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刘可欣
嘉宾介绍
史军
史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玉米实验室”创始人,科普图书策划人。中国植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植物塑造的人类史》《中国食物·水果史话》《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花花草草和大树,我有问题想问你》。系列科普视频《植物有话说》《一点植物学》主创。同时担任《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水果传》《风味人间》等多个纪录片科学顾问。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如此盛赞桂花树及桂花的香气。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对桂花偏爱有加。桂花的香气亦浓亦淡,鲜少有这样几乎人人都喜爱的花香。桂花有什么“吸粉秘诀”吗?为什么桂花入菜就香甜无比,有些花就只能看不能吃呢?封面新闻记者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史军,从植物学的角度科学解读,桂花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金桂
“甜品之王”桂花
天生就为吃货而生
史军称桂花为“甜品之王”,这是名副其实。桂花香味一飘,成都人民就坐不住了。手艺好的人开始做桂花糕、桂花蜜、桂花茶,不常下厨的人,打开外卖也能来一份桂花酒酿小圆子、桂花奶茶,甚至是桂花咖啡。为什么偏偏是桂花,不是栀子花,不是百合花呢?史军解释说,在人类演化过程中,会默认某些气味代表食物,而某些气味代表危险,那么桂花的香气恰恰就是代表食物的那一类。桂花的香味,主要是混合了顺式罗勒烯和紫罗酮等香气物质的香甜味。这也是很多花朵和果实中通用的香气物质,比如芒果和肉桂中也有顺式罗勒烯,紫罗兰酮则与制龙眼、树莓、黑莓、樱桃、柑橘风味有关。另外,很多花朵无法称为食物的关键在于有毒,因为花朵关系到植物的下一代,而桂花没有毒性,也是成为食物的关键。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李清照的两句词,将桂花的香味、形态尽现纸上。桂花总是未见其身先闻其味,循着味道抬起头来寻找,才能刚看到小小的个头紧密地挤在一起,藏在绿叶之中。走近一看,才能看到或是黄色,或是白色的花朵。那么桂花为什么会这样小?它们不需要绚丽的颜色和硕大的花朵吗?史军介绍,在这一点上,植物可“精明”得多:“植物在投资上是非常节省的,绝对不会铺张浪费。桂花仅仅靠香气,就能吸引来昆虫,完成繁育后代的任务,这样,自然就用不着在花瓣上浪费资源了。
”银桂
桂花是真正的“中国原生态”
2500年前就有桂花香了
史军讲到,我国是桂花的原产地,在秦岭和淮河以南的很多山区都有野生的桂花。中国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公元前3世纪就有关于桂花的文字记载。在《山海经》中就有“西南三百八十里,曰镐涂之山……其山多桂木”。
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一直都是名贵花卉和贡品。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就描述了桂花的种植,“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株,其中有桂十株。”说明在汉朝的时候就开始种植桂花了。
到唐宋之后,对桂花的重视更是盛况空前,并且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桂花通常被对植在一起,取“两桂当庭”的美好寓意。
到今天,广西桂林、湖北咸宁、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和苏州,以及上海依然是国内的种植中心,植桂赏桂为广大人士喜爱。
满城桂花香,是成都人的小幸福
桂花树不耐霜冻低温,因此一直偏居于江南。但是成都平原因为湿润温和的气候,也成为了栽培桂花的好地方。首先,桂花对温度有特殊的需求,在秋季开花前需要有一段低于24°C的冷凉湿润气候,入冬之后需要有一段时间维持在0-10°C,以促进下一年的花芽分化。其次,光照一定要充足,如果长期处在荫蔽状态下,桂花就很难开花;与此同时也不可暴晒,暴晒也会影响生长。浇水就更有门道了,虽然桂花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不耐涝,否则就会让桂花根系腐烂走上不归路。桂花适于生长在PH值5.0-7.5的土壤之中,北方大部偏碱性的土壤都不适于它们的生存。这些在成都也都能满足。所以,综合这些条件,成都平原是适合桂花生长的区域。
在黄土高原长大的史军,小时候对桂花的印象,都来自桂花味儿的月饼。“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要天天练习一首歌——《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更是让我对南方的桂花树充满的向往,每次唱起这首歌的时候,脑子里反应出来的就是桂花馅儿的大月饼。”后来到云南求学,他这才体验到无论冬春还是仲秋,都能闻到那股甜香无比气息的幸福感。人们对桂花香的偏爱,不仅因为其甜香扑鼻,更因为其包含了我们从小到大的记忆,正如史军所说:“桂花有生命延续的意义,再碰到桂花的时候,可以和着花香,感受一下生命的伟大乐章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