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主动观察、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并积极的引导,促进孩子们主动性学习。
一次户外分散活动时,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做游戏。突然,李嘉欣大叫起来原来他在幼儿园的小菜园里发现了小虫子。孩子们闻声围了过来。“是多脚虫,湿的土地里就有。”文雨萌大模大样的讲解。一下子孩子们对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在院子里寻找虫子的行动。多脚虫可真多呀,有的蜷成了园球,有的在爬行,还有的两条黏在了一起……
就在孩子们认真观察时,一条大虫子悄悄的爬上了运动场地,被正在捡石子的马天野发现了。他放声大喊:“这是什么虫子呀?好大!”孩子们都被他的喊声吸引围过来看这条大虫。我请孩子们围坐在大虫的周围观察它。为了不让它爬出规定的范围,我用手指触碰了它头上的大黑钩子,“它的钩子比我想象的要硬很多。”大虫子立即停止了爬行蜷成了圆形。孩子们多为我的勇敢欢呼起来。几个胆子大的男孩子也过来摸摸大虫子,我们得出:它爬行的时候身体很柔软,钩子很坚硬,蜷缩起来身体也变硬了。张云扬说:“好大,像彩笔一样粗。”杨若宣说:“这是豆虫吧,我在奶奶家见过。”池明瑶说:“它头上有钩子。”我就池明瑶的观点进行乐提问:“有钩子的一边是它的头吗?”大多数幼儿认为是,也有个别幼儿认为不带钩子的一边是头。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观察和实验,首先我们认真的观察了大虫子的爬行。我们提出:“想一想虫子们在爬行的时候头在前还是身体在前?”孩子们一致认为头在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虫子在爬行的时候没有钩子的一边在前面。然后,我用小木棒轻轻的触碰了大虫子的身体并请孩子们观察虫子的反应,孩子们发现大虫子急速的将身体蜷缩起来。我请孩子们观察“大虫子那一边在里面那一边外边,为什么?”张云扬恍然大悟的抢着说:“我看见是没有钩子的一边在里面,有钩子的一边在外面。”我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蜷缩起来呢?”张云扬拍拍脑袋说:“我想是为了用大钩子保护头呗。”……
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还找到了毛毛虫,小青虫,螳螂等。回到教室里我们上网查阅了有关于豆虫的资料,并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和实验。孩子们也和爸爸妈妈搜集了有关小虫子的各种材料,我们还在自然角创设了“虫虫总动员”的墙饰,孩子们主动的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小虫子。
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在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保护。让孩子们在自我尝试、集体分享中学习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和语言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