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刚才读过梁实秋先生的《旁若无人》,再读读下面的两则名言,联想到自己怎样的经历或者社会现象?产生了怎样的看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英]约翰·多恩
校园网“论坛”开辟了“谈‘共处’”和“说‘宽容’”两个讨论区,请选择一个讨论区表达自己的感受、思考或
看法;也可以在讨论区综合评论。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
人非孤岛
前一阵子晨起,戴好口罩出门采购食品,路上见一老汉,面上干净轻盈,全然不顾未佩口罩之嫌,执手机谈笑风生,兀自长笑向远去。竟有天地间为其至尊之错觉。
无独有偶,回家打开电视,便听得一男子从国外回来隐瞒病情,与其密切接触者海海万余人,颇有“一夫当关”之英勇壮烈。
疫情期间,见过太多如此社会现象,不免使人疑起“个人”与“集体”之关系。如何将自身与他人共处,“美美与共”而不“兀立群中”,值得我们反省与深思。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才能连成陆地”。学会共处便是如此开辟天地、连接世界之举,正因共处才有文明得以延续与璀璨,人类得以长久发展。
纵观历史,人类从原始社会起就是群居生物。一个部落分工合作,才能抵御自然恶劣、繁衍生存。“人”作为一个社会概念在悠久的人类发展史中愈加深刻。
而我们从出生便是在与他人共处:与家庭共处让我懂得顾念亲恩,与同学相处使我领悟书生意气与青春担当。放眼社会,恩师赐我甘霖,陌生人予我微笑,在于世界的共处中,我们不断丰富对自我与世界的认识,不断完塑自身的形状。在社会关系中懂得至道,勾画一个“人”轮廓与模样。
与“共处”相对便有“独居”。不会共处、不合群,无法将自身融入世界。单花终究单薄,花期才能馥郁连绵。试看孤僻之人,与人声鼎沸中难觅欢笑之落脚,难以感受群体相助的感动,恐怕也少了许多人生的意趣。
要做到“共处”,便要以真心换真心。作家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用一章节大谈社会中“旁若无人”的现象,以风趣之语告诫人们要学会关心他人,以求和谐相处。若说“共处”为一幕夜色,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星辰才将夜色倾倒绚烂。如同纪伯伦在诗歌《论群体》中语,以关爱度量他人而非自己,群体才能幸福和谐。
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深刻的懂得“人非孤岛”的道理。在疫情期间,有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有军人铮铮铁骨捍卫安全,有志愿者无名无姓托起后勤防线,有举国上下八方支援,这一切是“共处”的最大化,是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爱,无不彰显着人们为“共处”“共渡”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因为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深深懂得,人非孤岛,驰援是心之所向,更是维系“人类”这块大陆的脊梁。而人类愿意“共处”的真心是最滚烫有力的地核,可以构筑一个崭新的世界。
人非孤岛,我愿做泥土,做城墙,与大家共筑人类美好共处的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