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大班数学比轻重】玩中学、学中玩,数学力UP

该如何激发学龄前幼儿的数学能力?透过听!看!问!玩!开启孩子们的数学小脑袋!

数学不只是数字!

数学的领域非常广泛,不只是计算与数字,它更是存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应用,包括了空间、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

学龄前幼儿具备的数学能力

幼儿数学所包括的层面,简单的分为四个方面:数、量、图形空间、逻辑关系。现在学龄前孩子的表现,因为学习来源广,加上父母在家中就已经给予数学相关的概念,整体在数学学习上的认知能力其实表现满好的,像是幼儿的唱数能力也就是连续念有顺序的数字,以中班的孩子来说平均能唱到20、大班能唱到50,在点数能力方面,大班能算到20〜30,但也有学生能算数到100唷!

基本的数学概念包括哪些?

(1)数概念:唱数、数数、认写、一对一的对应

(2)量概念: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3)图形空间概念:基本平面图形、空间位置、图案组成

(4)逻辑关系概念:推理、分类、部分与全体、序列、因果

数学能力好,头脑较灵活?

混龄的幼儿园中,角落时间是每个孩子大展身手的时刻,有人在美术角画画,有人在娃娃屋角色扮演,喜爱玩积木的小迪正用磁铁积木专心的拚出一台有车头、有车轮,加上有特殊造型的立体大车子,让其他小朋友们觉得真实又有趣!像小迪这样立体空间概念、观察力强的孩子,他们的思考能力、推理能力与逻辑判断往往也都相当亮眼,而这些都是在数学运用上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数学能力表现好,逻辑思考较佳

学习数学时,除了运算能力之外,在解题的过程中,还必须使用观察、思考、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并且在「想要找出答案」的过程中,更需要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完成!

是老师同样也是母亲的小佳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现场中观察发现,数学表现较好的小学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会比较主动。此外,他们的逻辑思考通常也是较为清楚的,若是今天同学之间发生纠纷时,数学表现好的同学,因为思维与表达能力好,大多能描述整件事情的经过;但数学表现差的同学,往往只能讲结果,比较吃亏。

在幼儿园中喜欢玩积木、拚图,或是益智类的跳棋、围棋,具有思考、逻辑、推理等操作型的游戏,大部分都是数学概念较强、观察敏锐的孩子,像是班上有票选活动,许多同学都在等着老师数白板上分数后的结果,但数学概念强的孩子们往往会自已先算出票数,或喜欢以量来预测答案,学习态度自发且积极。

幼儿大脑不成熟,学数学要「有感」

《乐在学习的脑》一书提到,根据知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的说法,宝宝在4岁到5岁之前并不会发展数字感,皮亚杰证明了这个年纪之前的孩子无法通过「数量守恒测验」(numberconservationtest),在这个实验中,将6个「杯子」排成一列,第二列则是6个「瓶子」,每一列的物品都以等距排列,而且两列等长。问孩子哪一列的东西比较多时,几乎所有3岁大的孩子都会回答一样多;然后,若将「杯子」那一列杯子间的间隔拉长后,问同样的问题,此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回答杯子的那一列东西比较多。看来3岁孩子认为数量和看起来的大小有关,这就是皮亚杰所说的幼儿无法「守恒」数量。

换句话说,3岁前的孩子,因为大脑未成熟,无法理解抽象事物,抽象的数字如1、2、3、4、5,对孩子来说是符号,他们并不了解数与量的关系。因此,教幼儿数学,不能抽象地教导,需要搭配具体的物品加上实际的操作才能让幼儿对数字「有感觉」,进而引导思考与学习。

生活有趣经验,奠定数学基础

小佳老师谈到,孩子在学龄前对于数量、颜色、型状、大小等数学的概念,在父母经常说或引导下,就已经在脑中留下记忆,即使没有真正表现出相关能力或数数也没关系,因为学习是循续渐进的,持续生活环境里的经验,会不断累积数学的能力,当进入幼儿园或学校时,老师所教的课程内容,就会让孩子产生连结。

不是「不会算」,而是「看不懂题目」?

