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樟,是北海边远山区的一个乡镇,由于交通闭塞、生产落后,当地很多农民选择了进城打工。因为收入不高,他们没法在城里买房扎根,所以,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的家里,由亲戚或者老人来带。他们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农村基础教育本就落后,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健康和成长就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20年前,陆陆续续有爱心人士,对曲樟进行助学。20年间,随着北海志愿者和各界爱心团体持续不断的助学项目注入,曲樟各乡村的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盈。学校新了,设备全了,许多被帮助过的孩子也长大成才了。
可是,曲樟底子太差了,教学环境虽有改善,但仍然远落后于城镇学校。音乐、美术、生理等在城镇学校早已普及开来的课业,在曲樟的许多学校,仍然只是存在课表上的东西,看得见却摸不着。助学仍要继续啊。
今年,这条艰难的助学之路,再次开出了美丽的小花。不久前(5月份),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旗下的专业社工机构北海益众社工中心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送课下村小”。6月15日,这个项目正式启动了!项目的运转,将让曲樟超过700名以上的留守儿童,得到专业的美术、音乐、心理等课程辅导。
那天乔木也跟着志愿者们一起去了曲樟。上午,在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我听到了北海志愿者协会(下称:北志协)会长西鱼(许海鸥),讲了20年来的曲樟助学故事,觉得很感动。下午,我和早禾小学“老校长”聊了会天,他跟我说了许多现在学校面临的问题。后来,我又去上听了两节社工课,课程很轻松,孩子们很快乐,我觉得很温暖。这些我都记录了下来,稍后我会在帖子中告诉你们。
在那之前,先跟大家说说“送课进村小”乡村留守儿童关爱项目是什么?
项目是由北海益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起,以合浦曲樟乡村留守儿童为对象,以“社工+艺术指教老师”为团队,通过为乡村小学生提供音乐、美术等课程,探索乡村学校指教的心模式,开拓孩子的视野,帮助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
项目目标
为曲樟5所小学约700名儿童提供美术、音乐、卫生习惯、文明礼貌、自我保护和自信心提升课程。开展相关活动125次以上,入户家访200人次。通过不断授课和家庭更近,解决乡村留守儿童缺乏艺术课程、卫生观念落后、文明礼貌知之甚少、自我保护意识差和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20年前的曲樟,各村之间是没有水泥路的,当时山心小学教导主任用只能用这车载我进村......”对着PPT里两张颇有年代感的照片,西鱼回忆起自己曲樟助学的最初的样子。
爱心的种子,是一名老外种下的
1996年,一名有爱心的老外在合浦县的山口、曲樟等地资助了10名贫困学生。当时,还是北海日报记者的西鱼跟踪采访。她的深度系列报道《为了沉甸甸的嘱托》发表出来之后,在北海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爱心人士开始联系西鱼,希望通过她去帮助那些孩子,自那之后,西鱼成了曲樟助学的枢纽人物。20多年过去,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西鱼的助学行列中,她们的曲樟助学之路,在20年间一刻也未曾停止。
“我96年开始到曲樟助学,99年教师节还是和曲樟乡老师们一起过的,当时的节日聚餐就在桥头一个木棚里,吃的是豆芽炒粉。”想起那段时光,西鱼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这样的青春,谁想起都会自豪吧。
20年间,为了助学,北志协可谓不遗余力。从1996年开始“一对一助学”(春蕾计划),2001年,北志协牵线香港爱心人士捐资30万,在石康镇瓜山小学捐建了一幢教学楼。2005年又牵线香港爱心人士在曲樟乡改造了3所小学。2010年开始在社会上发动市民志愿者下乡支教,2014年利用社会资金启动开展“七彩阳光乡村支教”,2016年通过众筹,在包括曲樟井山、莲塘小学在内的合浦七所乡村小学开展“让艺术课从墙上下来”的送艺术课下乡项目。
在此期间,很多志愿者,在曲樟都有自己资助的贫困学生。助学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助学的理念越来越成熟,助学的方法也越来越专业。不计其数的孩子,因此回归到健康成长的道路中来。
一组老照片告诉你过去的曲樟教育环境
这张照片是当年西鱼家访时拍的,眼见这名女孩家里满地的“我想读书”的粉笔字,西鱼极为触动,便资助了这名女生。“正是这张照片,让我更坚定的把助学做下去。”西鱼说。
这样的画面,我曾经以为只在电影上出现,但这就是当时在曲樟,离我们才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真真正正发生的事情。
有时候,也许孩子已经非常的努力了,但仍然赚不够本就不多的学费啊.......
