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花花草草

水稻恶苗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症状及如何防治

一、水稻恶苗病的症状

水稻恶苗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其主要症状如下:

  1. 秧苗表现
    • 发病秧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
    • 根部发育不良,根系细少。
  2. 分蘖期症状
    • 患病植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露出叶鞘之外,下部茎节往往逆生许多不定根。
    • 分蘖末期病株明显比健株高30%以上,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形成“节节白穗”。
  3. 穗期症状
    • 穗小粒少,穗颈节严重伸长,病轻者仅剑叶下1~2个节间伸长,重者自下而上多数节间伸长,节间弯曲,使穗部下垂或横卧地面。
    • 谷粒颖壳表面常具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形斑纹,或全颖呈褐色,且谷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

二、水稻恶苗病的原因

水稻恶苗病主要由带菌种子传播,病菌侵入幼苗颖壳缝隙处生长繁殖,危害秧苗生长,并随秧苗移栽而传播到本田。此外,带菌稻草也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病菌可随稻草还田进入土壤,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源。

三、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 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治恶苗病的基础。
  2. 种子处理
    • 浸种前晒种,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部分病菌。
    • 药剂浸种是防治恶苗病的关键措施,常用的药剂有咪鲜胺、氰烯菌酯等。浸种时,将药剂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将种子放入药液中浸泡一定时间,捞出后直接催芽播种。
  3. 减少病源
    • 避免病稻草还田,将病稻草作为燃料或制作堆肥等,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 收获后深翻土壤,将病原菌深埋土中,减少病菌对秧苗的侵染机会。
  4. 加强田间管理
    •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 适时灌溉,保持田间湿润,促进水稻正常生长。
    • 清除杂草,减少病菌的滋生场所。
  5. 药剂防治
    •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稻瘟灵、三环唑等。喷药时,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药时间,避免对水稻产生药害。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水稻恶苗病,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水稻恶苗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图片,水稻恶苗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视频,水稻恶苗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