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玫瑰和紫罗兰就会让人想起西欧的香槟和罗曼史,谈到梅兰竹菊中国人也是当仁不让。这些原产自中国的花朵与我们的历史有着不解的渊源。牡丹、桂花、杜鹃、月季、山茶、水仙、栀子……我们有一段花香满溢的历史。
这些花原产自中国
梅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中华民国曾以梅为国花,清朝则以牡丹为尊,而中国的国花究竟将桂冠给谁,至今还未有定论。
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
梅花的品种极多,名字也都十分好听。比如江梅、宫粉、玉碟、朱砂、绿萼、洒金,这些都属于直脚梅类——枝条直立或斜展;还有一种照水梅,枝条下垂,形成独特的伞状树姿,有单粉照水、双粉照水、骨红照水、残雪照水、白碧照水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龙游梅——枝条自然扭曲如游龙,和杏梅——枝和叶似山杏。
隋、唐至五代,是艺梅渐盛时期。据说,在隋唐之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561-632年)曾于寺前手植梅树。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贷语。根据诗文记载来看,隋、唐、五代时的梅花品种,主要属江梅型或宫粉型。在四川,唐时始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当时称"红梅"。
宋朝是中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南宋范成大著《梅谱》(约1186年),搜集梅花品种12个,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而张磁的(功甫)《梅品》(1185年)与宋伯仁《榜花喜神谱》(1239年)等,则为有关梅花欣赏与诗、画的专著。
牡丹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隋炀帝在洛阳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牡丹也就是那时起,第一次被人工栽培并且进入皇家园林。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
北宋时,“洛阳花都”以盛产牡丹而闻名,当时王公显贵竞相开辟花圃,遍植牡丹,仅洛阳的天王院,就有几十万株牡丹花。欧阳修在《洛阳风土记》中说,当时牡丹品种之多,竟有90多种。其中最有名的魏红、姚黄、欧家碧,在今天仍占据着牡丹四大名品之三:姚黄、魏紫、欧碧、赵粉。
荷花
荷花的古名是“莲”,也叫“芙蓉”、“芙蕖”、“菡萏”……古时,“荷”指的是莲花的绿茎。尽管形态相似,荷花与睡莲却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荷花原产自中国,而睡莲则来自东南亚。
荷花的历史几乎与中国一样古老。《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这是说,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春秋时期,人们将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别定了专名。荷花作为观赏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为宠妃西施赏荷而修筑的“玩花池”。西汉时期,乐府《采莲曲》在民间流传。至北宋,周敦颐以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名扬天下,荷花的形象,也就此定型在“高洁”和“优雅”上,“芙蓉出水”的意象总能勾起人们关于美丽与清纯的向往,荷花在水面轻轻摇摆的姿态,永远象征着孤芳自赏、欲说还休的风露清愁。
菊花
日本天皇以菊花为家徽,美国学者有一本世界闻名的《菊与刀》。尽管如此,菊花依然是来自中国的花。
《礼记·月令篇》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的是菊花在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从古至今最有名的爱菊之人当属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就是以它清寒傲雪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未清初开始,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中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Fortune)曾先后在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