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过蒙特梭利幼儿园,就一定会发现,在整齐明亮的蒙氏教室里面,总会有各式各样的教具,统称蒙氏教具。如果你想要了解蒙特梭利教育的话,蒙氏教具是你第一个就要认识的东西。
在全球教育的大舞台上,蒙氏教育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每一个教具都是蒙氏教育不可或缺的材料,每一个蒙氏教具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关爱孩子的理念,绝不单单体现在教学中,它还包括了教具设计、制作的整个过程。下面是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对于蒙氏教具的一些总结:
1.教具理念:
蒙特梭利认为正确的名称应该称教具为“工作材料”,它是蒙特梭利教育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具不是老师用来授课的物品,而是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我学习的材料,兼有增进智力和建构性格的目的。使用者必须非常明白:它不像老师手中的那根数棒,也不是辅助老师教课的物品,更不是玩具,而是让幼儿用来“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媒介物。
2.教具确立:
蒙特梭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独具匠心。它是蒙特梭利博士经过长期观察、记录、实验、分析及反复验证,并按照不同年龄孩子的需要确定下来的,它是建立在对儿童认真观察与仔细思考的基础之上的,是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最佳方式。
3.教具品质:
材质坚硬、不易破损、色泽美观、工艺精致、触感舒服。在蒙氏教室中,大多教具是由木材和玻璃制作而成。当年,蒙特梭利博士在设计教具时就规定“不能使用塑料制作教具”。因为塑料在审美方面很难与天然材料相媲美,并且触感不如木制教具好。
同时,蒙特梭利博士在设计教具时,对教具的颜色进行了反复试验,以使教具的美感能充分唤起儿童的兴趣。如感官领域的几何学立体组的教具,由圆柱体、球体、棱柱、棱锥、卵形体、椭圆体等组成。
每一个立方体大概高四英寸左右,均由实木制作而成,并涂有光亮的钴蓝色漆,无论视觉还是触觉都深受成人与幼儿的喜爱。也正因为如此,幼儿十分愿意对其进行操作,并不断重复它们的名称、感受它们的形状。这种反复练习的过程,不仅加强了认知,更锻炼了幼儿高度的专注力。
4.教具排列:
教具排列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经典到延伸、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如:在日常生活领域,从简单的优雅与礼仪到动作协调、手眼协调再到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及食物准备,即从简单的动作训练到更加细致、复杂的动作训练,让幼儿的动作更加协调,从而具备独立性、专注力、秩序感、协调力等一系列健全人格特质。
在感官领域,在训练孩子的视、听、触、味、嗅五官敏锐度方面,除了粉红塔、听觉筒、触觉板、味觉瓶、嗅觉瓶等经典教具外,还投放了俄罗斯套娃、音感钟、布盒、水果拼盘、香袋等丰富的延伸教具,以进一步加强训练幼儿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方面的分类、配对、排序能力。
在数学领域,孩子首先借由实物化、形象化的具体教具来认识数字和数量,学习个、十、百、千、分数等数学概念,并培养计算能力。然后,孩子会借助书面及纸张作业等“抽象”的方式来进行巩固复习及运算,加强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5.教具功能:
教具是形成人格的工具。在儿童之家,儿童使用自己所选择的教具工作,通过工作来建构人格。人格的概念涉及多个方面,但其中的主要因素则包括理性、自由意志、责任,以及专门性知识与技能等。
具体来说,蒙特梭利教具的功能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孩子感觉的敏锐度。蒙特梭利博士说过:“人类来自于智力的东西无一不是来自于感官。”实物化、形象化、可操作化的蒙氏教具帮助幼儿在触摸、观察的过程中拥有知识和智慧,并培养孩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与敏锐感受,从而获得感觉要素的各种新的印象。
2)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操作系统的蒙特梭利教具,孩子能吸收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并轻松自然地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社交。
3)形成健全人格。在蒙特梭利教室里,通过长时间、重复地操作感兴趣的教具,孩子能养成专注、秩序、独立、耐心、细心、整洁等良好习惯。在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其社会性也会得到良好发展,如学会体谅他人、关心他人、与人分享、关爱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