多了解融汇古今、将古代阅读和现代阅读相结合的出题方向。
语句运用题主要是告诉大家,这类题型是必考的。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安排在散文与写作之间,并且考主观题,这是高考语文的考察方向。这种题型在2020年高考语文出现基本上是板上钉钉。这道题考察的主要结合语言基础两个点:考察语句连贯和考察病句的修改。
另外,古诗词有两道客观选择题,而且这两道题难度在下降,都是在围绕作品本身来探讨和出题,而不是像之前高考着重考察技巧和手法方面的内容,甚至会考到其他作品的内容。
微写作考察更趋专业化,间接抒情技巧成为考生试金石
微写作考了3道题,第一道题出现一些名著,但考得很简单,只是分析名著的题目与作品之间暗含的联系,降低了选考名著的难度。第二道题实用性很强,给书店起名和起名原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运用,体现大语文的概念,考察议论的表达方式。第三道题以“根”为题写现代诗,以前是写小诗,但没有明确古诗还是现代诗,现在明确现代诗,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会更简单,只要保证意境情感统一、结尾押韵等就可以了;但是这道题要求特别细致,要求托物言志,以乐物言哀志,以哀物言乐志的创新手法在这里都能使用,如果你要写抒情文字,要用间接抒情的方法。
微写作的间接抒情方法建议使用以下三种:修辞抒情、描写抒情、叙事抒情。建议大家考后拿第三题出来对照,多练几篇,即写一篇现代诗,又写一段抒情文字,现在练一遍,接下来的一模、二模、高考基本上可以大胆使用,它会成为帮助你拿高分的非常好的一个点。
高考大作文关注现实生活,很多考生会写疫情
本次作文题照例是两道题,要求700字,但有些许修改。本次作文题第一道题并不是命题作文,而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材料本身比较简短,并不会在字数上造成与第二道命题作文太大的差别,这是北京未来考察材料作文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是六七百字的材料,大家觉得读起来很费劲,也许直接会选择第二道题。
材料字数少,则会选择古文,比如《三字经》,用其中简短的12个字,来引发如何写作文。这种考题不是很难,只是形式由命题作文变成材料作文。那么,大家就需要考虑写一个比较好的标题,从而向老师证明你有写出优秀标题的能力。
第二道作文题是以春节为题目,要求大家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见闻和感受。很多考生会写今年春节,因为今年春节较往年的变化非常明显——疫情出现。所以会有很多值得考生描写的场景、细节,这是很好的一道题。
但是这道题有一个要求:写现实生活。北京高考语文研究与辅导专家、精华学校高考语文主讲老师王丹宁表示,他更鼓励大家使用散文类记叙文创作模版,而不是小说类记叙文创作模版。从之前的高考作文真题来看,要求写小说和写散文的比例是接近1:1的,小说占比稍稍高一点。但这道作文题更适合写散文,因为小说是虚构的,而散文写现实,这道题写散文会比较好,尤其是该题目后面有明确要求:“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这是很典型的散文要素。
高考数学不再分文理,5个变化考生需认真应对
解读专家:精华学校鼎级班高中数学组教研组长郭丽梅
今年高考不再分文理,数学学科的难度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刚刚结束的2020年北京高考适应性测试数学试题到底释放哪些信号?精华学校鼎级班高中数学组教研组长郭丽梅第一时间对此进行分析解读。
郭丽梅表示,2020年是首次没有考试说明的高考,因此此次适应性测试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我们可通过适应性测试试题来把握今年新高考的变化动向。今年高考适应性测试的数学学科,在试题题量、分值、考查内容、题型和难度等5个方面都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据介绍,相比往年的高考题,这次测试数学试题的总题量从原来20道题(包括8道选择、6道填空、6道解答题)变为21道题(包括10道选择、5道填空、6道解答题)。除了解答题,选择题增加2题,填空题减少1题。
题目数量的变化,相应导致分值有所变化。原来的分值分布,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8道,客观题总分是40分。填空题每题5分,共计6道,总分30分。现在的分值分布,选择题变为10道题,总分值不变,也就意味着,每道选择题的分值变为4分。填空题每道题的分值不变,但由于题目数量少了1题,因此总分值少了5分,由原来的30分降至现在的25分。
“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解答题上。从题量上看没有变化,依旧是6道题,但总分值从原来的80分改为现在的85分,这意味着解答题每道题的分值相应上升。”郭丽梅老师表示,总体来看,此次适应性考试分值如下:选择每题4分,填空每题5分,解答题包括两种分值:一种为每题14分,共计5题;另一种为每题15分,共计1题。
