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两个孩子教育方法的书,教育23岁孩子的书 关于两个孩子教育的心得

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

1、《解放孩子的潜能》马丁·洛森

本书从孩子的整体成长和所需教育两个方面,帮助父母了解和支持孩子。书中讨论了这样一些问题:如何从错误中学习,走路、说话和游戏,节奏对儿童的重要性,男孩和女孩的差异,该在何时上学,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青春期问题等。作者告诉我们,父母只有用恰当的方式来滋养、培育与启蒙孩子,创造出最佳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打造你的孩子》玛利亚.蒙台梭利

搜狗问问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的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育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3、《斯波克育儿经》本杰明

搜狗问问

《斯波克育儿经》被公认为20世纪最可信的育儿手册,凝结了 “育儿之父”斯波克医生经60年考验行之有效的育儿经验。《斯波克育儿经》将传统的育儿方法彻底更新。它告诉父母“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多”,应该勇敢地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并把育儿和儿童心理发展结合起来。这些理论在初版当时前所未有,由此开创了儿童教育史的新时代。本书分为发育、饮食营养、精神健康、行为培养、学校教育、安全等六大部分,针对育儿最新研究成果设立了全新的章节,还对母乳喂养、儿童常见疾病、免疫、行为和心理障碍、意外伤害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4、《爱和自由》孙瑞雪

搜狗问问

孙瑞雪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

5、《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

搜狗问问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关于怎样教育孩子的书

1、《爱弥儿》

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62年。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2、《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是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扩展资料

《爱弥儿》全书共五卷,卢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即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爱情教育。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但五者之间并不明显割裂。

该书前四卷以爱弥儿为主人公,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闻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弥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有哪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

不少父母反映说,不知道怎么教孩子,有没有一些教育孩子这方面的书籍。经过一我的整理,终于整理出教育孩子的书籍了,一起看看吧!

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

一、《孩子我应该这样爱你》巴豆

没有天生的父母,我们对孩子的世界一无所知。随着孩子的到来,我们跟孩子一道开始探索新的世界,与孩子一起慢慢成长。养育孩子就是养育父母。此书就是为即将拥有孩子或者已经拥有孩子的父母们贮备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故事,可读性极强。

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

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她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

“一直以来,我们都不曾想到会写一本关于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毕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个非常私人的话题,让我们在这方面提供建议有些不合时宜。但一封来信改变了我们的想法,每一门艺术或者科学都有它自己的工具书,为什么不写一本书,提供给家长们经验和方法,让他们能够自学这些技巧呢?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实践,同时提供给家长们可以借鉴的众多事例,以便他们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三、《来吧,孩子》池莉

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

四、《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惠芙乐

告诉父母们的最核心的一点是:你们有能力帮助孩子处理各种负面情绪,让孩子有更好的注意力去认知、学习,为友谊、合作和欢乐敞开自己的心胸。《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第2版)》还会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帮助维系亲子之间的珍贵关系,其中有关如何倾听的方法不但有助于减轻孩子的烦恼,同样有助于减轻父母的烦恼。

五、《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

相比许多家教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以下特点:第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第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教育孩子建议

一、对孩子总是抱有欣赏的态度。

在和成功父母交往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欣赏有时候让你动容,比如优秀孩子在家里都有自己的小名,父母叫的时候通过语音语调你会感觉到小名就是专属于父母的。别人叫的时候会黯然失色。他们在谈论自己孩子的时候也绝不斥责和抱怨,即使自己的孩子相貌并不出众,有时候考得也不好,但他们从没有抱怨,很平静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欣赏并不等于不切实际的夸奖和鼓励,而是来自内心的一种默默支持,一种心照不宣的力量。在和成功父母接触中,你能感觉到自始至终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永不枯竭的欣赏的力量在存在。

二、原则性强,不轻易因人因事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父母清清楚楚,并且立下规矩。绝不会轻易改变的。比如,该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写作业,该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读书,不会因为今天是周末或者今天情况特殊就有所改变。尊敬父母,不撒谎,诚实,如果违反绝不轻饶,这是一条做人的底线。

