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高考,终于来了!
12月11日,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于“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发布稿件,明确:
从2022年开始,四川省普通高中将开始使用新教材,2025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面临“3+1+2”高考新模式。
“3+1+2”高考新模式,即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750分。其中,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历史、物理2选1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一图看懂新高考选科要求新变化
同学们,你们即将踏入高中的校门,即将度过生命中最暗淡但是又最精彩的三年。这三年的终点处等待你们的是你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验。于是,我写了一些东西,希望你们在这三年里走得顺利一点,在终点处能顺利地通过考验。
升入高中不适应的问题
刚上高中你们可能会对高中学习不适应,可能有几点:
①英语单词背了容易忘。
②英语开始系统地讲语法了。
③数学、物理等理科比初中的时候难很多,有不少同学刚开始成绩会很难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务必要做到“透”和“熟”。比如我当时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在练习册上列了很多规律,我就把每一条规律的推导过程都搞清楚,并在脑海里面不断演示,最后把书合上后能把每一条规律和推导过程都默背出来,于是我的物理就总拿第一。
④语文的教学和考试模式没有见过。面对全新教学和考试的方式,你们务必要弄清高考是怎么考的,针对考试内容学——不过也要清楚,积累性的知识适合早学,训练性的东西应该放在高三。建议大家买一本《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事实上还有《文言文知识手册》《数学知识手册》《物理知识手册》,这一套书都很好,关键是看你会不会用。
尽早弄清高考是怎么回事
上高中要尽早弄清高考是怎么个考法,各科的题型是怎么样的,还要大致知道高三的学生为应付高考大致要做什么样的训练,这样你的努力就会有针对性,有些原本是高三才做的又适合在高一高二做的工作你就可以先做了,把高三宝贵的时间腾出来花在使自己进一步提高的努力上。
如何上课
预习:预习要大概浏览第二天所讲课的内容,大致知道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把遇到的问题能自己解决的先解决了,再在课上课后集中解决剩下的问题。比如说第二天讲语文的诗词,你可以把涉及到的诗人的生平、历史背景、诗的历史背景、同时代的人和事都了解一下,到上课的时候,你就可以反应敏捷了。
上课:上课基本要专心听讲,这不是说上课一律要专心,但是专心可以打折扣,而是说根据不同的课专心的程度不同。上新课,尤其是信息量大的课,最好精力要高度集中,集中到什么程度呢?要做到这样:脑袋高速运转,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自己想到的问题,与老师形成深入的互动,你上课的效率会很高。而上课如果信息量不大,或是老师讲的自己都懂了,可以考虑一心两用。但这样做要注意两点:一是心要两用意味着你要随时注意老师是不是讲到新的东西,因为老师很多时候都会不经意讲到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二是上理科和英语新课坚决不能一心二用,否则上课没有学好课后再补会花你更多的时间,效果还不好。
练习:练习要在充分复习之后进行,因为你对知识掌握到比较熟练了再做练习就快了,而且即使遇到做不出的题目你也知道找到答案的关键在那里,同时这样做练习对巩固你的复习记忆有好处。比如我很喜欢在花大力气把知识点初步搞透记熟之后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做练习,一方面节省练习时间,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我还喜欢做的一件事是在练习中把经典的题目标识出来,以备以后再复习方便,同时把习题答案中最精华的部分以复习时讲的“图象化”的方式背下来,这样把融合了技巧的知识点变成一个模块,能简化思维的过程,极大提高解题的速度。
如何选择练习册
根据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是有一些原则:
① 老师推荐的练习册大致是不错的。
② 大部分练习要让自己觉得稍微有点难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又可以解决。
③ 知识点的编排体系性要好,还要系统地讲技巧。我学数学和物理一般同时用三本练习册:一本老师指定的——每天把该做的练习做完,充分利用;一本常规的针对高考讲各种题型和技巧的,主要看习题,做部分练习;一本竞赛的教材,基本弄懂例题,不做习题,借鉴里面我们平时学不到的知识、思路和技巧。
善于利用寒暑假的时间
寒暑假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如果浑浑噩噩地度过太可惜了。高一、高二的寒暑假大概加起来有100多天,按100天算,如果每天学6小时你就比别人多学600小时。平时在学校的时候我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处于全班的中等水平,但是我从初二到高三,每个寒暑假都在用功——这是我为什么比别人跑得快的原因——其实我一直在偷跑。
学习一定要注意各个科目之间的平衡
这种平衡并不要求做到各科平均,而要求你任何一科都不能太弱,都要过得去,在此前提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质、能力有所侧重。要自己学会把握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