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石斛兰科植物观赏品种有哪些?
高山石斛
石斛(Dendrobium)属于兰科植物,全球约有1500多种,中国有近80种。石斛不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观赏兰花,许多种类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中国石斛属植物中被认定有药用价值的种类已超过50多种。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多糖、生物碱、菲类、联苄类、芴酮、香豆素、倍半萜以及挥发油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抗肿瘤和抗血小板凝集等疗效。近年来,药用石斛的种植和利用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不过,长期以来,兰科金石斛属、石仙桃属和石豆兰属数十种植物也被作为中药石斛混入商品流通和临床应用,带来了很多混乱问题。本文将原产于我国的药用石斛的种类进行介绍。
1. 铁皮石斛(D.officinale) 又乐黑节草,铁皮兰,是近年来应用发展最迅速的药用石斛种类。茎直立,圆柱形,纤细,长9~35厘米,具多节。叶3~5枚,生于茎上部节上,长3~7厘米,宽0.9~1.1厘米,矩圆状披针形,纸质,先端钝。花序生于无叶的茎上部节上,长2~4厘米,有2~3朵花,花直径1.5~2厘米,萼片和花瓣淡黄绿色或白色,唇瓣白色而上半部具有1个紫红色大斑块,下部两侧具紫红色条纹。中萼片和花瓣相似,矩圆状披针形,唇瓣卵状披针形,唇盘上有乳突状短柔毛。花期3~6月。在我国云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湖南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600米的疏林树干上或石灰岩地区岩石上。铁皮石斛的应用方法已非常广泛,如榨汁、煲汤、泡酒,干品常被制作成铁皮石斛枫斗,主要药用成分为多糖。
铁皮石斛
2. 霍山石斛(D.huoshanense) 又称米斛。是目前药用市场上最名贵的药用石斛,鲜品价值可达10000元/千克。茎肉质,直立,长3~9厘米,从基部向上逐渐变细,具3~7节,不分枝,淡黄红色,有时带淡紫红色斑点。叶革质,2~3枚生于茎顶,斜出。舌状长圆形,长9~21厘米,宽0.5~0.7厘米,先端钝并微凹,基部具抱茎的鞘。总状花序1~3个,从落了叶的茎上部发出,具1~2花;花苞片浅白色带栗色,花淡黄绿色;花瓣卵状长圆形,唇瓣近菱形。花期5月。在我国产于安徽、河南等地,生于海拔1500~1750米山谷林中树干上或山谷岩石上。本种与细茎石斛的区别在于茎较短,在基部上方肿胀,然后向上逐渐变细,唇瓣中裂片为半圆状三角形。
霍山石斛
3. 石斛(D.nobile) 又称金钗石斛,是市场上较常见到的石斛种类。假鳞茎丛生,茎粗厚或稍粗厚,直立,基部圆柱形,中部以上为稍扁的圆柱形,有时稍呈回折状,老茎常带黄色,有光泽,长10~60厘米。叶2列互生,革质,宽线形至矩圆形,长8~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不等的2圆裂。总状花序生于具叶或无叶的茎上,长2~4厘米,具1~4花;花序柄长5~15毫米;花大,直径7~8厘米,通常白色而带紫红色先端;萼片长3~4厘米,花瓣比萼片大,先端圆钝,全缘;唇瓣宽倒卵形,乳黄色,基部两侧具紫红色条纹,唇盘具1红紫色斑块,先端淡紫红色,边缘具柔毛,两面密布绒毛。花期4~5月。在我国产于台湾、海南、广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500~1700米的疏林中树上。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主要药用成分为生物碱。本种也是现代春石斛类盆栽品种的主要亲本,几乎所有春石斛的品种均有它的血统。