如今,这些孩子好些都长大了,受人帮助的她们也开始帮助别人,有些还回到了曲樟,又成为助学的志愿者。志愿者们种下的善果,正逐渐遍地开花。
一组新图片告诉你现在的曲樟教学环境
社工蜻蜓和早禾小学的同学玩丢手绢游戏。
高中音乐艺术生辅导教师高音符韵龙,在“送课下村小”的音乐课堂上,教孩子打拍子。
“送课下村小”项目在启动的前一星期,志愿者的下乡送课已经开始了,才第二次见面,他们对志愿者的热情超乎我的想象,显然,他们喜欢这些课。
在卫生课上的游戏环节,一个女生的笑,暖得像天使。
早在“送课下村小”活动前几年,益众社会服务中心在曲樟的井山小学和曲目小学,就长期派驻支教老师和社工对学生进行支教。支教除了教常规的语文数学英语之外,还会专门开设素质教育课。
这个课程由益众社会服务中心提出,专门针对农村儿童这些年,长期教育缺失,设立的一个课程。课程所教的东西,前期要通过社工的调查,发现学生缺什么就补什么,课件并不固定,全部由益众社工自行编排准备。详细请看这个帖子【北海人的一天】山村支教颜秋婷,一个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情书”的可爱女生
要问曲樟孩子们最缺哪方面的素质教育?最了解的应该就是益众社会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了。下面就是他们根据曲樟农村孩子的情况,定制的一些课程。内容都是一些非常新颖的东西,其中社工定制课程,估计在很多城里的小学也不一定有。
课件、教材都是自行准备的。社工和艺术老师们都是北海各学校以及教育机构的老师,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艺术生辅导老师都有。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他们会每周抽1~2天时间,来到曲樟各进行“送课”。
我们是去早禾村的早禾小学,这是一所扎在深山的小学,我们在乡中心开车前往,居然用去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早禾小学目前有200多名学生,这在曲樟的小学来说,已经算是很大的一个数目。刚到的时候,马上就上了教学楼顶层。
第一感觉:风景真美啊,远处是山,山的后面是水,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第二感觉:手机信号真不美,即使在楼顶,也只有2G的信号呢,发个朋友圈都用去了我好几分钟。
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所以班牌只是简单的标注“年级”就可以辨别了。
曲樟地广人稀,很多孩子是赶几公里的路过来上学的,所以很多中午都不回去。我们到学校的时候,是正午13点左右,可是学校的教室几乎都坐满了。学校没有床,孩子们不睡觉,也不出去玩,很多只是在教室做作业。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也许早就明白,读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
也许是平常见到相机的机会不多,孩子们很兴奋,对着乔木一个劲的指着自己的小伙说:拍他!拍她!真是淳朴得可爱。
蜻蜓也是这次送课活动的老师之一。她不愧是拥有2年支教经验的老师,不到5分钟,她就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难得休息的午休时间,蜻蜓显然不希望孩子们在繁重的作业中那中度过,便带他们在教室面前,玩起了丢手帕的游戏。
被抓住的同学,罚背古诗一首。惩罚太“吓人”,谁也不想被抓住,只能一个劲儿的跑。孩子们大概没想到老师也会陪自个玩游戏吧,跑得更欢了。
眼前的女生是何老师,来自北海一教育培训机构,平时辅导的是高中的美术艺术生,功底自然不差。这是何老师第二次来曲樟“送课”了,上个星期在亚山小学上课,她就爱上了这些山里的孩子。
“孩子们太淳朴了,知道我来上美术课,都抢着帮我提东西,叽叽喳喳的围在我身边问这问那。”最需要宠爱的其实是这些孩子,可孩子们却把何老师当小公主一样宠,她怎能不爱?
“上个星期离开亚山小学的时候,孩子们追着车屁股喊:老师,记得下次一定要来哦!这个画面我永远不会忘记。”何老师眼红红的跟乔木说。
“五个人一桌,大家拼好桌子,自由组合。”送课的老师似乎确实不一样,刚来就要把整齐的桌椅“打乱”,同学们挪桌子的时候都很期待接下来的课程。
何老师这节的课叫“神奇的颜色”,主要目的是提高孩子们的颜色敏感度,调出自己想要的颜色。
每组发一块大色板,和颜料。同学们平常用的都是水彩笔,不少人是第一次见这种叫颜料的东西,何老师把“家伙”亮出来的时候,大家的眼里都充满了好奇。
“同学们,今天的天空美不美?”