今年高考第一次文理不分科,从主干知识的考查上。相对于之前的理科生来说,考查内容有所减少,对于文科生来说,考查内容有所增加,不过也有同理科一样减少的部分。文科增加部分,如原来理科要求学的分布列、期望等内容,文科之前是不学的,但现在对该部分考查内容有所要求,因此就增加。不过,这对于复读考生会有这种“理少文多”的感觉,而应届考生学的都是高考的考察内容。
据介绍,这次数学测试出现的新题型,并非是第一次出现,结合最近几年会考及此次适应性考试可以发现,考试中会出现开放式设问、创新式的题目,并把这类题目放在中档题中,也就是解答题的前几道。同时解答题的顺序和过去不完全一样,比如此次适应性考试第一道解答题,以往大多数是三角函数,偶尔会出数列,但是这次第一道题就是立体几何,难度有所下降,设问的数量也少了。
郭丽梅老师分析,最值得关注的是第17题,即第二道解答题,这道题考查的是数列,但是从问法上来看,这是一个新型题目,它的问法是需要考生自己从条件中进行选择,再作解答。同时可以看到这类题只有一个设问,考生也需要适应。
从难度上来看,这次数学试题的中档题,由于变化了新的题目,会让部分同学不太适应,感觉难度提高了。“希望大家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能够适应,它并不是真正的难度,而是考查大家能力的问题。”郭丽梅说,这次数学试题的整体难度分布比较适合高校选拔。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测试的数学试题整体难度稳定,考查能力以及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方面没有改变。同时,考试突出能力考察,而不死抓一些非常常规的、甚至有套路的题型,考察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把知识点体现在解答问题的能力上。
英语
测试难度保持稳定,考生细节把握能力分高下
今日下午,2020年高考适应性英语测试结束。作为从上学期期末考试到现在唯一一次正式统考,本次测试释放了哪些新高考信息,以及对新高考英语备考有什么指导性作用?新浪全国五星金牌教师、精华学校鼎级班英语教研组长刘颖第一时间对本次英语测试进行解析。
解读专家:新浪全国五星金牌教师、精华学校鼎级班英语教研组长刘颖
新浪全国五星金牌教师、精华学校鼎级班英语教研组长刘颖认为,和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对比,本次高考适应性测试英语试卷的变化性较小,考察点、试卷结构、题型都没有太大变化。题型仍为语法填空、完形填空、阅读、7选5和写作。
这次测试的难度上比期末考试小一些,但是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大家重点关注。因为对于细节的把控,容易对学生进行区分,不同学生在语言运用及语言理解方面能关注到的细节不一样。比如说,考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虽然整篇难度不大,就是跟“看雪”这件事有关系,但是考察的是英语基础词汇原本的英文释义,所以这需要考生重点了解和把握。
从难度上来看,这次英语测试的难度系数预计在0.7左右。另外,考生需重点关注大小作文。
小作文的题目是要求考生写参加“学农”活动的感受,并把参加活动的信息与参加活动之后的感受表达出来。估计有考生会有印象,2019年高考英语情景作文考察了“劳动最光荣”的主题,讲的是到郊区去摘西瓜。这道题也是“学农”,体现了“劳动精神”。这提醒考生,往年考过的内容是非常宝贵的复习资料,考生要学会通过出题方式来找未来考试的出题方向。
大作文写的是“学生讲坛”,整体场景对考生们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提醒大家要通过对往常的学习来进行高频场景总结,这么做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英语适应性测试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英语和考生复习备考带来哪些启示?刘颖表示,2020年高考英语没有《考试说明》等指导性文件,其命题依据及指导标准是《普通高中2017年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及 《普通高考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今年高考英语的命题理念是以情景任务为重要依托,以语言能力为主要推动力,以学以致用为直接导向,以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
和2019年高考相比,2020年高考的试卷结构和难度保持稳定。考生要注意的是,今年命题要求和命题理念与往年高考有些不一样,且略有提高,会更多地体现在阅读板块上,这就要求学生们有更好的阅读能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英文。
2020年高考英语的主题语境没有变化,还是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三点将侧重体现在完形填空、记叙文阅读和写作中。另外,新高考对英语词汇量要求没有太大变化。
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夯实基础,逐个击破,从弱项开始解决问题。抓语言能力,强化语言理解能力,即对考题中所给出的文章有自己的理解,能与作者保持思想对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光能理解考题及材料,还要能用语言把自己的理解更好地表达出。
