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9月3日电(记者查文晔、刘明洋)“香港呼叫神舟十二号,香港呼叫神舟十二号……”“香港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航天员聂海胜!”“我是航天员刘伯明!”“我是航天员汤洪波!”
3日14时许,伴随着全场的掌声与欢呼,近300名香港大中学生、教师与科技工作者代表与神舟十二号乘组展开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天地连线互动。
当日的维多利亚港,风和日丽,碧空如洗。香港会展中心会议厅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活动当天中午在京港两地拉开帷幕,其中天地连线互动是万众瞩目的“重头戏”。
“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同学一直以来对我们航天员的关心和支持。天地距离遥远,我作为太空导游,现在就带大家来参观吧!”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刘伯明笑声爽朗,一下拉近了与香港观众的距离。
他不疾不徐地迈着“太空漫步”的步子,边走边介绍。在太空餐厅,他指了指身旁一块折叠的小桌板,上面摆有月饼、饼干、坚果、巧克力,供航天员工作后补充能量。舱壁凹槽内是微波炉,可以加热面条米饭。
“没想到空间站里设施这么齐全!”不少同学都流露出赞叹的表情。大家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
来到睡眠区,墙上挂着刘伯明的全家福合影,旁边还有一副描绘他出舱工作的自画像。他说,这幅画是他在太空中制作的,很有纪念意义,准备送给香港市民。
“透过我们的舷窗,看看美丽的地球家园是什么样子吧。”随着镜头的位移,蔚蓝而壮阔的地球跃入大家眼帘。“哇!好美啊!”观众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一珍贵画面。
随后的提问环节更引人入胜,同学们把握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踊跃举手。来自香港大学、创知中学、圣保罗男女中学、中华基金中学的四位同学成为获得提问机会的幸运儿。
“太空的微重力状态是特殊环境,能否介绍此次太空实验的内容?”
“在太空上有哪些锻炼项目呢?”
“空间站里的水是哪里来的?在太空中如何喝水?”
……
三位航天员一一作答:我们主要开展失重物理、航天医学等几大类研究,聚焦失重状态对航天员的生理、心理影响,为人类开辟太空第二家园作准备;在空间站有太空自行车、拉力器、握力器和呼吸训练等装备,在太空中必须锻炼以提高肌肉力量、防止钙质流失;空间站的水来自三部分,一是从地面携带而来,二是收集处理的冷凝水,三是对航天员尿液的过滤处理……
航天员的回答不仅声情并茂,而且手脚并用。为了演示用太空自行车锻炼上肢,聂海胜以头朝下的姿势倒立,将双手放在自行车的踏板上转动起来。现场笑声与掌声交织成一片,大家都为航天员的敬业精神点赞。
此次天地连线互动,吸引了来自香港多所大中学校的同学参与,社会和媒体也高度关注。此前,主办方曾通过互联网向全港市民征集问题,反应热烈。
来自仁济医院林百欣中学的黄伟纶同学是个“军事迷”,平时就很关注航天新闻。“今天的天地互动连线机会难得,体现出国家对香港青年的厚爱。中国的航天科技在短时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我为国家的发展感到自豪!”黄伟纶说。
中华基督教会全完中学的罗崇恩同学之前参观过“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展览,对国家航天事业的艰苦探索与发展成就十分钦佩。
“感谢那些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中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起一个空间站,很了不起。我感到非常自豪。”罗崇恩说,非常希望国家以后能到香港来选拔航天员,让我们这一代香港年轻人有机会上到太空去。
对来自顺德联谊总会翁祐中学的邓淑林同学而言,今天的活动具有特殊意义。2016年,该校学生设计的“水膜反应”实验在“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由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升入太空。这项殊荣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热爱航天的种子,并逐渐生根发芽。
“中国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几个独立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令我感到自豪。我们离太空又近了一步,宇宙不再遥不可及,想想就令人激动。”邓淑林说。
香港与国家航天事业有着不解之缘。杨利伟、景海鹏、陈冬、聂海胜、刘旺、王亚平等航天员都曾访港,与市民亲切交流,掀起航天热潮。
在当天的京港对话环节中,杨利伟还深情回忆起到访香港的情景,并寄语香港青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看到你们的身影”。香港科学家容启亮、吴波及其团队也参与了多项国家航天工程的技术研发工作。
在天地连线互动中,来自中华基金中学的王嫣晗同学问刘伯明:“出舱后能看到香港吗?”刘伯明用诗意的语言回答说:“出舱时正值夜间,我看到灯光闪烁的维多利亚港湾,看到香港繁荣的夜景,也看到北京宽阔的六环。我珍惜那一刻,真想多看几眼美丽的地球。”
“希望香港的朋友加入到我们队伍中来。中国梦,航天梦,有你有我!”刘伯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