亲子绘本时间,培养数学理解力

「孩子还未上学前,我常常带着孩子读绘本,无论是语文类或数学类都有,我会一边讲一边问孩子,你们看绘本里的图画中,观察到什么?有什么大发现?引导孩子认识书中的颜色、图形、物品形状,也鼓励他们自己讲出,他们所听到的故事或看到的事物等。」小佳老师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观察到,许多低年级数学表现不佳的同学,往往不是「不会算」,而是「看不懂题目」,因此,她建议爸爸妈妈可以利用绘本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数学能力不是只有数与量的计算

鼓励孩子们多问问题,因为能思考才能问出好问题,好问题代表着要理解这个故事、这个问题或这个题目,其实,数学能力不是只有数与量的计算,更包含着思考、理解、推理、逻辑等综合的能力。因此,小佳老师强调,可以运用绘本来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不仅仅是只有听这个故事、了解这个故事,孩子甚至能看到绘本中许多大人根本发现不了的细微处,进而在脑中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分享出完全不同于原绘本的故事情结。」小佳老师说。

长期亲子共读的潜移默化,孩子观察力会愈来愈敏锐,孩子不仅仅喜欢阅读,更能主动学习与思考问题。小佳老师建议,对于学龄前的孩子,爸爸妈妈在家也可以使用具有数学概念的操作型绘本,跟宝贝们进行亲子共读,对于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能够产生正面的影响。

数学老师妈妈的数学启蒙心法!

今年,小佳老师最小的孩子就读一年级,近期将参加国际数学检测,练习了许多不同题型的数学题目,但他常常说他总觉得写题目的过程像是在玩游戏,找出答案是最好玩的挑战,而需要动脑思考的桌游是他现在下课后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

把数学变游戏,跟数学做朋友

本身对数学有兴趣,也参加校内数学领域社群的小佳老师,究竟是如何培养孩子如此卓越的数学与思考能力呢?

小佳老师说,她常使用的是德国逻辑思考教具,让孩子透过游戏中的找找看、亲自操作找寻对应的物品。重点是在使用教具前,她会先引导孩子该如何操作,接着就让孩子自已操作,鼓励他们从游戏的过程中找答案,一方面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孩子的思考与理解的能力。

让孩子拥有「我可以」的成就感

操作型的教具,简单的需要观察、再进阶的得要具备逻辑思考能力,因此在寻找答案时要相当专注。很多玩具其实都是操作型的教具,爸爸妈妈可以仔细挑选,伴陪孩子玩玩具的时候,多鼓励孩子玩中学、学中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的闯关、过关、再挑战的过程中,得到了「我可以」的成就感,往往会更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更有信心,也会更有兴趣。

听!看!问!玩!学数学怎么做?

对如同海绵一般、具有超强吸收力的幼儿来说,能透过日常生活的经验累积、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对于日后的学习有相辅相乘的作用,究竟如何带着孩子,利用听、看、问、玩,快乐地培养起数学能力呢?

听!唱跳来点名,累积数字记忆

有研究指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开始用耳朵来认识妈妈的声音,因此对于小小孩来说,用听来学习是再熟悉不过的方法。对于教幼儿认识基本数字前,大量的听有排序的数字符号,也就是唱数中的1、2、3,幼儿会记得1后面是2、2后面是3,有助于未来孩子点数,以及开始算数量时对数字声符概念的加强。

在一个幼儿园班上,唱数点名是每天都会进行的活动,一开始是老师从1号同学点到30号,教孩子认识1到30的顺序,之后换同学来帮忙点名,增加孩子的数字记忆。另外,每天必做的画日记图,也会请孩子在图画纸上仿写年、月、日,并请孩子大声念出来。建议,父母也可以利用孩子的玩具、家中的物品来跟幼儿一起玩点名的游戏,让孩子从「听」开始学起,慢慢累积起数学基本概念。

念谣加运动,提升数学感

小佳老师则表示,学前的孩子其实都很敏感,平日生活周遭的事物,往往也会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一些简单的念谣,可重复唱或读音给孩子听,最好还可以再加上动作,因为孩子需要具体的动作,来增加对数学的感觉,尤其是对抽象概念的建立很有帮助。