另外,学习英语,不要企图用任何投机取巧来代替你应该具备的基础词汇量,所以,同学们在家的时间要多记忆高频词汇和高中必备词汇,有一定的词汇量再加上一定的答题技巧,就会为我们保证做题时间,提升做题质量。同时,考生要关注细节本身,关注语言本身,这一点在这次适应性测试的完形填空题型中有非常好的体现。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要把自己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
“送分题”减少了,题量加大,实验考查力度加大……物理试题凸显多项新变化
解读专家:精华学校教育考试研究院高中部物理教研组长杜庆才
今日上午刚刚结束的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考试,释放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新高考信号,对新高考物理备考有什么指导性作用?精华学校教育考试研究院高中部物理教研组长杜庆才第一时间对本次物理测试进行解析。
据介绍,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结构发生变化。2019年高考物理采用的是理科综合的模式,物理、化学、生物合并成一张试卷。其中,物理试卷是8道单选题,1道实验题,3道计算题,共计12道题,满分120分。而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单独成卷,卷面有14道单选题,2道实验题,4道计算题,共计20题,满分为100分。
另外,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在2019年高考物理选择题中,热学、光学、机械波、万有引力、电场、磁场各1道,实验相关选择题是光电效应,实验考的是力学实验。本次物理测试题型中,包括热学2道、原子物理1道、光学1道、信息题以光学为背景,另外,机械波1道,万有引力1道,交流电1道,电磁场1道,力学综合1道,摩擦力1道,与实验相关的选择题2道,图像类比分析1道,两道实验题则是1道力学1道电学。
精华学校教育考试研究院高中部物理教研组长杜庆才分析说,在考试内容上,计算题的计算量比2019年高考略有加大,考查基本知识的计算题比2019年多1道。
2020年高考物理实验考力学还是电学?一般来说各有一道。另外这些变化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1、出现了考查比较单一的力学题,说明高考中各章节单独出题的可能性加大。
2、出现了两道热学题,说明增加的选择题会给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这些选修部分要求稍低的题目留位置。
3、实验题在选择题中出现了两道相关题目,又有两道填空题,说明实验的考查力度会加大。
4、计算题第17、18两道题和往年计算题第一道(理科综合位置22题)设置模型类似,难度略有增加。
5、最后两道大题和往年相比难度略有降低。
杜庆才表示,总体来看,题型没有变化,考查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也没什么变化,只是题量的增加使知识覆盖面更大,出现单纯受力分析题,说明各章节单独成题的可能性加大;新的方向是实验考查力度加大,实验题两道、选择题实验相关两道,强化了物理实验的基础性;考题中对图像类比、分析论证、宏观微观的考查依然有体现,所以对于往年考查过的类比、宏微观、新信息、分析论证等题型依然要加强练习。试卷送分题和过难的题减少,但试卷的整体难度与19年高考相当,这也体现了北京新高考物理稳中求变的趋势,这对于中等生来说是有好处的。
至于复习备考的方向,从考查范围来看,在没有考试说明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利用好我们的教材,因为考题的必备知识和大多素材都是来源于教材,具体题目参考往年的高考和模拟,以及平常的阶段性考试题就可以。
试卷变长了,答题时间增加了,考试试题呈现六大特点
解读专家:精华学校化学高级教师,化学学科带头人刘廷阁
刚刚结束的2020年北京高考适应性测试化学学科可称为新高考化学风向标。今年新高考没有具体的《考试说明》,化学适应性测试给考生传递了哪些信号?精华学校化学高级教师、化学学科带头人刘廷阁第一时间对试卷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化学试卷的长度变了,原高考的形式是“3+X”,理化生一张试卷,总分是300分,其中化学是11道题(包括7道选择,4道大题),而现在的化学试卷长度变为19道题(包括14选择题,5道大题),总分值不变,还是100分。
“从难度上分析,此次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难度与2019年高考总体上有所持平,但个人感觉是略有下降。”刘廷阁老师认为,主要原因是此次是适应性测试,同时由于目前受疫情影响,学生们还没有完全进入之前的学习状态。
