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后,2019年度的高考大幕即将拉开。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数据,全国今年将有超过千万考生走入高考考场。
与去年相比,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录取政策总体保持稳定。今年全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报名合计48.4万人,其中普通高考报名33.9万人、中职及其他对口升学报名14.5万人。
在考题方面,今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2019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落实,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教育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健全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集中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综合治理考试环境。
据介绍,考生档案由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组成。电子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生的基本信息(含考生的自然信息、身份证号等)、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或评语、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体检信息、高考成绩信息、志愿信息和考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主要指招生考试过程中违规的简要事实及处理结果)等内容。考生应认真填写本人的高考报名表、志愿表等,按要求将所填写的有关信息准确录入计算机,并认真核对,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考生电子档案一经建立,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考生被高校录取后,凭录取通知书到所在学校或单位领取经密封的个人纸质档案材料(含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到高校报到时移交给高校。
非江苏省户籍的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在江苏省参加高考的,报名时还必须在江苏省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普通高中学习经历,其监护人在江苏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距离高考还剩不到两周
相信此时,每一位考生和家长的内心都焦灼万分
虽然适量的压力可以转换成动力
但此时的压力却是“弦绷得太紧容易断”
最近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李箕君求助。
“李主任,我孩子马上高考了,可是睡不好怎么办?”
李主任询问孩子,孩子也很无奈:
“我怎么能睡好呢?她一晚上看我多少次,生怕我睡不好,早上要叫我吃多少鸡蛋,多少牛奶,我吃的要吐了还要吃,不然就担心我‘不吃身体怎么能吃得消’。”
李主任表示,适度的紧张和焦虑其实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而从实际上来看,很多孩子的负面情绪往往来自父母。
作为考生家长,如何在考前成为孩子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扬子晚报记者请教了专家。
紧张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
孩子的高考焦虑不少来自家长
“面对中高考,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包括焦虑、紧张、害怕,就像受凉了会感冒咳嗽一样,是一个正常的适应性的反应。”
李箕君表示,青少年学生大多数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应对处理能力也有限,当他们面临中考高考压力时,家长如何应对非常重要。家长最先需要弄明白的是,孩子为何产生高考焦虑?
从考生自身来说,可能自信心不足。既往曾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在面对高考的时候,这种挫败感很可能又回涌。
从周边环境来说,孩子高考焦虑里面有很多的成分来自家长焦虑。家长焦虑跟孩子的焦虑之间互相干扰,压力传递。
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高考焦虑的来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调整。
家有考生
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
心理专家说——
李箕君主任最近接受了不少家长的咨询,为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家长焦虑产生的原因和对孩子的影响,并给出解决方案。
接纳孩子,内紧外松
还有不到十天就高考了,数学成绩还不满意,这可怎么办?某考生的爸爸因此紧张得要命,频频向心理医生求助。
李主任表示,其实,无论是考生自己还是家长,这个时候应该以接受孩子的状态为主。此时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已经稳定了,短期不可能再有质的飞跃。接纳孩子,顺势而为,鼓励孩子。
而鼓励,也是个技术活。提高要求高目标,不是鼓励;考什么样都行,也不叫鼓励,实际上反映出你想放弃,你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真正的鼓励,应该是肯定孩子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了,看到他的优势和优点。有的放矢,有目的,有基础的鼓励。李主任说,大多数人是通过高考来选择以后的职业方向和成长方向,高考不是用来排名的,高考其实是一个成长路径。家长的接纳和鼓励,这个时候是最重要的。现在很多学校在考前都会帮助孩子解压,包括降低后期模考难度,让孩子建立信心等。而和孩子密切接触的家长,要学会内紧外松,藏起你的惊慌,莫自乱阵脚。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处于焦虑之中,可以通过夫妻之间私下讨论,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来解决问题,切勿将压力情绪传递给孩子。
充分沟通,给孩子他需要的
在这种紧张状态下,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家长要和孩子多一些沟通,这有利于孩子放松。
但现实生活中显示,家长很难做到“按孩子所需提供”,往往是“按自己想象提供”。比如说高考前住到五星级宾馆,孩子能不能适应?天天让孩子吃吃吃增加营养,是不是合适?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甚至小心翼翼,孩子习不习惯?甚至还有不少家长希望通过药物来短期提高孩子的能力,孩子到底需不需要?
不沟通就强加,这都给孩子增添了莫名压力。家长要反思,对于高考你是助力还是阻力。
正确预期,有助于孩子高考发挥
高考焦虑,很重要的来源就是对考试结果的一种预期。正确评估孩子的情况,和孩子达成共识,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期,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赌博式碰运气式的假想。这对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凡考试,就有可能出现超常发挥、正常发挥和失常发挥等情况,做一些预期的心理准备。有了这样的准备,那么在考试中不管遇到难题还是容易的题目,都能坦然面对,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反而有助于发挥。
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其实有助于考试
存在焦虑情绪,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其实是有助于高考的。没有焦虑,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成就的动机。所以考前焦虑,是对考试是有助力作用的。但是家长要知道自己孩子的临界点在哪里,过犹不及,若过度焦虑,还是要寻求帮助。
李主任表示,高考也是一个心理素质的考验场,能越过这道门槛的人,都是好样的。心理学里有个词叫马拉松效应,开始跑到最前面的,往往到最后都不是最好的。人生也是如此。
心理老师说——
南京五中心理名师、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杨静平老师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给家长开出一份考前行为指南,提醒家长,切忌因格外在乎孩子,而陷入“过为、乱为”的打扰模式。
壹
不唠叨,不催促,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观察孩子的情绪,进行友好的对话。如果孩子向你诉说困难或压力,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家长要学会当个好听众,多体谅,少批评,包容考前的负面情绪。
贰
在我们的个案接待中,我们看到,一位考生的心情会受到父母的严重影响。不要将孩子的考试变成家长的另一场尊严、价值、能力与未来的考试。觉察与反思自己,问清:这是谁的考试?我可否保持自己的分寸?我是否清晰自己的生命之路?从而,放下对孩子的控制以及对分数的执着,以免对考生造成干扰与妨碍。
叁
如果孩子的压力过大、混乱或迷茫,要学会提炼孩子的情绪,关注好了情绪,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学会使用肯定法
肯定成绩:疲乏的时候特别需要肯定其微小的进步,给孩子更多的自信。
肯定努力:他们在路上,已经有了“一”,是变速运动,要对ta说:“相信你一定行的!”曾经有个孩子就是因为班主任对ta说了这句话,本想放弃的又坚持了下去,行百步者半九十,要相信孩子,改变就在一瞬间,这就是池塘效应。高三是孩子心理蜕变的时刻。要具体化地肯定孩子,给他们减负和赋能。
肯定动机:有些孩子因疲沓、怀疑自己而不想学习,这个时候更要鼓励孩子,并提醒他注意休息,进行一些他平时喜欢的的运动。家长保持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
肯定真心本性:高考不代表整个人生,只是一次成长。
肆
家长稳定住自己的情绪。等孩子找你,你就站出来,不需要你时,就退后。高考压力是良性压力,是孩子们必须经历的。
致孩子——
孩子,请大胆地在这条赛道上奔跑吧!
如果被命运打倒,那就躺在地上歇一会儿。
没关系,因为人的一生,既不存在完美,也不存在一定要如何去做,生活既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好,也不会是你想象得那么坏。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
你可以为自己而活,即使没有掌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