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朋友做什么能致富?前段时间,菜价这么高,蔬菜又是必需品,销量这么大,难道农民朋友没有赚到钱吗?
确实,菠菜高达16元一斤,西蓝花10元一斤。自10月份以来,菜价连涨,不少蔬菜成为市场“新贵”。11月1日,农业农村部(央视财经《正点财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菜篮子指数为 122.96,环比涨8.84个点,同比涨0.38个点。
这一组官方数据就是对近一个月以来蔬菜消费者感受到的蔬菜价格上涨的数据印证。
既然,蔬菜价格上涨这么高,那么从事种植蔬菜的农民朋友们,是否也因为高菜价而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呢?
菠菜16元一斤,种植的农民赚到钱了吗?
简单来说,经营蔬菜生意的农民朋友的收入和菜价上涨有关系,但不是像大众想的这样:16元一斤的菠菜其售价的一多半都归属于农民的收入,其中还要涉及到种植成本、管理成本、流通成本、以及气候导致的减产等多因素的影响。
其实,蔬菜这类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最根本的还是供需关系的变化,当需求维持基本不变,供应量减少,价格自然就上涨。
那么这波涨价,农民到底有没有享受到红利?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考虑:
受季节变换,蔬菜产区南移供应相对减少导致了菜价上涨。每年秋冬换季时,北方地区进入普遍低温天气,蔬菜供应基地暂停生产,蔬菜供应区向南方转移,蔬菜价格会有阶段性上涨。这种情况,就属于规律性的,对于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来说,是正常的现象,他的收入相对和往年相比是正常的。
今年极端天气带来的降雨、低温导致蔬菜农田受淹,蔬菜产量大幅减少。今年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等北方蔬菜产区出现大量降雨,导致农田菜田受淹,蔬菜产量减少,价格上涨。对于这部分种植户来说,虽然蔬菜价格高了,但是菜田、大棚等生产设施被淹,产量减少,总体收入依旧没有增多。甚至对有些菜农来说,本来可以种两茬,但因为暴雨导致菜田积水,只能种一茬。菜价上涨,依旧弥补不了暴雨带来的损失。
此外,农民种植蔬菜,前期需要付出种植成本和管理成本,比如,菜苗、种子、肥料、农药、采收人工费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成本。此外,9月份以来,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3.4%、25.7%,这些导致运输成本增加。流通领域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最终也要体现在消费者终端。
因此,菠菜16元一斤,这16元的利润归属不可能全部回到种菜农户的口袋里。
一车菠菜15元 VS 1斤菠菜16元,蔬菜种植户到底该怎么办?
很多时候,菜价的高点会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那时候能够卖上高价的必定符合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的规律——供应少价格高,丰产不增收。
这一波“菜价高点”让人们直呼“吃不起”,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今年4月份“农民夫妻一车千斤菠菜卖了15元”的事情。如同这次“菜价高”的热点一样,这则新闻在当时刷爆各大网络平台,网友纷纷责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辛苦种地却没有收成。
彼时,究其原因,是个别品种农产品滞销关乎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等因素,暂时生产过剩。仅过了半年时间,同一种菜品价格竟有如此大的变化,虽是区域性个例,但依然值得人思考。
菜价有变动,高低不定时。那经营蔬菜的农民朋友,到底如何能够抓住机遇,在这个行业致富呢?一亩田大数据研究院建议各位种植户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自己的种植经营策略:
一:细分品种茬口,避免扎堆跟风种植。蔬菜生长周期短,价格波动剧烈。一旦跟风种植,市场供大于求,就会面临低价促销、压价滞销等情况。就像是如果在今年4月份看到“一车菠菜卖了15元”就放弃菠菜的种植,那么今年10月份“一斤菠菜16元”的风口也会错过。因此,菜农在选择品种时,要拒绝盲目跟风,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品种更替计划,最好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选择种植品类,保证“品类选的好,种的质量好”。
二:不仅种得好,还要学会用电商平台把货卖得好。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发展,给产地端的种植户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因此,种植户们要改变在产地坐等低价收购的卖货方式。可以通过一亩田这样的农产品专业电商平台,了解全国市场行情、物流运输成本等,通过大数据的指导科学决策,把货卖到能赚钱的市场去。
我国人口众多,果蔬生鲜市场规模巨大。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菜市场零售规模为30810亿元。水果蔬菜行业,有淡旺季之分,也会由于天气、政策等因素导致价格波动剧烈。但是我国消费端的市场需求还在持续增长。
希望所有农业种植户,都能科学合理安排种植,既能扛得过“15元一车菠菜”的低谷,也能平静看待“16一斤的菠菜”的高点,通过互联网电商等渠道把农产品卖出去、且卖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