在考试时间上,此次适应性测试化学学科考试时间为90分钟,在“3+X”模式下的高考中,理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是300分。化学满分是100分,按比例核算应是50分钟答完化学试卷,而此次化学答题时间是90分钟。考生对此次化学考试的试卷长度、难度、答题时间要有所准备,2020年新高考化学学科与此次适应性测试的模式相同,同学们需提早适应。
关于试卷中不变的方面,精华学校化学学科带头人刘廷阁老师表示,必备的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基础、实验探究等,这些基础知识是没有变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不变的必备知识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有着细微变化的地方。通过此次适应性测试,我们发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铝”和“硅”考查的比例比较淡化,但淡化并不代表不考。此次适应性测试化学科目考了“硅”的用途、半导体性质,考了“铝”的冶炼、氢氧化铝和酸的反应,太复杂知识点没有涉及。这与“铝”和“硅”没有在新教材中纳入到元素与化合物系统学习有关。但考生们不可掉以轻心,“铝”和“硅”的知识点,并不代表,不会在高考中出现。其它元素如“硫、氮、钠、铁等”则是相对比较重点。
此次适应性测试对于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基本上与之前的考试无变化,从A1至A3,B1至B3,C1至C3,都是层层递进,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基础知识到简单的分析论证,再到创新思维、复杂推理,一环扣一环,考生应注重提高各方面能力。
涉及到此次适应性考试的具体题目,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基础知识考查,比如试卷中选择题第2-4题、第6-9题,特别注重课本的基础知识;
第二,注重考查考生具备对比、类比的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第1题、第4题、第5题、第10题、第11题等题目有所体现;
第三,注重真情实感考查,理论联系实际,北京高考每年都是这样的特点。此次适应性测试也体现了真实情景,也就是试卷中出现的事件均为实际发生的,考生需要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比如第12题、第15、16题,对该方面的考核就有所体现;
第四,接收、接受、整合新信息的能力,此类能力是考试应必须具备的能力,此次测试中第5题、第12题、第17-18题,对该种能力的考查是十分明显的;
第五,考查实验能力,比如此次试题中第6题、第12题、第14题是考查的实验基础,第18-19题既有实验基础又有探究能力的考查。
此次考试需关注的另一个特点是,关注鲜活信息、图形、图表、数据等分析。
这在试卷中约出现17处,比2019年高考出现的次数略多,但整体也可理解为持平,因为试卷的长度有所增加。长度的增加,图形图表题目预计在今后还会增多,因此考生要学会分析图形图表数据。
生物试题新添科普文阅读,考查传统文化,增加新题型
解析专家:精华学校鼎级班生物教研组长梁旸
本次高考生物适应性测试带来哪些新高考信号?考生在今后复习和备考中需要注意什么?今日上午,2020年北京高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考试结束,精华学校鼎级班生物教研组长梁旸第一时间为考生进行独家解析。
精华学校鼎级班生物教研组长梁旸介绍,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卷有对2019年高考理综试卷生物部分考题的延续,也有贴近新高考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首先,这次测试有两点与2019年高考没有太大变化:
第一,考查的知识点和之前高考理综考查的生物部分比较一致,二者都是结合必修三本书和选修两本书来进行考查。
第二,任务分配变化不大。本次测试选择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而考查能力的部分落在填空题上。
此外,考查选修知识方面的非选择题里没有单独列出一道大题来考查,依然是把选修知识揉入必修知识中,将二者结合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材料或试题。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发现本次生物测试有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此次测试加大了阅读和文字的书写量,主要体现于本次试卷在不同题目当中呈现出不同的任务形式。
与往年高考题相比,多出了科普文阅读内容,这在将来的高考中不一定会设置成一道必考题,但只要有相关的素材和机会,就会出现在高考试卷当中。本次科普文阅读题型考查的是生态建设,大家不仅可以从试题中看到生态知识,也能学习到一些具体措施。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科普文阅读题型能对同学们更好地进行考查,也更容易进行区分,大家要深入学习相关素材。
