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游戏、情景剧等进行防走失、防拐骗模拟演练,演练时应顾及孩子的感受
节假日和暑期是儿童走失高峰期,若孩子走失,应第一时间报警并寻求媒体帮助
上周一是“国际失踪儿童日”。这个源自美国的节日,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呼吁社会重视儿童的安全问题,提醒公众关注身边可能的失踪儿童。
在我们身边,儿童走失并不鲜见,常常有儿童走失的消息见诸报端。本报曾策划过儿童走失模拟演练,结果令人担忧:四个孩子中有三个“上当受骗”。警方也进行过相关模拟,结果同样堪忧。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本报呼吁家长们除了带孩子吃喝玩乐过节,不妨也教孩子一些防走失、防拐骗的知识。这份特殊的节日礼物,将让孩子受益终生。
文/记者 林珊 郭文娟 实习生 苏冬梅 图/郭航
【走失经历】
小区里跟外婆走散
在原地哭着等大人
■演练中,记者阿姨成功将3岁孩子哄进了车里。
龚女士的儿子小牛今年6岁半,平时外公外婆看得很严,小牛从未离开过大人的视线。前段时间的一个晚上,小牛和幼儿园的同学相约在小区楼下骑车,之后就和外婆走散了。外婆在小区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小牛,准备回家时,发现小牛在楼下铁门口大哭。
龚女士说,儿子认得自己家在哪栋楼,但是因为担心孩子太小,平时大人都不让他一个人坐电梯。平时,大人也告诉过小牛,如果与大人失散后,就在原地等待,不能走远,所以小牛走失后就在家楼下哭着等大人来找。
曾在鼓浪屿走失过
至今上小学仍接送
在儿子小阳5岁那年,曾女士曾带着他和朋友一起去鼓浪屿游玩。由于朋友也带着孩子,两个小孩一直走在大人前面蹦蹦跳跳,有说有笑。走着走着,曾女士突然发现儿子不见了!正当她和朋友焦急地四处寻找时,曾女士突然想起曾经和儿子说过,如果和大人走散了,要记得在原地等。于是,曾女士折回原地,终于在日光岩山脚下看到了哇哇大哭的儿子。
此后,曾女士对儿子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从孩子上幼儿园到现在上小学三年级,曾女士每天都要接送儿子上下学,“不容有半点闪失”。
【家长经验】
告诉孩子万一走失 千万不要跟陌生人走
“爸爸妈妈叫什么?电话号码是多少?我们家住在哪里?”自从与儿子在鼓浪屿走失后,曾女士三天两头就考考儿子这些问题,很快儿子就能倒背如流了。
除此之外,曾女士还一再告诉儿子,万一出门和爸妈走丢了,千万不要到处跑,要留在原地等,如果附近有警察叔叔可以寻求帮助。但是,千万不能跟陌生人走。“你要是跟陌生人走了,你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曾女士偶尔还会吓唬儿子,她认为这也是必要的,只有告诉儿子事情的严重性,他才不会因为一颗糖而跟陌生人走。
让孩子熟记电话号码 还要经常“巩固”
林女士的儿子小祎今年8岁,每天中午放学都自己乘坐公交车到妈妈单位食堂吃饭,大家都称赞他很独立。上小学一年级时,小祎第一次单独坐公交车,邻居一个阿嬷不放心,默默跟在他后面,看着他上了公交车,就给林女士打电话。几次之后,小祎就习惯单独乘坐公交了,林女士也给他买了部手机,让他随身携带,有急事方便联系。
一年级时,有一次小祎坐过了站。下车后,他一脸茫然,随后又淡定地拿起手机,给妈妈拨打了电话求助。
林女士说,在儿子三四岁的时候,邻居阿嬷、阿伯就半开玩笑地考他父母的电话是多少,家住哪里,每天不断“巩固”,小祎就把父母的电话号码背得滚瓜烂熟,遇到事情也能镇定自若地给父母打电话求助。
看到儿童走失的新闻 借机进行安全教育
2013年,本报曾做过一个调查,成人通过假装问路等方式,进行孩子走失模拟演练。当时7岁的聪聪应“迷路”叔叔的请求,一路将对方从市第二实验小学带到小区马路对面的公交站。穿过小区门口时,聪聪看到保安,还迟疑了一会,但是并没有寻求帮助。最后“迷路”叔叔“得逞”。
通过这次孩子走失模拟演练,聪聪的妈妈陈女士也意识到对孩子进行防走失、防拐骗教育的重要性。她告诉儿子,人有爱心是没错,可以给陌生人指路,但绝对不能带他离开小区,离开熟人的视线,否则可能有危险。陈女士告诉儿子,做好事可以有很多聪明的办法,比如到了小区门口,看到保安,可以寻求他的帮助,让保安帮“迷路”的叔叔找到路。
此外,每天陈女士都会拉着聪聪一起看报纸上的社会新闻,看到儿童走失、被拐卖等新闻时,就会借机教育儿子,万一走失后,要怎么做,以此培养儿子的安全意识。
【学校教育】
通过情景剧和主题讨论 告诉孩子走失后怎么办
■在模拟演练中,聪聪被“迷路”的叔叔骗了。
防止孩子走失,除了外出时家长需要加倍小心外,学校的安全教育也很重要。康毅幼儿园副园长李如英介绍,幼儿园每周都会开展安全教育,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班级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放假前给家长的一封信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
李如英说,国旗下的讲话每周由一名老师负责,在全园里进行防走失、防拐骗等安全教育,告诉学生遇到事情,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除了国旗下讲话,每个月班级都会开展一次安全专题教育,小中班的以情景剧表演为主,大班以主题讨论为主。在情景剧表演中,家长、老师、孩子共同参与,家长和老师分饰不同的“坏人”,变着戏法,或给棒棒糖,或给玩具,诱骗小孩。
