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古风句子我想说这些打油诗看似俚语,却越读越有意思,值得收藏

这些打油诗看似俚语,却越读越有意思,值得收藏!

引子:最早见诸史料的打油诗

在中国古代的民间文学中,打油诗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

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打油诗之得名,是源于唐代民间诗人张打油。史料上关于张打油的记载很难找见,有人说,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他留下的一首最著名的打油诗,就是那首人人能背诵的《咏雪》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第一次了解这首诗,最早还是从姥姥口中得知的,那是雪后初晴时,姥姥用来教育我们这些小辈的歌谣。

看来,打油诗写好了,是真可以传世的。

今天,老黄就为你介绍几首值得收藏的色香味俱佳的打油诗。

1/最有故事的打油诗:《梅花诗》(清·弘历)

乾隆一生热爱文学,著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的诗作就多达43000余首诗,其诗词创作的总量已接近于整部《全唐诗》,是位高产诗人,可是,能够传世的却不多,因为,乾隆的诗大多水平不高,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即兴之作。

例如,前些年有个电视连续剧,名叫《宰相刘罗锅》,剧中就有这样一个桥段:乾隆与众大臣给皇太后请安后在游园时其随手摘下几瓣梅花“信口开河”道“一片两片三四片”,旁边有大臣拍马屁说:“好!”

乾隆进入状态了,接着又吟出“五片六片七八片”,又听到“好,妙,皇上真是好文才啊!”皇太后听了只是一个劲地笑;乾隆得意洋洋地说“九片十片十一片”,完了再无下文。

大臣们有些呆了,只见这时,大学士刘镛却不慌不忙地接道“飞入草丛皆不见”。乾隆装作笑容说:“对,飞入草丛皆不见。”

2/最具反击力的打油诗:《咏麻雀》(清·李调元)

中国古代的打油诗,有些还是相当有意境的,比如有首可与乾隆帝《梅花诗》相媲美的诗,叫《咏麻雀》,作者也是乾隆同时代人,叫李调元。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由吏部文选司主事迁考功司员外郎,历任翰林编修、广东学政。李老师是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与诗人。

话说李老师在任两广主考期间,那些应考的青年才俊们都对李大人表示不服,一个“戏子”评论家能有什么真才实学?大家纷纷表示要与主考大人飙诗。

面对汹涌而来的唾沫,李大人处变不惊,从容面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老师不假思索,随口吟出: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众才子听后,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死麻雀。李老师就这样用实力打了那些喷子的脸后,扬长而去。

3/最具情怀的打油诗:《除夕诗》(明·唐伯虎)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因受科考舞弊案的牵连,一生郁郁寡欢,曾一度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连年货都没置办齐全。

这首打油诗,就生动地吟出一个别样的“除夕”味道,从中也表现出这位大才子苦中作乐的情怀!

4/最具讽刺意味的打油诗:《惜李绅》(无名氏)

唐朝诗人李绅因一首《悯农》诗而“青史留名”。其实,作为诗人,李绅还算有些才情,但在为人处世上,却不敢让人恭维。

原来,李绅为官后,生活相当腐败。史载,李大人最爱吃的一道菜是“爆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李家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全然没有“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简朴与珍惜的意识。

与李绅同一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无不对其嗤之以鼻。因此,有人仿照他的 《悯农》 诗,也打油了一首《惜李绅》,让人忍俊不禁。其诗曰:

锄禾日当午,李绅真能赌。

谁知口中诗,字字皆辛苦。

5/最令人费解的打油诗:《猜谜诗》(宋·欧阳修)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据说,欧阳修有次到一酒家吃酒,酒足饭饱后,店老板照例来个售后调研。他询问欧阳老师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就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写了上面那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

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欧阳大人也太爱卖弄,不好吃就明说呗,你这样曲里拐弯的,明摆是欺负饭店的小老板文盲嘛:)

6/最具气势的打油诗:《早朝赋雄雉》(明·朱元璋)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出身草莽,文化程度一般。登基后某次作此诗。刚咏出前两句的时候,群臣忍笑极为辛苦,但后两句一处,百官叹服,以其大气魄,大手笔,人所不能及。毕竟是当皇帝的,没两把刷子不行。

7/最具文采的打油诗:《赠小偷》(清·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才华横溢,有一次夜间出现“梁上君子”,于是打油一首。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被郑板桥的才情所折服,听了转身就走。

8/真假难辨的打油诗:《下雪》(张宗昌)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啊筛石灰。

据传,民国年间,大军阀张宗昌虽然学问不怎么样,但却一本正经的写过非常多的诗歌——打油诗,并且还出版了本名为《效坤诗抄》(张宗昌字效坤)的诗集,其中收录了不少张将军的大作。

后来有人怀疑,那些诗都是别人代笔的,反正张的文化鉴赏力不高,随便糊弄几首打油诗他也不知好坏,还屁颠屁颠地到处送人。

9/最霸气的打油诗:《植树诗》(冯玉祥)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民国时候政府和领导人都提倡植树,甚至3月12日植树节都是因孙先生逝世日期而定,以示纪念,这也许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植树节的来历。冯玉祥将军也对植树十分重视,所以才会在驻守徐州的时候写下这首让人忍俊不禁的植树诗。

结语:“俗”不失趣,“小”不失力

打油诗的生活力非常顽强,一直到现代,还有人热衷于这种文体。近代的打油诗,已成为许多人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

比如近代著名诗人袁水拍就有一首《咏纸币》的打油诗,就非常有意思。其诗云:

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

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

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那个时代的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将打油诗的战斗力又推上了一个新档位。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是近代的文化名人周作人却对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

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古风句子,古风句子大全唯美古风句子,古风句子唯美简短意境”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