4. 细茎石斛(D.moniliforme) 又称铜皮石斛。植株丛生,直立或下垂,茎纤细,圆柱形,肉质,淡紫绿色,长30~40厘米,具多节,被膜质鞘。叶互生,狭披针形,长4~6厘米,宽7~9毫米,先端急尖。花序生于无叶茎的节上,通常有花2朵,花白色至淡黄色,唇瓣上有1条由褐红色斑点组成的窄红带。颧片与花瓣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唇瓣狭菱形,不明显三裂,中裂片卵状矩圆形。花期4~5月。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生于海拔600~3000米的阔叶林中树上或山谷岩壁上。日本、朝鲜亦有,是日本广为栽培的古典兰花,不同花色和不同线艺的品种也极多。
细茎石斛
5. 美花石斛(D.loddigesii ) 又称小金钗,粉花石斛和环草石斛等。茎细圆柱形,柔弱,悬垂,具多数节。叶舌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1~1.5厘米,质地薄,先端锐尖而钩转。花单朵侧生于具叶的茎上部叶腋间,有花1~2朵,直径3.5~4厘米,淡玫瑰色或粉红色;萼片长约2厘米;花瓣椭圆形,与萼片等长而较宽,先端近锐尖,全缘;唇瓣白色或淡红色,中央有一大黄斑,近圆形,唇盘凹陷,密布短毛,边缘具流苏;蕊柱白色,具红色条纹;药帽圆锥形,密布乳突状毛。花期4~5月。本种除药用外,于1833年就被引入英国,并被作为杂交亲本培育出多个春石斛类品种适宜盆栽观赏。在我国产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林中树上或林下岩石上。越南和老挝亦有分布。
美花石斛
6. 束花石斛(D.chrysanthum) 又称金花石斛,黄草石斛、马鞭石斛等。茎粗厚,肉质,圆柱形,下垂或下弯,上下近等粗,被膜质鞘,具多数节。叶纸质,2列,矩圆状披针形,长13~19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渐尖。伞形花序侧生于具叶的茎上半部,具2~6花,几无花序柄;花直径2~2.5厘米,金黄色,稍肉质;萼片长1.5~1.8厘米;花瓣比萼片宽,先端圆钝,全缘或稍具细齿;唇瓣肾形或横矩圆形,基部具爪,两面密布绒毛;唇盘两侧各具1个栗色斑块,爪的顶端具1个球状胼胝体。花期9~10月。在我国产于广西、云南、贵州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700~2500米的密林中树干上。尼泊尔、不丹、锡金、泰国、老挝、印度东北部至越南也有分布。
束花石斛
7. 叠鞘石斛(D.denneanum) 又称迭鞘石斛、光节石斛等。茎圆柱形,通常25~35厘米,不分枝,具多数节,干后淡黄色或黄褐色。叶革质,线形或狭长圆形。总状花序生于上年生已落叶的茎顶端,有花1~3朵,花橘黄色,唇瓣具数条红色条纹,花期5~6月。在我国产于云南、四川、台湾等地海拔2600米的高山阔叶林中树干上,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叠鞘石斛
8. 密花石斛(D.densiflorum) 附生兰。假鳞茎丛生悬垂,圆柱形,细长,长30~40 厘米,基部窄,上部增粗成棒状,不分枝,具多数节,深绿色,干后淡褐色。叶常3~4枚,近顶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8~17厘米,宽2.6~6厘米,先端渐尖。总状花序从上年或二年生具叶的茎上端生出,下垂,密生花20~30朵,花径约4 厘米,金黄色,唇瓣颜色较深。每年4~5月开花。在我国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生于海拔420~10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或岩石上。不丹、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等地也有分布。
密花石斛
9. 流苏石斛(D.fimbriatum) 茎粗壮,斜立或下垂,茎长圆柱形,上下近等粗,质地坚硬,长50~100厘米。叶革质,2列,近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8~16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急尖。总状花序通常生于无叶的茎上端,长15~2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急尖。疏生6~12朵花,下垂;花序轴较细,多少弯曲;花直径3.5~4厘米,桔黄色;萼片长约2厘米;花瓣黄色,椭圆状矩圆形,比萼片宽,先端圆钝,边缘多少有齿;唇瓣近圆形,黄色,中央部分有1深紫色斑块,上面密布短毛,边缘具复流苏;唇盘具1个半月形的红紫色斑块。花期4~6月。产于广西、云南和贵州,生于海拔600~1700米的山谷悬岩上或密林中树上。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越南、泰国也有分布。
