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们都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孩子的
80后们都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孩子的
80后们都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孩子的,作为80后而言,都有了自己的孩子,都正为教育好孩子而发愁。那么大家知道80后们都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孩子的?一起来了解吧!
80后们都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孩子的1
幼儿怎样教80后家长很迷惑
“从‘独生子女’到‘为人父母’,80后角色正在悄悄转变。”
进入“独带独”时代,80后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面临的一大困惑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冲突。80后家长都十分年轻,看上去就像是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完全不会给人明显的父母与子女间的感觉。
此外,80后家长学历普遍较高,对孩子教育常有自己的见解,但他们工作压力比较大,带孩子的时间非常少,这样新的幼儿教育问题随之而来。
专家建议80后家长应定期学习先进的国际幼儿教育理念,探索该怎么更好地去和孩子相处,怎么去教育孩子。
80后家长Ada从小受过西方教育,赞赏自由开放、创造思维的西方教育模式。
女儿乐乐进入幼儿园之后,她的枕边书变成了劳伦斯·科恩的《Playful Parenting》以及阿黛尔·法伯的《HowtoTalk SoKids WillListen》。同时,她定期参加了GPST—PT国际幼儿教师课程。
学习能充分满足2—6岁的幼儿教育所需专业幼教知识,树立科学的时尚育儿理念。在她看来,育儿应当是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事情,缺一不可。
幼儿怎样教,幼儿教师该补课
“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
幼儿教学是一项非常专业化的工作,只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化教育与培训的人员才能够胜任这项艰巨的工作。
特别是当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教师角色,也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型”教师,而是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型”教师。
幼儿园应逐渐打破传统思维推出创新举措,比如安排灵活的接送时间、多开展亲子互动活动、举办亲子野外生存互助活动等。
当然这样也就意味着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一颗足够包容的心外,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
针对这一现状,GPST—PT国际幼儿教师认证引进国际领先的教育理念,科学有效地开发幼儿潜能。
如通过引进欧美教育心理学概念——“心情教育”,让学员学会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帮助孩子建立成功感,从而让孩子有表达的意愿,并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这样,小孩子上幼儿园不再是一种痛苦。
80后们都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孩子的2
作为80后,已经步入中青年,慢慢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同学,朋友中已经有很多人工作小有成就。
但常常还是有些老人的声音,“谁谁谁,这么大了还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或是结婚后又离婚”,在他们眼中,人就应该买房,结婚,生子,而且还要生两个。
仿佛在他们眼中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孩子,就有罪,对不起祖宗,对不起自己,以后没有人给他们养老。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现在的很多85后“佛系青年”,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孩子。这对于农村出生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大逆不道,有背祖宗。如果自己是这样做的,肯定早就被赶出家门,落得不忠不孝的名声。
对于我们父母的思想,我们是完全没有能力去更正,他们早就已经形成固有的思维。毕竟在他们那个年代,白天去田里干活,晚上回家照顾孩子,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
而作为80后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下一代,值得每个人深思。我们是应该像父母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不听话用打,骂来解决问题?
还是应该另辟蹊径,为我们的孩子找到新的出路。答案显而易见,很多80后的父母,现在都在探寻一种新的相处模式。“平等,尊重”。
能够看到很多父母都是很尊重自己的孩子,尽量听取孩子的意见,不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惯,被惯坏了怎么办。
我也曾在内心有一丝担心,当孩子太有主见时,我们应该用什么引导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涵养,懂礼貌,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
而我现在终于心里有底了,有一种东西叫“爱”,他是唯一能够牵绊孩子和父母割不断的绳索。
当孩子在出错时,只要我们最多的耐性好好的引导,我想每个孩子都会明白父母的苦心。而我们作父母的,对孩子的要求仅仅是他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其它的都可以用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教育。
作为80后的我们,我希望能够成为最宽容的一代。宽容自己的孩子,让他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
80后们都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孩子的3
对孩子要重“天性”,也要重“规矩”
一些家长对孩子“放任”,则表示自己是学习“西方育儿方式”,觉得“国外孩子很追求个性,家长很‘放’”,这其实是很片面的理解。
西方的家庭,其实很注重孩子在各种场合规则意识的培养,有着最基本的规范和礼仪。
丁琳老师对奥 巴马的九条家规印象很深:“这九条家规,包括作息、劳动、交友等方面,是对孩子底线的要求,你可以自由成长,但是你不能过那个界。
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却认为一旦自由,就没有界了,你怎么做都可以’。”尤其在生活规范上,觉得孩子尚小,要求很松。