三、善于经营自己的家庭。一.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他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二.父母冲动的行为会让孩子性格逆反

父母应该认识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冷静处理,不要总和孩子“顶牛”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四.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五.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础,纵观成功父母的家庭,家庭氛围和谐温馨。父母之间很少发生争执,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感觉到温暖和依靠。母亲往往在家庭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不在乎穿多贵的衣服、用多贵的东西,关键在于把孩子大人都打扮得利利落落。

教育孩子的技巧

1. 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3. 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4. 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5. 给孩子另一个选择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

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

猜你喜欢:

1. 有哪些适合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2. 如何教育孩子有哪些十大方法

3. 父母教育孩子必看书本

4. 教育孩子书籍排行

5. 家长教育孩子有哪些建议比较有效

教育孩子的方法书籍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关教育类的书籍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给你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书籍,欢迎阅读!

教育孩子的方法书籍

1、《影像中的生死课》

作者:陆晓娅

出版日期:2016-08-01

《影像中的生死课》是陆晓娅老师自2012年起在北师大开设的同名公共选修课的授课笔记实录。全书以“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为核心关切点,选取中外电影,搭建与“生死”相关重大议题的思考平台,跨越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伦理学、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在观影、阅读和讨论的多重对话中,协助学生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建构自身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影像中的生死课》以纪实性的手法,逐一呈现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展现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解析相关生死议题的同时,亦分享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法。

致敬辞:有人说,天地之间,生死之外无大事。因为时间的有限性,要求每个人都要去思索此生为何。但这门课少有人能够讲得精彩。而陆晓娅老师运用影像这种跨学科授课的方式,不但做了,而且做出了“生命教育”的新高度,亦补全了教育领域中长期缺乏优秀教材的短板。就重要性来说,怎么描述都不过分。

2、《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

作者:徐贲

出版日期:2016-1-1

徐贲先生客居美国,却以极大的热诚担当起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他的写作范围广泛,无论是公民社会建设、公共生活、国民教育、公共文化记忆等,几乎对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皆有涉猎和深入分析。

作者以通古贯今的学识素养,重新审视和思考了国家命运与公民生活切实相关的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并回答了“政体与教育如何相处”以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

致敬辞:徐贲先生虽然旅居海外,但对国家拳拳之心从未有差。这些年除持续在公共领域发声之外,也同时引入了海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就是一本沉重的、深邃的专业书籍,它跨越数千年的教育政治史,从而直指教育的本义。书中所讲内容几乎每一句都直刺教育问题之要害,让我们无法忽视,甚至每当想起都如芒在背。我们相信,一本好书的力量,其实就在于此。

3、《优秀的绵羊》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美)

出版日期:2016-5-1

2008年,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决定辞去自己的终身教职,离开这所常春藤名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感觉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在即将辞去耶鲁教职之际,他发表了一篇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来讨论这些问题。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周之内,它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次(后来的累计阅读量超过了100万次)。很明显,这篇文章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从那之后,他开始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发表演讲,跟学生们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也向他们请教了许多问题,并倾听和了解了他们的答案。这本书就是他对这段经历的思考和总结。

在本书当中,作者德雷谢维奇历数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学校学生的“数宗罪”: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并提出“读藤校远不如读公立大学,学校更重视教育、教学方法也更灵活、更前沿”等观点,他还进一步指出,虽然这些藤校外表上有特色,但在内里,都是“失去了灵魂的地方”。很多在藤校就读的学生没有使命和目标感,自我膨胀、自我中心、自以为是。而相比之下,那些没有这些标签的人,却能在人生道路上攻城掠地,在各方面成就自己。而有一些藤校生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能只是上过某藤校。

