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静夜思》面试备课纸
1.题目:《静夜思》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整体认读音节,学会思、床的具体书写。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静、举、望”等生字,会写“思、床”等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感受古诗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公布谜底:月亮。
2.揭示课题:《静夜思》。
(二)陌生字词我会认
1.ppt呈现本诗的生字:静、床、光、举、望、低等,学生拼读。
2.提问: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注意到本课出现了几个整体认读音节的生字?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静、夜、思、是、月、疑)。
3.生字宝宝连线游戏,巩固“我会认”字词。
(三)新的笔画我会写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听,并思考:哪个生字你不会写?
出示生字:思、床。
2.教师教写笔画笔顺,强调:在田字格内进行书写。并指导要点:“思”的上下部分的位置要摆放准确。
3.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和执笔姿势要正确。
(四)抓住重点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跟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提问:诗人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诗人抬头看着明亮的圆月,想到这是一家人该团圆的时候了,而自己却出游在外,引起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五)小结作业节节高
1.把诗文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景色画下来。
四、板书设计
一、结合本诗请你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答案】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和诗人,儿童是喜欢幻想,喜欢诗和诗意的。浓郁的诗意境界,为孩子们营造了尽情想像的空间。他们的这些想像多么丰富美丽,多么超凡聪慧!一个个简直就像小诗人!在这种创造性想像中,学生们更真切地领会了诗的灵魂,并与诗人在富有创造性的诗意情境中相会、相融了,他们的心灵也和诗人的心灵变得一样诗意。他们在这在浓浓的诗意中感悟、体验着、想象着、创造着、发展着。这才是真正直达学生心灵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这节课,我努力达成了这一目标,而且还让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想象、创造性的表达,使课堂真正成为了结合生活性、发展性和审美性的人文课堂。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二、请你谈谈如何读诗。
【参考答案】
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情感共鸣,仅有读是不够的。中国古人在读诗时不仅“高声朗读,以昌其气”,还讲究“密咏恬吟,以玩其味”。咏,歌也,吟,呻也。在高声朗诵之后,古人又通过吟唱的方式,进一步人诗境、悟诗心、品诗味,这一点值得后人认真学习和借鉴。
唱,最能打动孩子的心,但选曲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①准确理解诗意,曲子要和诗歌的情调吻合;②弦律要简单,易于吟唱;③弦律应高雅古朴,一般不宜选流行歌曲。
吟,是中国古诗特有一种诵读方式。吟,不同于唱,讲究“无腔无调,随意而出”。意在通过吟诗,心中复现情景,领会诗情,“并由于当时当境和个体性情而赋予其鲜活的生命”,达到“虽复现而却不落陈腐”的境界。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吟是读者对诗境的“个性化解读”,对诗意的“个性化表达”。按照唱的韵律,用读的语调,把古诗诵读出来。传统吟诗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十分陌生,在理解和接受上有难度。再唱,为吟打好基础;再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了解和掌握吟诗的方法,从而感受到古诗的音韵之美。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