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重温经典|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正文约30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给教师的建议

第76条

经典

战前

多年的教育事业实践、对儿童精神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所有这些都给了我信心。儿童学习困难,学业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原因大部分是儿童在童年初期受到的教育和周围的条件不足。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的家长和教育者所接触的,乃是自然界里所有的东西中最精细、最敏感、最纤弱的一样东西——即儿童的脑。如果儿童感到学习困难,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却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

儿童正是在这个年龄期——从1岁到7、8岁,变得头脑迟钝的。

如果教育者这时候还没有看到、没有懂得这一点,没有去查明儿童偏离正常的智力发展的根源,那么儿童今后的智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还会更加严重起来。而如果这些原因和根源经过调查、研究而弄明白了,那么就可以动用教育这一强大的力量,——像治疗病人一样建立在同样严格的科学原理基础上的教育。

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智育在形成人的精神面貌、道德面貌和公民品质上所起的作用一年比一年更重要了。不能容许学校里总有一批学生,他们感到自己没有学好,干什么都不行。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上的创伤,而且也是一种直接的原因,使得某些地方总有一定数量的少年离开学校,而后又离开生产单位,为形成一伙使社会感到不安的在马路上闲荡的人造成有利的环境。在未成年者和青年当中发生违法行为的原因之一,正在于有一部分少年由于感到自己在智力上低人一等而经受着内心的痛苦。如果再加上家庭环境的不顺利,那么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道德行为上出毛病的危险性就会更大。我想特别强调指出的是:

必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我们教师看来首先是可教育的,必须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领域。

我们应当有一种明确的认识:不管我们的彼嘉——在学习上很困难的一个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学者、工程师、哲学思想家、工人或者农民,他都首先要成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民,他有权利享受人生的幸福。而离开创造性的劳动,不会思考,缺乏知识,这样的幸福是不可思议的。由不知到知是一条很复杂的道路,每一个儿童都是按自己的方式来经历这条道路的。对这一个儿童来说,这条道路没有多少困难,而对另一个儿童来说却要一帮再帮,否则他遇到的困难就无法克服。然而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

那些学习困难的儿童的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经常表现在他们缺乏求知欲和好钻研的精神。教师常常会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惊讶,有的儿童竟笨得出奇:答案就在眼前,只要你看一下,用思维的链条把两样东西连接起来,马上就能弄懂,可是学生却什么也看不见。但正是在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发展的这一特点中,在他的求知欲迟钝、对周围世界视而不见的特点中,隐藏着一条线索,它能帮助有经验的教师抓到症结,找到使这些儿童得到智力发展的手段。

一个人所应有的东西,是在他出生以后,依靠人与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而在他身上形成起来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牢记这一重要的真理。为什么彼嘉正在把应用题的条件读到底的时候,就已经忘记了条件的开头?为什么他在自己的意识里无法把苹果、篮子、树木这三样东西联系在一起?也许,是大自然在分配的时候把彼嘉遗漏了,也许,他的头脑生的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彼嘉学习起来那么困难呢?这是因为彼嘉在童年时代所处的那个环境,没有把他在这个时期所应得到的全部东西都给予他。

人的思维是从疑问(“为什么?”)开始的。儿童在1岁半到2岁的时候,能看见周围世界的许许多多的现象,但这时候他已经不是简单地感知这些现象,而是用常人的眼光来看待它们了。他看到蜜蜂飞到正在开花的苹果树跟前,落在白色的花瓣上,然后又飞走了。儿童感到惊奇:蜜蜂飞到哪儿去了?为什么?一种鸟在树上筑巢,而另一种鸟在房顶下面衔泥建窠,这又是为什么?等等。

这种不可遏止的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愿望,在大自然的奥秘面前(还有,请注意,特别是在周围世界的美的面前)的惊奇和赞叹,——所有这一切都并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从人那里获得的。这就正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极其重要的因素对于人的正常发展之必不可少的缘故。

如果儿童看到一只黄蜂钻进墙上的小洞里去,惊奇地发问:它为什么以及钻到什么地方去,——那么他之所以惊奇,并不因为他天生就是好奇的,而是因为父亲、母亲和周围的人们已经教会了他惊奇,教会了发问。处在儿童周围的人不大留意儿童的好奇心在不断地觉醒。儿童的好奇心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成年人不断地把物品、事物、现象展示在儿童面前。我们在儿童面前展示的物品、事物和现象越多,他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他就越加感到惊奇和高兴。在儿童的意识和下意识里,也会产生对于美的惊奇和赞叹,对于人的智慧和双手的技巧的叹赏。所有这一切也就是人类思维的棱镜,来自周围世界的信息就是通过它而传导过来的。儿童在认识事物,做出发现,但他不是“自然而然”地发展的。不,使他得到发展的,乃是人类思想的几千年的经验。

在学校工作的36年使我深信,在小学里对儿童进行教学,这首先就是教给他们观察和发现世界。请你们观察和研究一下一至四年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孩子们靠自己独立的努力看见发现了哪些东西?发展年幼儿童的思维,这首先就是发展他看见和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的思想。

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让儿童去觉察事物和现象中那些最细微的差别和变化,思考各种因果联系。

到学校来上学的那些聪明伶俐的孩子,一般都来自这样的家庭,即父母都教会了孩子能看见极其细微的色彩和色调、运动和变化、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依存性和关系。最积极、最紧张的学习,正是在儿童看见了什么新的、不懂的东西而感到惊奇的时刻进行的。

智慧训练开始得离儿童出生的时间越远,这个孩子就越难教育,——关于这一点,可惜有些教师忘记了,而有些家长则根本就不懂。直到现在,在家长们中间还流行着一种错误看法:在入学以前还是让儿童的头脑像干净的白板一样保留着吧,不要教孩子认识一个字母,不要教孩子读书,这样到入学后才能学得更好。

在学龄初期所反映出来的学前教育的一个特别危险的毛病,就是儿童所处的周围环境没有促进他的认识欲望的发展。

没有认识的欲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

我们设想能够做到这么一点倒是不错的:每一位小学教师都想出一套管用几年的智育基本大纲。这个大纲具体地规定出:儿童应当从周围世界中看见和发现哪些因果联系,他在认识欲望日益增强的过程中应当经历哪些阶段。学前教育机构特别需要这样一个大纲。凡是那些没有让儿童每天都发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地方,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熄灭。

END

阅读推荐

1.重温经典 |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2.重温经典 | 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3.重温经典 | 苏霍姆林斯基: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告亲爱的读者们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老师”征文大赛已经进入征文评比阶段,我们将于近期公布评选结果,请各位老师耐心等待。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征文活动的关注与支持!

内容来源丨(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图片来源丨网络

本期编辑丨肖佳晓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邮发代号:82-113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