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上海市浦东新区
全流程跟踪低效用地减量化项目
上海市建设用地已经趋于饱和,发展所需的土地从何而来?对此,上海市浦东新区全面实施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截至2019年底,浦东新区减量化立项面积累计2023.05公顷,验收面积累计1381.97公顷,为浦东新区腾挪建设用地指标起到重要作用。
浦东新区在全市首创“土地减量、征收动迁、‘五违’整治三项工作联动平台”,通过抽验和建立减量化项目全流程跟踪机制,细化分解环节,量化季度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节点,组织专人动态跟踪,进度动态发布,精准传导压力等方式加强减量化的事中、事后管理。该区从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程序、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土壤环境监测、复垦地块后续管理、严格管理土地指标、完善新区减量化工作考核制度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减量化工作。针对已立项的减量化地块权证和权利人情况较为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原有的产证灭失流程不能满足减量化工作要求的情况,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对减量化地块权证注销工作进行研究,在广泛征求专家和各镇意见,借鉴相关做法的基础上,制定减量化地块权属调整工作流程。
为了实现用地管理精细化,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加快建设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并建立了相对应的统筹机制及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意味着将项目建设、功能实现、运营管理、节能环保等各要素纳入合同管理,实现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化、精细化、动态化,而不是简单的“价高者得”。在此基础上,浦东新区初步建成跨部门协同的智能监管平台,对项目进行实时监管:以时间轴管理来关联各个环节和相关单位,通过信息智能抓取、智能推送、智能评价,推动多部门协同作战。
贰——浙江省杭州市
“云”平台开启线上读地时代
浙江杭州市滨江区 韩卫东 摄
为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杭州市进一步加强用地保障,今年全市计划推出工业用地15000亩以上。目前,首批已完成收储,可立即供应的121宗5764亩工业用地已经发布出让信息,面向全球招商。杭州市推行“云上读地、在线交易、网上签约、‘码’上监管”等举措,竞买人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可完成从看地、读地、选地、报名、竞价和签约的地块竞买过程。
不久前,在杭州市“战疫情,促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全市电子读地手册。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推出的电子手册是杭州“读地云”的一部分,“读地云”采用全景影像和电子手册,梳理了全市产业用地分布。进入杭州“读地云”,企业可全方位了解全市产业用地空间布局及年度可供的工业用地、商服用地、创新型产业用地,同时可在线查看相关地块的坐落、区位优势、周边配套、技术指标等具体情况,挑选心仪的地块。
杭州市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鼓励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支持工业楼宇建设,工业用地容积率宜高则高,创新“零地技改”过渡性项目规划用地审批。为此,该局积极推行了工业用地线上“控地价、竞贡献”的出让模式。该负责人解释,在地价达到上限后,竞争亩均税收,贡献大者可以获得地块。
为了方便企业,杭州市的土地交易可网上签约,不到现场也能完成拿地流程。企业竞买成功后可以选择线下签约,也可以选择线上签约。企业不到现场就可以签订成交确认书和土地出让合同,直接通过在线平台网上操作,快速完成土地出让合同的签约、公证等流程,降低交易成本,缩短办事时间。
此外,杭州市局探索以“一块地”为对象,以“土地码”开发应用为关键,以“多规合一”为基础,以数据共享为手段,构建一块地从项目生成、审批、验收、登记到监管全生命周期的多部门协同服务平台,推进部门之间和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在协同服务平台上,建设项目责任主体、开竣工时间、投入产出要求,组织评价考核等全部一目了然。
叁——安徽省合肥市
抢抓试点契机探索节地创新
作为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城市,安徽省合肥市抓住试点契机,鼓励利用存量的工业、商业、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探索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的新模式。同时,结合巢湖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创新开展环巢湖郊野地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支撑。
在城乡统筹领域,合肥市农村土地整治采取“整村推进”模式,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按照“民为主、村负责、乡领导、县统筹、市补助”的方式集中投入运作。在此基础上,开展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促进重点区域主体功能、农业生产、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为了促进工业集聚发展,合肥市在开发园区建设中设立供地门槛、推广标准厂房等方式,明确规定开发园区范围内新上的工业项目用地,亩均固定投资强度不得低于400万元或亩均税收不得低于3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低于3亿元的工业项目,不单独供地,须入驻开发园区标准化厂房。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综合容积率普遍大于2.0,节地效果显著。
合肥市通过三榜公示、证照认定、成本监督等机制,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在基础设施用地中采取“先通后畅”模式,尽量利用原有线形改造道路,园区道路先安排主干部分的用地,人行道、慢车道只控制规划线形,有效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在滨湖新区建设中,合肥市采取集约建设模式,着力打造紧凑型新区。道路建设按方格网统一布局,水、电、气、通信等各类管网随骨干路网同步铺设到位,交通站场枢纽立体建设,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与传统的自由式路网结构建设相比,节约用地约10%。同时,坚持多种功能混合的综合开发项目及功能丰富的街区营造,大型综合社区高密度混合建设,相比传统商住用地,容积率大幅提高。
来源:i自然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