除此之外,本次测试也提出其他任务形式,比如说明结果和想法理由,谈到书写流程,对某一个方案进行评价,列举措施,阐述一些技术和科学机制,对一些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等。这些任务出现在不同题目中,且基本上都是最后一问,需要大家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形式书写出来。大家在备考中一定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练习。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测试加强考查传统文化、科技发展和生态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社会热门问题,比如说,弘扬传统文化与生物学如何相关?传统发酵技术就属于传统文化,其生物学原理如何呈现?这需要考生在答题中体现。另外,最新的科技发展也会以信息的形式呈现在题目中。
在信息呈现方面,本次生物测试也有一些新特点。通常来说,高考题都是以实验结果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分析实验结论,而由于这次测试以及未来测试题量加大(现在测试选择题15道,非选择题6道),将会更多地考查基础知识,比如题目中呈现实验流程、作用机理等。
梁旸介绍,本次生物测试还有一个非常新的题型,即“未提及”的概念和“未使用”的术语让考生列举出,反向考大家一些内容。考生要把考题中的概念所在的大知识框架搞清楚,在大范围里将题目出现过的知识点摘出,再找出剩下的知识点。这个题型很新颖,很可能会在将来的考试中出现,所以考生要理解整体和局部概念关系,对基础知识和概念加强关注和认知。
在这里要提醒考生,一些在本次测试中没体现出来的、但在将来考试中可能会考的内容,比如探究性实验设计,即结合假设设计出一个实验,这在之前好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连续出现,且不只出现在一道题当中。
总体来说,此次生物测试和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相比难度低一些,但同学们不要盲目乐观,本次难度不一定与高考难度匹配。这次测试选择题难度虽不大,但给了我们分析问题的情景,如果读不懂,空有基础知识也无法解决问题,且新题型与题量增加都指向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大家要按照老师的嘱咐复习,及时总结,对生物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更透彻,把高考试卷当成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政治
创新题型和设问方式 试题难度略有上升
解读专家: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高中教研校长魏国
今天上午举行的2020年高考政治学科适应性测试,传递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新高考信号?考生在接下来如何为新高考政治进行备考?精华学校教育考试研究院高中教研校长魏国第一时间对本次测试进行解读。
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政治试卷总体结构保持稳定,题型包括:15个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6个主观题,共计55分。本次测试重点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命题风格贯彻了大道、大气、宽广、融通等特点;命题突出立德树人,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学生课堂表现;并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本质,考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北京特色。
与高三上学期期末和期中考试对比,本次适应性测试的试题更加贴近新高考方向,且试卷的命题背景材料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高中教研校长魏国建议,考生在备考中要多关注时事,比如说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如勇气、责任、担当、爱国精神等,来探索此次疫情的多个命题维度。另外,本次测试的设问方式有所创新,试题难度也略有上升。
除此之外,适应性测试政治试题还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加体现了命题“宽广、融通”的特点。
首先,命题材料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需要考生多观察生活并深入思考。