小佳老师也提到了相似的概念与应用,她运用在带孩子们做体操时,「我会教孩子1个8拍就要换下一个动作,然后重复数1到8给孩子听,让他们熟悉顺序,透过肢体的律动,孩子了解跳1下是1,跳2下是2,跳3下是3,来增加数字的感觉,慢慢地孩子有量的概念,会知道2就是比1多跳1下,这就是加法的概念。」吴美幸老师说。

连续的数字,还可以有许多的应用,像是在帮小宝宝刷牙时,就可以从1数到10,就换刷另一边,这个动作可以让孩子知道1到10有多久,当孩子知道要多久就会结束了,通常也会比较愿意等待。孩子对数字愈来愈熟悉后,可以再慢慢加大数字,并鼓励孩子「已经做到多久的时间了」,增加学习与等待的乐趣。

父母生活教育,培养数学自信

幼儿在进幼儿园前,家庭教育可以有许多发挥的空间,毕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有时在家中潜移默化的计划性学习,比起在座位上听老师说,来的更有效率。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听不懂,听觉学习是最原始、最自然的方式,很多父母在家曾经说过或教过的东西,孩子来到幼儿园再听到老师说时,常常会有「这我有听过」或是「我知道」的感觉,对幼儿学习数学这件事,就成了复习的动作,这类的孩子通常在学习上更有效率也会更有自信。

看!用眼睛观看,增强数学视觉记忆

数字无所不在,公交车就是教具

当父母带孩子出游时,在玩的路程中就会有许多自然的教材俯拾皆是,像是孩子开始对数字有兴趣时,父母带孩子等公交车,看到车号就可以跟孩子说这是几号公交车,当数学的形跟音可以对上,他就会开始认数字符号,在生活中学习最没压力,孩子往往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学习得最快。

3岁孩子已具有分辨颜色与型状的能力

数学中的基本图形、长短、大小、方位、时间等,常常就在我们的身边,爸爸妈妈可以时时保握机会来场有趣的情境教育。进到一年级后,孩子们就会碰到图形,如三角形、圆型等;到了中年级之后图形就会开始变成立体的物品,但这些其实在都是在学龄前,就可以教孩子学会分辨的,大约3岁左右的孩子,对颜色与图型大多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当父母说拿红色、拿大的、拿小的或不同形状的对象之类的指令,孩子大多也可以分辨得出来。

善用定时器,建立时间观念

小佳老师同样也是采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物品与事情的反射来教孩子学习,像是当要孩子结束游戏时间,会告知孩子剩3分钟就要收拾玩具,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已的定时器,时间到了就会出「哔!哔!哔!」的声音,定时器上面会显示现在的时间。另外也提早让孩子从小接触时钟,从整点钟到半点钟开始认识,慢慢建立孩子的时间观念。

问!会问问题,才有可能思考出好答案

幼儿在认知发展中,对许多事物都十分好奇,常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爸爸妈妈平日可以多问孩子许多「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孩子从话题中找问题,从问题中找答案,藉此培养思考的习惯。

父母的回答不要只有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可以、不可以」

如何与孩子们进行讨论开放式的问题。小佳老师提到在自己的班上有个孩子很喜欢发问,有一次他跑去跟老师说:「老师,有一种恐龙,他们会跟同伴们一起在同一个地方生蛋,这样一起照顾很好耶!」老师回答说;「对耶,这样真的很棒!一起照顾宝宝一定很好玩,但是,若有一天来了一只吃蛋的龙,会怎么样?」同学很快的回答:「会全被吃光光耶!」老师接着又问:「那如果你是恐龙,你觉得该怎么做比较好?」孩子说:「我要分散的生蛋,才不会一次都全部被吃光。」

小佳老师表示,教导孩子思考时最重要的是──不是只有一个答案,答案的背后有许多可能,因此,鼓励孩子继续地发问非常重要,父母的回答也不要只有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可以、不可以」,听久了,孩子的思考逻辑就会关闭起来,应该多用孩子的问题来反向问他的看法,是训练孩子独立思考的入门课。

