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测定,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在理解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二、科学素养:
1初步培养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总是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引言] 由成语:“点石成金”引入,联系第二章的分子、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再重新组合展开,导入化学反应不仅在质的方面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在量的方面也存在一定规律。
[新授]
演示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辅助完成)
演示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辅助完成)
讨论与思考:
两个实验所得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带着问题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第1组做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
第2组做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和测定的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讨论与思考]
1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2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矛盾?
[指导学生画重点]
讲解:①参加反常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总和”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有的反应并未全部参加反应)
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气体、沉淀等全部物质的质量
③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反应”“足量反应”等表示的意义。
[讲座与思考]
为什么“质量守恒定律”能够成立?
[投影]
水分解示意图、碳和氧气在化全生成二氧化碳的示意图
学生分析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小结]
[练习]:第1、2题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所以,接承上节课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认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个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得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特别是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明确不是任意拼凑,而是要准确反映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定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先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指出该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都相等,即这个方程式是配平的。接着教材又指出其他化学方程式并非都这么简单,以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例展示一个简单的配平思路。教材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较全面的说明了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并简单介绍了用最小公倍数法,简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本来不是难于理解的知识和难掌握的技能,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却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有的学生当它是第二外语,很是头疼,甚至出现掉队。主要原因是起始于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由于学生的元素和化合物方面的知识很少,而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尚未学好,在化学式的读写还没有过关时,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当然有些困难。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不能一次完成,而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循序渐进、加深体会、逐步熟练。
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要注意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的气体或沉淀的符号“↑”“↓”等。
教材分析:课前可布置习题或搜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为本节课做好准备。从旧知入手,为新知的学习埋下伏笔。新课中由简入难,设置矛盾,引发探究,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教师在引导示范中牢牢抓住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分析研究、总结应用、反馈完善、形成知识体系之中,顺理成章的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这一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配平方法这一难点的突破。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讨论和归纳总结等多种技能,并在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和配平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及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过程与方法:以师生互动为课堂主要的教学形式,设置问题引导探究分析,学生练习与讨论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问题: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
思考回答
回忆旧知识
【导入新课】
问题引导:
1、谁能写出碳(或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先写出氢气和氧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再试着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引发探究:
化学方程式不是化学式的简单拼凑,应该怎么写呢?需要那些原则?
(提示: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考虑)
结合教材展示问题2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布置阅读课文P96第一自然段
身手小试:
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示范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训练巩固:
布置完成P99课堂练习
引导归纳:
方程式配平了就是书写完了吗?参考刚才2个方程式及阅读教材,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进入课堂情景。
积极动手写化学反应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
思考问题,分组讨论,交流总结
分析、研究
阅读课文,归纳原则
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动手练习,交流成果
思考、阅读、讨论、总结
引课
设置矛盾,激发思考
进而探究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原则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总结能力
讲练结合,突破难点
巩固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归纳总结突出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阅读、整理、归纳的能力。
【课堂反馈】
按步骤写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动手应用
巩固并掌握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形成能力
【归纳总结】
一、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
(1)画短线,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平化学方程式
(短线变等号)
(3)注明反应条件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完成总结。
归纳总结,完善知识。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题分析:
本课题教材“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而且计算中只牵涉到一种单位,所以,本课题计算难度已经不大。
初中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只谈计算,要和熟悉、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联系起来,应当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这种计算要求,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因此,一定要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对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十分熟悉。在这里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如果化学方程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教材还给出了两个实例来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示范,在练习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运算要准确,以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材还指出,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所用原料很多是不纯的,在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一种辩证的思想教育。对于有关含杂质的计算,将在下册有关金属的内容中再作介绍,在本课题中不要涉及。
教材分析:本课重难点是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计算难度不大,关键是要保证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确,这一计算的根本和依据。教学中通过“复习回顾”这一环节完成,内容正是例题中要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示范讲解、小试训练,并在示范讲解后及时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节重点,再通过小试训练强化突出。接着进行“巩固练习”,放开手脚,应用实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突破难点形成能力,即把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与方法,并依据它进行规范化、准确性的练习。最后,经过“收获和体会”总结完善,形成知识体系。并将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的思想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在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理解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进行。把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与方法,并依据它进行规范化、准确性地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各种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KMnO4-K2MnO4 + MnO2 + O2
2、 CaCO3— CaO + CO2
认真书写,积极回答
复习旧知
【引入新授】
研究物质间的化学变化常涉及量的计算,而化学方程式正体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取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取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
例题导解
例1:加热分解31.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归纳总结:
布置讨论,小结解题步骤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标: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身手小试:
指导学生完成
例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要碳酸钙多少吨?
认真听讲
书写化学方程式
思考,分析
师生一同解题
思考后交流合作
总结归纳
运用自己总结的步骤方法,兴趣高涨的投入解题
组间交流后,展示完美答案
引入新课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量研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
初步形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与方法,突出教学重点
应用步骤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重点
逐步形成能力
初步感知成功的快乐
【巩固练习】
布置学生完成: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多少克?(教材P101习题)
2、某实验室中需要1.6g氧气进行实验。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
认真审题
积极做答
交流结果
达成共识
巩固训练,突破难点
进行规范化、准确性的练习,形成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收获和体会】
布置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后附)
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协同教师,完成总结
归纳总结,完善知识。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
附: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题目给出的是混合物,应该将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
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5)设未知数时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教学建议:
《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计算部分只要求学生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初三年级的学生对纯数学的计算基本没有困难,导致化学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原因,往往是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计算不够细心、规范。因此,本课题的重点是要训练学生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避免计算结果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