其次,试题更加侧重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考查。比如说,试卷的第18题考查了文化生活的常规知识点,也是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试卷中部分题型考查大家如何运用哲学谈看法,如“未来合成生物学将把人类引向何方?运用哲学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这种题其实是请同学们做一个预测,要求同学们具备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强调的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2019年北京高考政治试题中,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得分率最低,大部分考生都知道理论知识,但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是成绩提高的最大掣肘因素,所以,必备知识转化成有条理的阐述,这才是得分的关键所在。
本次政治试题还考查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考生在回答这类题时,可以联想到此次疫情期间居委会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在防疫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突出如何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等,这就突出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本次适应性测试政治试题出现了新的题型和新的设问。比如说,试卷第20题:预测在保证安全和营养的前提下,“人造牛肉”代替牛肉会带来哪些变化,此题类似于影响类的题,虽说这题貌似是新题,但不外乎从“积极和消极变化”两方面答题,考生只要清晰地把握住了试题规则,可以进行障碍转化,做题则会更顺利。
本次政治试卷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即通过材料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比如试卷中的第21题,以“基层群众自治”为材料,考查同学们设置问题和说明意图的能力,这类试题突出体现考生公共参与能力。
总体来看,本次试卷强调对考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考生在今后要将这些思想和理论贯穿在考试和复习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命题,把握试题宏观脉络。
试题整体难度不高,助力考生把握考试方向
解读专家:精华学校特聘历史学科专家 李晓风
今天上午举行的2020年高考历史学科适应性测试,传递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新高考信号?考生在接下来如何为新高考历史进行备考?精华学校特聘历史学科专家李晓风第一时间对本次测试进行解读。
李晓风老师介绍,现在的高考命题除了强调对能力与知识的要求外,近两年特别强调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对核心素养的考核在试卷中会有充分的体现。
核心素养的第一条唯物史观,作为原则,在命题中都会严格遵循。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等也都会体现在试题中
第二条是时空观念,所有的历史题目都不会离开时间与空间,所以每道历史题目都会体现该核心素养。
第三条史料实证,与试题的命题关系最为直接,任何一份历史试卷都会依托历史材料设计试题,这些试题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史料实证的素养。
第四条是历史解释,几乎在所有的历史题目都会涉及,我们回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就是在进行历史解释。第五条是家国情怀,要爱国,要有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这样是渗透在试题中重要原则。
核心素养的这些内涵,在这份试卷中都有充分的和自然的体现。
具体到题目而言,选择题难度与近三年高考难度基本一致,少数题目难度略高一些,但总体上差别不大。
关于非选择题部分。第16题“玄武门之变”的第一个设问属于常规的史料解析题,分数不大,难度一般。第二个设问考史料类型,以往正式的高考好像没出现过,但是前两年北京考试院的试测题中考过,考生应该不会很陌生。从题目总体来看,与以往的题目差距不大,不是全新的题型。
第17题“舍会山协议”,题目的形式上略显新颖,但是以往各区的命题中有类似的题目。这份题目要求撰写解说词,我个人的想法,学生们在答题时把历史背景交代清楚,再对“舍会山协议”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大体上就符合要求了。
第18题关于“英雄”的问题,我的感觉是难度比之前两道题大,题目阅读量也大。题目给出不同时代所崇拜的英雄材料,并附表格。题目的类型并不新颖,是常做的解读题。考生在作答时可以参考解读题的答题方法。往年高考中,解读题类型的题目大约出现过五、六次,其实每一次都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还是解读题,解答的思路还是有章可循的。