问问孩子错误在哪里

小佳老师表示,他喜欢带着孩子一起玩图卡,他会先将图卡打乱后请孩子排列出来,图卡组合需要分类与推理,什么先出现、什么后出现,孩子自已会先尝试排列组合。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常常会排错图卡,「我们也会跟孩子说做错就是离答案愈来愈远,在错误中请孩子思考怎么会排错?问题可能在哪里?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问问题,在问题中思考可能的答案,因为会问问题的孩子,比较容易知道答案是什么,不会主动问,就不会思考,自然不会得到答案。」也提醒爸爸妈妈,当孩子碰到不懂的问题,爸妈不要太快告知答案,反而可以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

善用零碎时间,全家齐动脑

小佳老师分享自己与孩子们常在往返南北的长途车程中,玩口述数学故事的游戏,她会先说:「树上有5只小鸟,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小鸟,碰碰2枪,请问有几只小鸟被打下来?现在树上还有几只?没多久又飞来了3只,现在总共有几只?」在玩的过程中教孩子加减法的运算,练习多次之后,孩子也会开始仿作想故事出题目。当孩子再大一点时,就会问孩子答案是怎么算出来的?引导孩子思考,也教导孩子算式的概念,当孩子开口说出5减2等于3时,接着就可以慢慢加入纸上数字符号的计算,这就相当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能力。

玩!如何「玩」数学?

幼儿正值操作期,透过实体的物品操作,可帮助孩子累积更多对数、量与其他数学的概念,像是分类物品、配对与计算,或是全家一起参与的游戏,都能教导孩子比赛、轮流、程序、分数的具体意义等,都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奖励表,让孩子学习数与量

「盖章发点数,做好一件事情就给予点数,孩子会自己计算所得的点数,当孩子还小时,会先用十个格子一排,共十排,来给孩子看量,奖品是50点可以决定去哪里吃晚餐、100点可以决定去哪里玩…等。」使用奖励表,会让小小孩很有动机,先用看的了解量多少,再点数来计算,另一方面,小朋友在累积点数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等待与忍耐。

糖果平分,增强乘除法概念

小佳老师分享,在孩子小的时候,她拿出糖果请孩子分给妈妈与他自已,孩子那时想了想,就开始用你一颗、我一颗的方式来平分,接着问若是分给爸爸呢?小孩则再次利用平分的方式来分,其实这是小学的乘法与除法,透过平分的操作,概念很快能被理解。小时候玩的经验,经过不断的练习与重复,当老师在教数学时就可能会被连结。

用不同方式创意玩积木

「妈妈经常教孩子使用手指来算数,但在幼儿园我们会用实体积木来增加变化,像是拿2个红与2个黄、2个蓝,先问孩子这样有多少,答案是6,接着6又可以分为1跟5、2跟4、3跟3等,让孩子对6这个数字更了解。」玩扮家家酒买卖游戏的付钱,也是孩子很喜欢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可以为加减法增加许多趣味性。

幼儿数学启蒙NG做法!

NG1:强迫喂食,打坏学习胃口

学龄前的孩子大多还是在玩中学,但心急的父母却要孩子在学龄前就要学会加减乘除,或是孩子还不懂就要求写出数字,强迫孩子学习;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因为还不熟悉或不了解,父母就生气、大声斥责等,都会造成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压力或被否定的感觉,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胃口。

NG2:负面回答,扼杀思考能力

当孩子开口问时,千万不要说:「怎么可能会这样?」也不要教条式的回答或太严肃的回答,像是「就是这个样子」、「问这么多」等。当大人给予负面的响应时,孩子会觉得问问题是不舒服或感觉像做错事,就会闭上嘴等大人的答案;当孩子不敢开口问,就会减少思考的意愿,学习也会变得更依赖大人。

NG3: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做,没有逻辑概念

过份保护与不做家事的孩子,生活自理通常较差,做事情没有序列感,「这类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就非常辛苦,像是吃完饭不会自已收拾、不知道排队、做事情没有顺序,在学习的表现上也会较被动,缺乏逻辑思考的能力。」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大班数学比轻重,大班数学比轻重教案,大班数学比轻重ppt,大班数学比轻重教案及反思”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