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27日发表文章:“吴在龙,不能为国而做,不能腐蚀国。吴恺勇,不能侵蚀国家,所有人都可以对赵武子进行。
”这段话出自向警予烈士20岁时写的一篇作文——《田状元传》。3月27日,武汉市警予中学八(4)班班主任王春将这篇文章搬进了语文课堂,与学生们一同感受向警予年仅20岁时的所思所感所悟。《田状元传》原文由向警予用繁体小楷手写,陈列在湖南溆浦县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内。3月中旬,王春带学生前往当地研学时将原文翻拍。27日下午,她将翻拍图片打印出来,投影在黑板上,给学生们逐句翻译、讲解。文章刚一亮相,不少学生就讨论起来:“警予奶奶的字写得真漂亮,放在投影仪里,就像电脑打印的一样。”
向警予文中的“田状元”名叫刘云程,60多年专注务农,并且精研农学、学以致用,被同乡人称为“田状元”。有邻居讽刺他:“耕田务农都是细碎小事,并非大丈夫应有的志向。”“田状元”却借此针砭时弊,分析百姓苦难的根源,最后强调:“我才华平庸,无力当官治国,能够做到不伤害国家就可以了;我才华平庸,无法使别人不伤害国家,但是我可以教育我的孩子做到。”
“向警予20岁时的作文,既心怀国家和民众的情怀,又能脚踏实地,把能做的事做到极致的意志。”王春表示,向警予通过作文传播进步思想。将这篇文章当做“课文”讲解,就是希望学生们也能在学习之余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应该成为当代学生们的偶像”。
“读懂这篇文章,我们对向警予烈士又多了几分了解。”八(4)班学生祝浩然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从小就听过的道理,读罢向警予的作文,不仅更加深刻地体会了这句话,更感受到烈士是如何“知行合一”,真正在为国为民发声。
学生周钲墙和袁祖耀则表示,《田状元传》让他们意识到,一个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哪怕再不起眼的一件事,只要坚持用心去做,都是对自己、对家人、对国家的贡献。”
10篇作文彰显向警予远大抱负
年仅19岁获杨昌济赞赏
1915年,年仅20岁的向警予写下了10篇作文,保存至今。27日,湖南溆浦县向警予纪念馆馆长刘蓉华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文章都透露出,学生时代的向警予就立下了投身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的决心。
刘蓉华介绍,在周南女校学习期间,向警予学习十分刻苦,门门功课都很好。她针砭时弊、尖锐泼辣,而且字迹工整,每一篇都被老师评为最高分的“甲上”。作文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如《教育取重自动说》主要谈论她的教育观念,《劝友种蔬书》则体现了她的生活理念,还有《项羽本纪跋语》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刘蓉华说,这些文章都能体现当时向警予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为“中华之前途而努力奋斗”的远大抱负。
在其作文《湖南地型记》中,向警予写道:“抑吾尤有感焉者,风景不殊,山河犹昔,叹桃源之幽邃,渔父不逢;悼湘流之呜咽,灵均已渺”。刘蓉华分析,这篇作文歌颂湖南大好山川壮丽景色,但笔锋一转叹息当时动荡时局,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还如《致体操音乐专科毕业赠辞》中写道:“呜呼,我中华之前途,我卓尔之诸君不自负之,其孰负之?诸君,诸君,行矣勉旃。”
在长沙求学期间,向警予也得到了名师的教导和赞赏。1914年5月,著名伦理学家、教育家杨昌济先生在其《达化斋日记》中写道:“昨至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赴其成绩展览会,见本班第二年生向俊贤(向警予原名)之日记颇有抱负……可谓女教育界中之人才”,给予了向警予很高的评价。
>>>向警予作文原文
田状元传
刘云程,海门县人也。敦厚忠实,与人姁姁,澹泊世情,不乡荣利。唯业农,旦暮巡行阡陌间,勤其力以率其子。姓田,利丰获倍,蓰他耕者莫之与京,子姓因世其业焉。田状元者,乡人之所与号也。
有比邻者尝往而讥之曰:“营田舍,其状元之谓乎?然而其细已甚,恐非大夫之志也。且子之子姓世之不务其大,以兴于有政,一旦国难,破垅亩,焉往?”状元黯然曰:“有心哉,客言乎然。国之危,以官邪也。官之失政,饥寒迫焉。不然奚其不顾名?夫国何有者,不取于民而奚取也?朝于兹取焉,暮于兹取焉,唯取焉而不生焉,饥寒交迫,穷盗相攘,几何而不困民病国也?吾才庸,不能为国,无毋蚀国可矣;吾才庸,不能使人人毋蚀国,以诏吾子可矣。客奈何有言若此?”于是比邻者谢而退。常告人曰:“田状元诚贤者也,诚知言者也。”
世之为禄而仕,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闻状元之风,其亦可以稍愧矣。状元之治田也,相地宜水利而为之,各得其所。土无瘠硗,地不能为之厄。时无水旱,天不能为之灾。盖不拘拘于成规,而能精研农学以致其用者,日方孜孜,今且年六十余矣。其迹有足儆时者,故为之传,世之君子可省览焉。(记者邓小龙 李翌 通讯员乐钢 贺赛)
【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