流苏石斛
10. 球花石斛 (D.thyrsiflorum) 茎直立或外弯,圆柱形,粗壮,向两端稍变细,长12~46厘米,具不明显的纵棱。叶3~4枚,生于茎的顶端,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16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急尖,革质。花序生于有叶的茎上部节上,下垂,长10~16厘米,密生多花,具有白色的萼片和花瓣及金黄色的唇瓣。萼片卵状矩圆形,花瓣近圆形,有爪。唇瓣基部有爪,边缘具短流苏,上下面均被短柔毛。花期4~5月。在我国产于云南西南部海拔1100~18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和泰国也有分布。
球花石斛
11. 齿瓣石斛(D.devonianum) 又称紫皮石斛。茎下垂,稍肉质,细长圆柱形,长50~70厘米,多节,不分枝。叶纸质,2列互生于整个茎上,质薄,狭卵状披针形,长8~13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叶鞘常具紫红色斑点。总状花序数个,每个生于落了叶的老茎上,有花1~2朵,花径3~4厘米。花瓣卵形,有香味,与萼片近等长,但较宽,先端急尖,边缘具短流苏,二者均为白色带紫色,唇瓣近圆形,白色带紫色先端,基部有短爪,两侧具紫色条纹,边缘也有流苏。每年4~5月开花。在我国产于西南地区海拔185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等地也有分布。
齿瓣石斛
12. 鼓槌石斛(D.chrysotoxum) 又名金弓石斛。茎肥厚直立,纺缍状,肉质,具2~5节,叶互生,2~3枚,生于近茎端,革质,近矩圆形,长达1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急尖,有时略钩转。总状花序近顶端叶腋发出,长15~20厘米,下垂,具花5~8朵,花序柄基部具4~5枚套叠的鞘,花直径2.5~4厘米,金黄色,质地较厚;萼片长1.5~2厘米;花瓣与萼片近等长,但宽得多;唇瓣近圆形,比萼片和花瓣的颜色深,基部两侧具红色条纹,中央有1深红色斑块,先端浅2裂,边缘稍波状并具短流苏,唇盘隆起,密布短绒毛。花期4~5月。本种在国内仅产于云南,生于海拔500~1700米的疏林中树上或林下岩石上。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和老挝也有分布。
鼓槌石斛
13. 重唇石斛(D.hercoglossum) 又称网脉唇石斛,鸡爪兰等。茎下垂,圆柱形或有时从基部上方逐步变粗,长8~40厘米,具少数至多数节。叶薄革质,狭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0.4~1.4厘米,先端钝并有不等的2圆裂,基部具紧抱于茎的鞘。总状花序通常数个,从落了叶的老茎上发出,常具2~3朵花;花序轴细弱;花柄序绿色。花 苞片小,卵状披针形。萼片和花瓣淡粉红色;中萼片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侧萼片稍斜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瓣倒卵状长圆形;唇瓣白色,前端密生短流苏,内面密布短毛,花期5~6月。在我国产于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生于海拔590~1260米的山地疏林中树干上或湿润岩石上。越南、老挝、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重唇石斛