“美!”
“那你们把天空的颜色画(调)出来给老师看看好不好?”
“好!”
不知道是不是颜料看起起来有点贵,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孩子们一开始不太好意思用,只是小心翼翼的一丢丢,一丢丢的涂。别人没动过的那一坨,自己也不会先去动。
孩子们显然很有天赋,不用何老师教,就知道深蓝色加白色等于浅蓝色。
出来透气的时候,碰到了早禾小学的陈校长和两位老师,就和他们聊了会。
学校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问。
“不够老师!”陈校长说,现在早禾小学只有9名老师,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不够,怎么办?只能把压力分摊到每个老师身上了。早禾小学的老师,每人每天上都要五六节。数量上去了,质量就下来了。
没有老师调配过来么?
没有的,我们这里太偏,能留下的都是本地老师,外地老师进来,没几个受得了,都想方设法调走了。调不走的,有些干脆辞职了。由于没有新老师,也导致老师“老龄化”的问题,我们之中,教龄最低的,也都将近20年了。
陈校长自己也是一个老教师了,88年,从30块钱一个月的代课老师开始,到97年转正,到现在,他在曲樟一教就是30年。
没有年轻的老师,就没有年轻的教学,陈校长说老一辈的教师,都不是专业的艺术生,平常教的音乐美术,只能是跟着教案念,老师教得枯燥,孩子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所以,孩子们才会对这些专业好玩的艺术课如此喜欢啊。
重新回到教室的时候,何老师不知道和孩子们玩起了什么游戏,看起来似乎输了的小组要被画成小花猫。
“先在白纸上写下你的名字,然后用你喜欢的任何东西,点缀你的名字。”何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课堂作业。这是要释放天性的节奏啊!
张明同学,你画个太阳是因为名字里有“太阳”么?
发现一组全部姓陈的小朋友。
陈宇强同学,你这红绿黄的意思是,长大要当个交通灯么?
下课了,里面的同学不愿下课,别班没得上的小朋友赶紧趁课间十分钟过来过过眼瘾......
第二节听的是符老师的音乐课,由于同学们全部都是零基础的音乐小白,他打算教同学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节拍”。按照行里话是这么说的,有了节奏感,就算讲话(饶舌),也是一种乐趣有木有?
“这是几拍,那是几拍”说理论的时候同学们似乎兴致不大,不过符老师一点也不生气,耐心显然很足,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杀手锏。
高潮在开课的10分钟左右来临,符老师就用一张桌子,居然演奏出了架子鼓的感觉,咚咚~哒、咚咚~哒、咚咚哒~咚咚哒~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 ”听着那整齐律动的节奏,我差点唱出来。同学更不用说了,听着听着就跟拍起来,好笑的是,节奏完全不在点上。
人骨子里都是带着乐感的,遇到那种节奏感极强的东西,就容易被激发起来。看表情就知道,这孩子被符老师那简单的敲击,给带嗨了。
打拍子跟军训走军步一样,有感觉的,三两下就能走出来,没感觉的,是怎么走都同手同脚呀!这个同学就是那个一直找不到感觉的那个,符老师只能手把手的,帮他找感觉。“咚哒~咚哒~边拍边用嘴跟着喊,就不容易错了。”
这位同学拍得极好,上来秀一个!
这握笔的手势, 我好无奈啊!!!
这桌子,可是正宗的实木哦!!城镇里的学校,可再也见不到了。
按照老师在黑板上写的节奏来,这边拍手,那边拍桌!不同的拍子,不同的拍法,居然能玩一节课。什么样的节奏最摇摆,估计这今天这个班级是最清楚的了。
说再见的时候,好几个孩子都眼巴巴的样子,似乎不太敢相信,那么快就下课了。
走进乡村,让孩子们接受更完善教育,让他们课业变得有趣、高效,这是志愿者们的心愿。阳光很好,离开的时候,看着孩子天真的笑脸,高举的双手,眼中的闪烁,我知道,志愿者们20年的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助学之路还很长,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在这条路上,走成自己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