前段时间,丁老师家来了个美国小客人——一个三年级的小姑娘。她发现,美国姑娘的家教很严,让她很有触动。小姑娘三年级,和所有孩子一样,对糖果“毫无抵抗力”。
在吃了一颗糖果后,她询问妈妈可不可以吃第二颗,妈妈很明确地说,不可以,她就平静地接受了。
小姑娘的妈妈说,每天吃多少糖果,在他们家是“原则”,原来怎么定的,就怎么执行,不会因为是在外做客而有例外。这位妈妈还告诉丁老师,如果孩子哭闹耍赖,还有相应的“政策”。
再比如,过万圣节,孩子们结队去讨糖,老师会说好讨来的糖要如数上交,不能自己偷偷吃,孩子们都要遵守,每个孩子分了糖带回家,放进柜子,说好每天吃几颗就吃几颗,没有例外。
小姑娘的妈妈说,每年,“家规”都会有一些变动,会提前和女儿说好。她的“家规”有:玩玩具,拆了一个要先玩好,再拆另一个;被子要自己叠,房间要自己整理;
美国是个文化大熔炉,孩子一起玩要尊重别人的文化差异,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等等。
80后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80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比上一代的要高,可是这一代父母的独立生活能力锻炼还不足,真正生活中教育孩子,不靠学历、收入,而是取决于教育素质,那么80后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下面是由我整理的80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80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一
保护好了孩子的安全感,就可以严格教育了,这样孩子有对父母有信任为基础,不容易产生抵触,容易从被管教的情绪中走出来。《正面管教》中介绍了“温和而坚定”的方法,换句话说也可以叫“严而不厉”,对孩子用温柔、尊重的态度坚持自己的决定。很多家长做不好这一点,态度温和了就骄纵,想坚持原则就发脾气,这样会把孩子培养得蔑视规则、不懂尊重、喜欢情感操纵别人,孔子所说的“……小人难养也”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不想要这个结果就一定得改。
尊重孩子要从点滴做起,即使是在管教他时也要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请到你的小凳子上去冷静一下”,不可以用居高临下的态度给他屈辱感。
向孩子指示人物、地点时要用并拢的五指而不要用一根食指,介绍某人时更是如此。想象一下当你说“请到这里来”、“那是邻居家的奶奶”、“把果酱放在这儿”时,用五指和只用食指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好习惯的提醒是平等的,既然认可是好习惯,大家就都应该遵守。当孩子提醒大人坐姿端正或安静进餐时,对他说“谢谢提醒”然后照做,会让孩子对好习惯更加认可,并让他看到大人平时对他的管教是平等的,给他一个共同进步的气氛。不要让孩子觉得提点别人是资格,不要让他以被提点为耻。
80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二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第二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80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三
在多年的讲座、调研实践中,我经常发现这样的父母:“我是大学生、研究生毕业,还不懂怎么教育孩子吗?”“80后”的一代正好碰上中国高校扩招,上大学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我要给“80后”父母一个忠告:真正生活中教育孩子,不靠学历、收入,而是取决于教育素质。这个教育素质就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像李某某的父母尽管是歌唱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孩子照样没有教育好;而莫言的母亲尽管没什么文化,却获得了孩子毕生的尊重,这就是教育素质的不同。
真正的好教育是给孩子自由和尊重,把孩子的主动性和自制力结合起来,主动性和自制力是健康人格的核心,需要关爱与管教的平衡。2014年,我与中美11位脑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对话后写成了《用心教养》一书。书中认为,教育不能走极端,最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孩子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平衡,民主权威性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既理解尊重孩子又严格要求。
但在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普遍心理。比如,在社会上很多父母为了抢9月升学时间而选择剖腹产,让孩子在8月底出生。父母如此焦虑,孩子怎么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呢?
80后的我们该怎么去教育孩子
父母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功课,需要不断学习,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一万个家庭,就有一万种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又会培养出一万种孩子。
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好榜样。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主张在教育孩子时,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还不如给他树立榜样。他强调示范和环境的教育作用,反对单纯的说教。他说:“无论给孩子什么教训,无论每天给他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监护人的行动榜样。”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认为,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让孩子进一流幼儿园和一流学校,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使孩子在一流家庭里接受熏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品质、人格、习惯和处世态度,对他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影响。
另外不仅要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和孩子成为好朋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识字类游戏,讲故事,这里我推荐【猫,小,帅识汉字】上面比较全面,经常陪伴着孩子一起学习,人们对于画面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进行练习,图片记忆法就让孩子感兴趣很多。
这里只是一种方法,还有许多能和孩子沟通教育的方法,这两点如果能做到,那离孩子的成功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