14. 曲茎石斛(D.flexicaule) 茎较长,圆柱形,稍回折状弯曲。质地坚硬,具多数节。叶2列,薄革质,矩圆形或近披针形,长10~15厘米,下垂,具多数花;花从落叶的老茎上发出,花序轴常稍左右曲折;花直径约2.5厘米,桔黄色;萼片长约1.5厘米;花瓣与萼片相似,但稍小,全缘;唇瓣近肾形,凹陷,上面密布乳突状毛,唇盘两侧各具1个栗色或深紫色斑块。花期6~7月。在我国产于广西、云南,生于海拔约800~1000米的树上。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和泰国也有分布。由于曲茎石斛非常矮小,常用于制作“龙头凤尾枫斗”。
曲茎石斛
15. 小黄花石斛(D.jenkinsii) 与聚石斛十分相似。但植株较小,茎短,长1~4厘米,卵状矩圆形或驻锤形,通常具4纵棱,叶1枚,顶生,近圆形或矩圆形,长1~2厘米,宽0.8~1.2厘米,厚革质,花序侧生,比叶长,具1~数朵花;花直径2~3厘米,浅金黄色;萼片卵状舌形,长约1~2厘米;花瓣倒卵形;唇瓣宽倒卵形或近肾形,先端微凹。花期3~4月。在和国产于云南,也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泰国等地。
小黄花石斛
16. 梳唇石斛(D.strongylanthum) 又称圆花石斛、石笋、大虫草等。茎肉质,直立,圆柱形或长纺锤形,长3-27厘米,具多个节。叶质地薄,二列,互生于整个茎上,长圆形,长4~10厘米,宽约1.7厘米,先端尖锐且不等侧2裂。总状花序常1~4个,顶生或侧生于茎的上部,近直立,远高出于茎的上部。花序轴纤细,通常密生20多朵小花;花黄绿色,但萼片在基部紫红色。中萼片狭卵状披针形,侧萼片镰状披针形,花瓣卵状披针形。唇瓣紫堇色。花期9~10月。在我国产于海南和云南,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梳唇石斛
17. 藏南石斛(D.monticola) 又称假虫草等。植株矮小,茎肉质,直立或斜立,从基部向上逐渐变细,长10厘米,具数节。叶二列互生于整个节上,狭长圆形,长2.5~4.5厘米,宽5~6毫米,先端锐尖且有不等的2微裂。总状花序2~4个,顶生或从当年生具叶的茎上部发出,有数朵小花,花白色,中萼片狭长圆形,唇盘上有1条由褐红色斑点组成的窄红带。颧片与花瓣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唇瓣狭菱形,侧萼片镰状披针形,花瓣狭长圆形,唇瓣近椭圆形,边缘梳状,具紫红色脉纹。唇盘除先端白色外,其余具紫红色条纹。花期7~8月。在我国分布于广西西南和西藏南部,生于海拔1750~2200米山谷岩壁上。印度西北部以尼泊尔到锡金和泰国也有分布。
藏南石斛
18. 玫瑰石斛(D.crepidatum) 又称苦草石斛等。茎粗壮,圆柱形,常悬垂,淡青绿色,被膜质鞘并带绿白相间的条纹,具多节。叶狭披针形至狭矩圆形,长5~12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总状花序生于无叶的茎上端,具1~3朵花;花序柄几不可见;花直径3~4厘米,质地较薄,淡玫瑰红色;萼片长约2厘米;花瓣宽倒卵形,与萼片近等长,但较宽,全缘;唇瓣近圆形,两侧向上包卷蕊柱,中部以上淡玫瑰色,中部以下金黄色,边缘和上面密布短毛;蕊柱白色,具2条紫色纵条纹。花期4~5月。在我国产于云南和贵州,生于海拔1000~1800米的疏林中树上或岩石上。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和泰国也有分布。
玫瑰石斛
19. 晶帽石斛(D.crystallinum) 又称刚节石斛。茎较长,圆柱形,具多数节,有时节稍肿大。叶2列,纸质,矩圆状披针形,长达17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总状花序具1~2朵花;花序柄很短,长约5毫米,基部被3~4枚宽卵形的鞘;花大,直径达5~5.5厘米,纸质;萼片长3厘米;花瓣约等长于萼片,但较宽,边缘波状;唇瓣近圆形,桔黄色,先端淡紫红色,全缘,上面密布短毛;花药长圆锥形,密布白色晶体状的乳突。花期5~7月。在我国产于云南,生于海拔540~1700米的疏林中树干上。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也有分布。
晶帽石斛
20. 兜唇石斛(D.aphyllum) 又称大光节、无叶石斛等。茎圆柱形,常细长,下垂,上下等粗,具多数节。叶2列,质地薄,卵状披针形,长6~8厘米,宽2~2.5厘米, 先端尖。总状花序较短,具1~3朵花,常生于老茎上;花序柄很短,花4~5厘米;萼片长2~3厘米;花瓣与萼片近等长,但较宽;均为白色,唇瓣宽倒卵形或近圆形,两侧包卷蕊柱而形成漏斗状,基部两侧具紫红色条纹,中部以下淡紫红色,其余为淡黄色,边缘稍啮蚀状,两面密布短毛;药帽锥形,密被子乳突。花期3~4月。