本书自2015年5月上市以来,在美国社会引起广泛争议,迅速成为《纽约时报》、《新共和》、《洛杉矶时报》等各大媒体追捧的话题,在国内也得到了南方周末、凤凰卫视、澎湃新闻网、环球时报、外滩画报等媒体的报道。

致敬辞:很显然,德雷谢维奇所批评的常青藤绵羊的特征,如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让我们感到十分熟悉。也许这与目前多数国家都在使用或借鉴美国学制有关,因此,德雷谢维奇对美国教育的反思,实际上具有全球意义。它让我们思考,这就是我们培养的未来公民吗?我们能够就目前的教育方式作出新的突破吗?这本书的意义之重大,所引起的关注,其实远远不够。

4、《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

作者:王尚文、郭初阳、颜炼军

出版日期:2016-10-01

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面对海量的知识、信息,不免有“弱水三千,如何独取一瓢”作为基础人文教育的源头活水的困惑。因为没有公认的好办法,就茫然,甚至迷乱。有人主张回归《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古代蒙学读本,但它们的内容已然有时代的局限;也有不少人在摸索新的途径,但筚路蓝缕,开拓为难。面对如此纠结的境地,需要真诚的行动和实验,本书的三位编者以瓶管之识,编辑此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选择。

为青少年读者提供基础人文选本,自应“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而全球化时代文明经典的采集,显然不应再受限于民族和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壁垒,应该面向“天下”的文明经典。老子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不拘泥于自身传统,才能再造现代文明。

致敬辞:王尚文先生是一位资深的语文名师,而郭初阳是一位新生代语文名师,颜炼军则是一位青年学者,两代人编一本多元化的教材,本身就是一种“火种”的接棒。本书融合今古中外,博取众家,汇为一体,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另一视角,亦是对当今碎片化语文阅读的一个有效补充。我们也期待不断有高水平的语文读本的出现。

5、《孩子是个哲学家:重新发现孩子,重新发现自己》

作者:皮耶罗 · 费鲁奇(意)

出版日期: 2016-10-1

《孩子是个哲学家》是一本写给天下父母亲的书。

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皮耶罗 · 费鲁奇对育儿生活焦头烂额的体验与我们普通的父母别无二致。然而不同的是,作为一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敏锐的双眼发现了繁琐育儿日常背后我们身为父母而发生的深刻心灵转变。

孩子长大了,父母变老了。这仅仅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物理事实。而在孩子与父母彼此交织的生命和生活中,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我们的心灵之中。那么,身为父母,除了日复一日的操劳和一长串的账单,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馈赠?

致敬辞:虽然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书,但我们发现它被各大教育媒体推上年度排行榜,证明它的影响其实远远超过家庭教育,而是对一个儿童如何养育的深度思考。它从根本上诠释了真正的`教育,实际上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而不是因为年龄、身份或者阶级而进行的权威教导。在书中,到处闪烁的都是真诚的火苗。

6、《课堂研究》

作者:钟启泉

出版日期:2016-10-1

“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这种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之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本书从“课堂与课堂研究”出发,探讨课堂转型的意蕴和课堂研究的特质。

致敬辞:这位教育部指导“第八次课改”的首席专家,领衔起草了《教师教育标准》,还提出中国教师教育与课程设置需要“与时俱进”,如今年届八旬,仍然出书演讲战斗在第一线,如何能不致敬?他当年曾说过一个引发舆论大哗的意思:“按照现在起草的课堂标准,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现在我国的中小学老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直到很多年之后,我们才发现这是如何清醒的判断。如今他的言论依旧诚实犀利,仍然直面我们的现实痛楚:“现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话题很多,相关舆论很多,媒体对同一件事情可以反复炒作几年,把教育当成新闻,有很多惊世骇俗的言论。我觉得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还没有普及基本的教育常识,没把教育当成专业,以为人人都可以是专家。 如果从现实谈起,我们周围还缺乏基本的基础教育规范,对教育话语揉捏得汪洋恣肆,已经到了非常令人吃惊的程度。更为可怕的是,在这其中充斥着我们所谓最优秀的中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这些教育人士的身影。 ”