针对大班的孩子,每次会设置不同的主题进行讨论。比如通过播放一些安全教育视频,让孩子们参与讨论。孩子还可通过绘画方式进行记录、讨论。不管是情景剧还是主题讨论,最后老师都会总结,告诉孩子应该怎样防止和家人失散,走失后应该怎么办。李如英说,因为孩子太小,不适合告诉孩子太多的反面例子,而要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比如,出门必须牵着父母的手,不要放开;在外与大人走丢后,最好要原地不动,等家长过来接,不要因为陌生人说是父母的同事朋友,或者给一些零食,就跟着陌生人走;要记得家长的电话和家庭住址,走失时,可寻求警察的帮助。
为了安全起见,幼儿园对家长接送孩子也严格把关。若家长今天没空来接孩子回家,让朋友或者亲戚来,即使有接送卡,若不是常来学校接孩子的,也要家长打电话确认后,幼儿园才肯放行。
【现状堪忧】
幼儿园防拐骗安全演练
几颗糖骗走20个孩子
今年1月,同安祥平派出所民警走进同城四季幼儿园,与师生一起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拐骗安全演练活动。结果,20多个小朋友被糖果“骗”出幼儿园。
模拟演练中,民警安排工作人员乔装成“拐骗分子”进入幼儿园,利用幼儿喜爱的玩具汽车、零食、iPad等道具,用不同方式“引诱”“拐骗”小朋友。“来,小朋友们,这是给你们的糖果,校门外还有很多可以自己挑选的玩具哦……”“孩子们,跟我走吧,我车上还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孩子们被玩具和诱人的糖果迷住了,有的跟着“骗子”高高兴兴地走出幼儿园大门。此时,校门口的安保人员请幼儿再次辨认是否是熟悉的家长,但孩子最终还是跟着“骗子”走了。半个小时的演练中,民警及工作人员凭几颗糖果,就成功将20多名幼儿骗出幼儿园。
■本报曾策划过儿童走失模拟演练,结果令人担忧。
怎么模拟演练有讲究
不要让孩子陷入恐慌
如何避免儿童走失等悲剧发生?预防是家长必须完成的功课。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曾给学生家长发过一封关于“少年儿童防拐骗等安全问题”的信,信中告知家长必须知道和教育孩子的安全策略: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者他人的饮料或食品;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110;只要离开父母,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在一起,联系方式等;教育孩子独自在家应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特别是谎称是父母的同事朋友等;一旦有陌生人进入室内,应立即呼喊“救命”等。
此外,民警和老师也都提醒,对孩子进行防走失演练很有必要。不过,怎么演练也有讲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家长还得注意,不要出怪招吓孩子,比如,带孩子外出时,父母突然躲起来,这种就得“慎用”。因为父母突然消失,会让孩子陷入恐慌,产生不安全感。父母进行这种情景模拟,一定要顾及孩子的体验和感受。
【警方提醒】
景区最容易走失
暑假也是高峰期
记者从市警媒热线了解到,在中山路、环岛路、南普陀寺、鼓浪屿等人流量较大的景点,最容易发生儿童走失事件。单单鼓浪屿,从2013年至今,包括老人、儿童在内的走失报警就有700多起。像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平均每天有四五起,多的时候六七起。
警媒热线工作人员说,为此,在鼓浪屿还特别设置了被称为最萌警务室的“屿家亲”,里面有儿童设施,专为走失儿童准备,还特别安排一名女协警陪伴,直到家长前来把孩子领走。
大家都不愿看到孩子走失事件的发生,但是当孩子走失已成事实时,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找到孩子呢?市公安局集美分局灌口派出所教导员陈清洲说,孩子走失被拐卖只是少部分,迷路、离家出走占多数。他说,每年7月至8月,孩子都放暑假了,脱离了学校、老师的约束,而家长又忙于上班,孩子缺少陪伴和管教,最容易走失。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很多都是到了上小学时才来厦门,和父母感情比较生疏,玩伴又都在老家,当父母态度稍微不好的时候,就有可能离家出走。陈清洲说,去年8月,他们找到的8个走失儿童中,有4个就是离家出走的。
若走失第一时间报警
同时寻求媒体的帮助
陈清洲说,首先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沟通,在玩乐中告诉孩子一些安全知识、防范措施等,教孩子遇到困难要拨打110。带孩子外出时,特别是节假日人多的时候,一定要牵着孩子的手,不要让孩子脱离大人的视线。此外,带孩子外出时,尽量给孩子穿颜色鲜艳的服装,记住孩子的着装特点等。
若与孩子走失后,要第一时间报警,再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寻求帮助,提高成功率。陈清洲提醒家长,当孩子丢了之后,安全就是第一,不要以不想暴露孩子的信息而不寻求媒体的帮助,结果错过寻找孩子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