21. 杯鞘石斛(D.gratiosissimum) 又称光节草。茎粗厚,圆柱形,下垂,具多节,节常肿大。叶2列,纸质,狭矩圆形,长7~10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稍钝并稍钩转;具1~2花;花序柄很短,基部具2~3枚宽卵形的鞘;花直径4.5~5.5厘米,持地薄,白色而带淡紫色晕;萼片长2.5~3厘米,花瓣与萼片近等长而较宽;唇瓣近圆形,基部中央具1版权法紫红色纵条纹而两侧有数版权法横向紫红色条纹;唇盘中央横生一个淡黄色而中间不连续的半月形斑块,边缘具睫毛,上面密布知绒毛;花药密生细乳突。花期4~5月。在我国产于云南,生于海拔800~1700米的林中树干上。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和老挝也有分布。
杯鞘石斛
22. 细叶石斛(D.hancockii ) 又称节节草。茎直立,圆柱形或基部上方有数个节间呈纺锤形,多分枝,叶狭矩圆形至线形,硬质长3~10厘米,宽3~6
细叶石斛
兜唇石斛毫米,先端不等的2列。总状花序具1~2花;花序柄长5~10毫米;花质地厚,金黄色,中等大,直径3~4厘米;萼片长1.8~2.4厘米;花瓣与萼片约等长而较宽;唇瓣3裂,侧裂片近半圆形围抱蕊柱,内侧具少数红色条纹;中裂片近扁圆形,先端锐尖;唇盘通常黄绿色,密布乳突状毛,药帽圆锥形,光滑。花期5~6月。在我国产于陕西、河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和甘肃等地,生于海拔700~1500米的林中树上或岩石上。印度、缅甸、泰国、越南和老挝等地也有分布[吉山花瑶]。
23. 串珠石斛(D.falconefi) 又称米兰石斛、红鹏石斛等。茎悬垂,肉质,细圆柱形,具多数节,中部以上的节常肿大而呈串珠状,多分枝,长30~40厘米。叶常2~5枚,生于分枝顶端,质薄,线形或狭矩圆形,长4~6厘米,宽3~4毫米,先端锐尖而稍钩转。花多单生,少有2朵,花大,直径5~6厘米,质地薄;萼片粉红色,先端带深紫色,花瓣白色,先端也为深紫色,与萼片近等长,但较宽;唇瓣卵状菱形,白色,先端带深紫色,基部两侧黄色,边缘具流苏。唇盘具1个深紫色斑块,上面密布短毛,边缘具细锯齿。花期5~6月。在我国产于台湾、广西、湖南和云南,生于海拔800~1800米的林中树干上。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和泰国也有分布。
串珠石斛
24. 疏花石斛(D.henryi ) 又称白平头。茎悬垂,圆柱形或上部稍增粗,具多数节。叶2列,矩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0.5~1.3厘米,先端钝并有不等的2裂。总状花序与叶近等长,具2~3花;花序柄很短;萼片和花瓣消炎粉红色;萼片长1.3~2厘米,无明显的萼囊;花瓣比萼片稍小;唇瓣白色而带粉红色先端,具1个密布短绒毛的横隔物把唇瓣分为前后部;外部凹陷成半球形,内面密布短毛,基部具1个胝体;前部较小,三角形,无毛,先端急尖。花期5~6月。在我国产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生于海拔600~1200米的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越南、老挝、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疏花石斛
25. 大苞鞘石斛(D.wardianum) 又称腾冲石斛、大石笋等。茎粗厚,直立或下垂,圆柱形,较长,具粗壮的节。叶2列,矩圆形,长8~14厘米,宽1.5~2.5厘米,薄革质,先端急尖。总状花序生于无叶的茎上端节上,具1~3花;花大,直径7.5~8.5厘米;萼片和花瓣与萼片近等长,但宽得多。萼片和花瓣白色并有紫色先端,唇瓣宽卵形,赫黄色。基部两侧各具1 个倒卵状三角形的暗紫色斑块;唇盘金黄色,具白色周边,先端淡紫红色,两面密布短绒毛。花期3~5月。在我国产于云南海拔1300~1900米的林中树干上。印度东北部、不丹、缅甸、越南和泰国也有分布。
大苞鞘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