7、《被遗忘的烛光 “城中村”教师生存实录》

作者:王丽琴

出版日期:2016-03-01

《被遗忘的烛光 “城中村”教师生存实录》是一本有悲悯情怀的教育人写的书,一本可以触及人心底那一块柔软处的书。它聚焦“城中村”教师,即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这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新时期弱势教师群体,挖掘其职业定位和社会价值,通过深入现场的田野考察,对他们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和个案追踪,并在专项培训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他们的培训课程,促进其专业发展,同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政策建议。作者们一方面努力以实证数据“说话”,另一方面以真实的叙事报告打动人心,积累的一批真实生动的个案故事,具感染力,触碰教育公平、全纳教育等敏感点,应能引发公众关注。

致敬辞:这是一本注定不能畅销的书。但每一个时代都应该留下默默行走者的痕迹,都需要有人付出心血,为无权者呐喊。这些人同样是我们的同行者,而“无论怎样的时代,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8、《特权》

副标题: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

作者:西莫斯 · 可汗;译者:蔡寒韫

出版日期:2016-1-1

《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是一部参与式观察研究的范本,获得美国社会学界极重要的奖项之一,赖特·米尔斯奖(C. Wright Mills Award)2011年度图书。 作者通过考察一所美国精英高中的日常,研究精英意识和行为是如何一步步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在作者的书中,像圣保罗和常春藤这样的院校看上去越来越不像一个排外的游艇俱乐部,而是越来越接近我们多样性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包含细致具体的社会规则的微观世界。

致敬辞:一位社会学家说,这世界就是由2500个人推动的。而教育的目的,就是改变这2500个人的阶级构成,让我们的世界可以更加多样、多元且充满活力。但无论怎样,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教育的阶梯仍然不能忽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切口,从中可以看见未来。

9、《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 朱梅馥 傅聪;编者:傅敏

出版日期:2016-5-1

傅雷家人亲自编定的家书精选本,以厚重风格反映家书全貌,全面展示傅雷家风,再现傅氏兄弟成长的家教背景。基于家书完整著作权的占有,本书情节完整,背景清晰,人物鲜明,好看感人。贯穿全书的傅雷家人照片和家书墨迹与内容相辅相成,拉近了家书与读者的距离,完全迥别于其他内容不完整的选编本。书中包含有珍贵照片、楼适夷初版代序、傅聪家信及英法文信。

致敬辞:一本书翻印了那么多次,还能说什么呢。

10、《日课》

作者:王星

出版日期:2016-11

《日课2017》分春、夏、秋、冬四册,采用一日一课的体例,辑录清末民初教科书中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课文,以日历本的形式来呈现老课本的文化魅力。本次编选,内容以“周”为期,并设置鲜明主题,如生活实物、花鸟虫鱼、哲学常识、故事及游戏等,由浅至深、从简到繁。与2016版相比,不仅更替了六分之一的内容,还大量增加了珍稀版本中的课文。同时,对主题也进行了优化,选文更加经典,更贴近日常生活,适合儿童认识世界、记录人生,也方便成人温故知新、安排生活。所选课文来自国文、国语、修身、常识、音乐、美术等上百种教科书,基本涵盖目前中小学阶段所有学科。

致敬辞:严格来说,这是一本日历。但其中的内容却与所有的日历不同,它是民国时期的老课本。从8岁开始搜集,如今王星收集到的文本已达万余册,而从中摘选出来的课文只是沧海一粟。因此,一方面,我们认为这个时代缺乏这样的教育工匠。另一方面,数据显示,定价96元的《日课2015》卖出了超过16万套。这意味着,一本日历就为《读库》获得了将近1600万/年的收入。这让我们犹如看到了当年老课本风行时的盛况,也说明在这个时代,好的内容仍然无比珍贵。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关于两个孩子教育方法的书,教育23岁孩子的书,关于家里两个孩子教育的书”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