第19题,关于“仁”的题目,基本上是一道常规类型的材料解析题,只是材料以表格的方式呈现,而解答的方法思路与一般的材料解析题应该是差别不大。
第20题“科学与文官选拔”,从形式到内容都属于常规性的题目。设问(1)其实是一道迁移教材内容作答的问答题,这种题目按说是比较简单的题目,但是得分往往比较低,解答的好坏与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教材密切相关。设问(2)在使用材料的同时突出了评析,在材料的获取和运用上要突出评析的要求。
总的来说,此次适应性测试题比较好的顾及了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同学们学习的实际情况。试题的类型可以说是新中求稳,试题难度属于常规性难度,与近三年的高考题差别不大。对我们后面的复习备考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同学们摸清高考命题的形式与方向,给同学们更多的信心。
情景考查拉开区分度 “地理实践力”亮相新考点
解析专家:精华学校教育考试研究院地理教研组长张习志
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对今年高考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从刚结束的地理测试中,能看出哪些新的试卷结构和试题特点?精华学校教育考试研究院地理教研组长张习志第一时间为考生独家解析。
据介绍,在以往的高考中,地理被并入文综试卷,而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地理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总时长为90分钟。从试卷结构来看,本次地理试卷有15个单选小题,非选择题包括了5道大题,每道大题包括3道小题。相比以往,题量加大不少,时间并不宽裕,虽然考生不必再费神琢磨题目所属学科,但是偏大的题量真的对速度的要求还是蛮高的。同时由于单个小题的分值减少,原来在综合题中基本不会出现的知识点比如天气与天气系统,地球运动等可以方便进行考查了。这也是要引起考生注意的。
张习志老师介绍,这份试卷非常鲜明的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有些是直接考查,有的体现在情境中,比如第18题完整的考查了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关注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的具体体现;15题考查的知识是洋流,但是情境也是海洋污染的焦点。
对“综合思维”的考查,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释现象、落实要素之间的关系,关注地理现象和地理关系变化的时空现象和差异。
对“区域认知”的考察,则要求考生在分析现象和解决问题时,立足于特定的区域特征,对区域条件正确评价及发展预测。本次考试中的试题情境,每一个题都依托特定的区域,大到大洋大洲,小到长白山,贵州苗寨等,建议同学们对初中地理关于区域部分的知识点也要进行有效回顾。
“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绘图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调查能力等方面,其中的绘图是在原来的高考中没有出现过的,不过在今年各区的期中,期末的测试卷中已经都有体现,所以考生再次做到绘图应该不至于太过意外,但是绘图对多数学生来说还是不太熟练,要求学生有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还是要引起重视,适度加强训练。
学科素养并不是一个天外来客,它是知识,能力的进阶概念,评价它主要就是通过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来进行。地理学科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理解和运用地理原理、评价和探讨现实问题。
所以需要重点提醒考生的是,本次考试主要就是在情景信息的解读上拉开了区分度,每一道题都是带着图表考查,而且图形多样;同时,设问的角度都是针对考生的逻辑思维提出要求,设问词多采用 “说明”、“阐述”、“分析”、“评价”等词语,即使“说出”的设问也不是单纯的看图说话,而是通过推断分析才能得出的结论,并且后边也都会有“原因分析”的设问紧跟,目的就在于考查学生是否对原理,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明确。
总体来看,本次试卷难度延续以往考题特点,以中低档难度试题为主,难度适当。
试题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知识覆盖度高,突出对主干知识考查;试题难度适当,突出情境信息的解读;设问角度多样,突出逻辑思维考察;活动题目增多,突出地理实践考察。考生透过试题特点,就能明确在之后的复习中如何能做到高效复习。
转发分享,私信作者北京新高考
获取2020北京新高考适应性全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