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建好数学课堂?课堂中,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探索性的问题;教师尊重学生个性,爱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敢于质疑,敢于求异,敢于创新,学生的创新精神才会逐步确立,创新之花才能结出丰硕果实。 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改革教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为了使学生能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的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最近所掌握的知识和原理设置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度”的问题,所以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恰到好处。设置的问题既是学生可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验证勾股定理”是八年级的内容,书上开篇便展示了1955年希腊发行的纪念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邮票,并以“观察邮票中小方格的个数,你有哪些发现?”作为本节的情境。可以说其非常简明地、必然地将学生引向本节课所要阐述的数学本质问题。然而,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极易得到结果,没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少了探究的价值,没有思维的深度,学生似乎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在教学中,我以“一块宣传板”能否进教室作为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构建数学模型,从而提出数学问题:“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直角边,如何求斜边?”同时,新的问题生成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至此,认知冲突产生了,要解决的问题出现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接下来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显得轻松而有必要。这一设计,没有完全依靠教材,倒是很好地超越了教材。教师提供的情境也是学生所熟悉的、简明的、真实的、合理的,同时很快地将学生引向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数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如果教师能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融洽、民主,就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 首先,应尊重学生。教师应当像慈母一样,对学生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又应当像严父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实实在在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数学教学的研究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如果学生消除了对教师的畏惧感,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油然而生。
其次,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课标》基本核心内容中有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应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所包含的学习领域应有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动手操作的题材,隐含原始知识的生长点,能使学生有机会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启学生智慧的潜能,为了不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遭到无情的“裁剪”,我们必须帮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还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为他们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
2.数学课堂的构建一
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
1.“爱意”充满课堂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2.“创意”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通过看书你还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的把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积累起来的关于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的升华。数学知识是客观世界与空间形式在人类认识中的反映。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数学的研究对象也越来越广泛,它包括客观世界存在的任何形式和关系,只要这些形式和关系客观上能独立于它们的内容,即能完全撇开具体内容,而又能十分精确地表达它们的概念,又能保留丰富的联系,还能给纯逻辑的发展理论奠定基础。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讲,数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数量关系、数量形式、空间关系和空间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隐含了这些思想。例如,在讲“比的意义”时,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两个数之间有哪些关系: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然后教师再引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两个数之间的比。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数学中最简单的关系之一。但是它的内涵却很丰富,它们之间有五种关系,其中有比多少的关系、倍数关系、运算关系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丰富的内涵,要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要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学习过程容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系统。
3.数学课堂的构建二
改变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团体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使优生更优,相互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在思想观念上做得活跃数学课堂,生动数学教学
很多教师很奇怪,一节课为何要搞如此多的花样来取悦学生?其实我们广大的教师应该明白,上的是讲台,不是神台,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不是我们的信徒,我们是服务学生,不是让学生来追随我们的.生动进行教学是一个途径,一个学生与老师思想交流的平台,一个知识传递的场所,一个人类文明传承.一个教师应该带着爱与耐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自己说的一切都应该让学生自由健康发展
自己想的一切都应该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做的一切都应该让学生充分发展.一个数学教师,懂得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能居高临下把握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能力.数学语言简练,推理论证严谨,解题规范,绘图准确.根据数学需要自行设计,制作数学教具,模型,以利学生学习.
4.数学课堂的构建三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种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的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的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问题探究是创新的火花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李政道博士认为: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在积极思考下带着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解决,实现知识再创造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 如平行四边形习题课上,我们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建构下面递进命题,让学生在直观图形引导下,探索问题发展与解决方法:四边形ABCD在 时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在 时为矩形,在 时为菱形;矩形ABCD在 时为正方形;菱形ABCD在 时为正方形。从问题最低状态开始,每进展一步提出一个新问题,激发学生跳出狭隘的单向思维的定势,从边、角、对角线等相应知识,变换角度、全方位展开联想,探求满足新特殊四边形的条件,直至最后,水到渠成。
再如,探索对无理数的认识时,考虑到这是一个学生未曾涉及到的领域,作为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准备两个边长是1的正方形,经过剪剪拼拼,如何拼接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然后提出问题:这个较大的正方形边长a是一个整数还是一个分数吗?如果都不是,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认为这个数确实存在,但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从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每位学生的创造欲望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观察特征,尝试猜想,分析综合,探究规律寻求问题圆满解决中创新精神得以升华。
怎样构建好数学课堂数学课堂的构建一数学课堂的构建二数学课堂的构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