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写作业和风细雨,一写作业狂风暴雨’的段子频频刷屏,网红文《疯狂的黄庄》中家长们给自己建了一个群——‘帝都精神病总院’,反映了现实中‘老妈’们的焦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麻建国着重关注校外培训问题。
他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了题为《将学生从校外辅导机构“拉”回学校》的发言,建议学校教育 “强势回归”,适当推迟早晨到校时间,推后下午放学时间。
麻建国注意到,国内基础教育在持续“减负”后,却陷入了“校内损失校外补”怪圈,校外培训机构成为“第二课堂”,甚至不用去学校就能完成主要学科的全部课程。
“这种乱象裹挟着每个有‘读书郎’的家庭,进而形成全民骂学校的怪象,孩子不满意、家长不满意、教育工作者也不满意,唯有校外培训机构‘跑马圈地’兴旺发达。”发言中写道。
麻建国认为,这种怪象造成了诸多弊病。
一是孩子不满意,课外学业负担过重。据某市调查,中小学生中三年级以上97.5%参加校外学科知识培训,76%的孩子周末补习三门以上学科。为了上名小学,一些地方孩子们在幼儿园大班时就开始上“学而思”辅导班,童年及课余时间几乎被作业或补课填满。
二是家长不满意,群体性情绪焦虑。近年来“不写作业和风细雨,一写作业狂风暴雨”的段子频频刷屏,网红文《疯狂的黄庄》中家长们给自己建了一个群——“帝都精神病总院”,反映了现实中“老妈”们的焦虑。家长对未来的焦虑助推了补课热潮,近半数家长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在补课,不补不放心”。同时高额费用也让不少家庭焦虑,有的孩子补课费用年均超过10万元。
三是老师不满意,校内管理机制有待优化。根据“减负”政策,小学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很多学校下午3:30放学。部分地区试行的“弹性离校”制度流于形式,有家长咨询时,老师直言不讳“只负责看孩子”,“是亲妈就不要上”。大量课外时间的空余催生了校外培训。
四是校外培训机构野蛮发展。培训内容大幅超纲拔苗助长,近60%的孩子认为校外授课内容比学校难,存在“提前学”情况。同时,培训机构体量发展迅猛。据某培训机构最新财报,至去年11月底,其总学生人次近260万,同比增长68.4%。照此发展,我们惊诧将来究竟谁是实施国民教育的主体?
麻建国总结道,让孩子在校内学足学好,是缓解课外负担重的根本之策。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学校教育要“强势回归”,带动全社会教育生态优质化。
一是合理规划在校时间。建议适当推迟早晨到校时间,推后下午放学时间。借鉴香港做法,将部分下午课时改为功课时段,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课后作业,放学后可做自己喜爱的事。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的主场在学校,学生之所以到校外补课,是因为他们认为校外机构的小班化能得到老师更多关注。建议学校加快教学方式改革,探索“班级授课制+小班化辅导”相结合模式。开设中小学网络“名师空中课堂”,让孩子课余能“学在我家”。
三是提升弹性离校制度服务水平。坚持公益性原则,统筹校内外两种资源,争取体育、文化、科协等部门支持,利用学校场地和设施开展兴趣类社团活动,解决好“课后三点半”问题。
第二,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校外培训规范发展。
严格落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建立完善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常态化“回头看”。对列入“白名单”的培训机构,加强教学内容监管,严厉查处“超纲、超范围培训”;加强收费监管,禁止以各种借口变相涨价。
严格执行各类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入学规定,禁止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等级考试证书作为招生录取依据。重视教育评价对教与学的影响,严禁中考试卷命题超纲。
第三,实施新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
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兴办家长学校,并配备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采取菜单式的定期培训或网上“家庭课堂”,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其次,重视发挥家长会、家委会等功能,创新工作方式,了解家长需求,为家长释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