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更是保定、龙岩等市的市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喜欢兰花,这自然源于两千多年来兰花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兰花文化,当兰花被人们赋予了某种美好寓意时,自然而然的就带有了令人欣赏的特性。
古人爱兰,首先要从兰花本身说起。兰是草本类植物,姿态优美,这也是兰与其它花类植物相区别的地方,与草木为伍,自然是不与群芳争艳的;且兰的种类很多,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兰,这就又使得它多了一个不畏霜雪、坚韧不拔的特点。
兰花有地生与附生两种,但古人通常所说的仅代表地生兰,又名"中国兰",这类兰花与热带兰花是不一样的,它们没有硕大的花叶,不够艳丽,但看起来就给人一种质朴文静的感觉,有一种淡雅清新的气质,这很符合中国人低调谦逊的审美标准,所以才会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古人因为喜爱兰,所以将它们赋予了很美的寓意,在这种寓意的衬托之下,人们就越发迷恋了,所以中国的许多词语或者是诗歌都带有"兰",用兰来比喻某种品质或某段关系。如形容文章写得好,就叫"兰章",形容两人友谊真诚,就叫"兰交",古人云:"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李白也曾写:"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就是说寄给你一朵青兰花,希望我们友谊长存的意思。而成语里也有义结金兰、金兰之契等形容友谊之词,足见"兰"在友谊方面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
高洁典雅是人们赋予"兰"最典型的特征,这种特征也用于比作纯洁的爱情,诗歌里就有说:"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不过更多的还是用兰来比喻君子的品质。成语"空谷幽兰"字面意思是说山谷中优美的兰花,但在延伸里就有十分难得的高雅品性的意思,"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这是对兰花品质很直白的展示。古人也多用"兰"来评价一个人,比如夸赞男子的外貌,说他气质好,就可以用"芝兰玉树"来形容;若形容女子聪慧或是品质高雅纯洁,"蕙质兰心"就很合适了。
中国栽培兰花的历史非常悠久,约有两千多年,从屈原的《离骚》中就能看出,兰在古人心中的分量,在《离骚》中,兰出现的次数非常多,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再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还有像"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字字句句都少不了"兰"字,可见,兰在古代算是出现的早又很常见的物象了。
后来随着诗歌的发展,"兰"被更多的放入诗人的作品之中,还出现了许多咏兰诗,如宋朝陆游的《兰》:"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杨万里的《咏兰》:"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等等。古人喜爱兰花,其实与兰花的香气有很大的关系,兰花很香,但它是一种淡淡的香,不如桂花那般浓郁,而这种刚刚好的气味会让人十分舒适,种植在室内的兰花既能净化空气,陶冶身心,也不会因为太过浓郁而让人觉得刺鼻。李白就曾写"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就是说兰花的香气虽然不浓郁,但随风传播的距离却很远,蕙草即使凋谢了,也会留下芬芳的根,蕙草是兰的别称,暗含兰花本质虽优秀,却并不张扬,这种优秀是刻在骨子里,刻在根上的,所以即使凋谢,也会流芳百世,流传千年,这看似是在说兰,何不是在谈人呢?而这种谦逊低调恰是中国人最为推崇与提倡的品质。
其实,兰花以幽香而被世人喜爱,这在许多文人的作品中是可以看出的,陈毅作诗不就说了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本来在山谷间无人识的不起眼花草,只因阵阵清香,就让许多人争先恐后的山间寻它种植;著名画家齐白石也说"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他说兰花的香气胜过其他所有的花香,可见喜爱之感了;明朝的李日华有"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这儿可以看出兰花的香气是幽远的,并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太过刻意,反而失去本真,也就寻不到最初的芳香了。
兰花特有的形态给人高雅之感,这种高雅在讲究雅致生活的古人心中显得尤其重要。兰花被古人赋予君子花的称呼,所以魏晋之后,许多人就在庭院里种植兰花,既做点缀庭院之用,也有象征意义,尤其是那些热爱读书的文人,种点兰花显得人也变得更为淡然清雅了,若是只在庭院里种些艳丽至极的花,会少了许多文人风骨,倒趁得人过于俗气了。"一身素雅韵飞扬,千手参差玉指香。屈子勿忧冬变易,清寒每度总芬芳",这大概就是属于兰花的意境了吧!
古人爱兰,爱她的优雅脱俗,爱她的香远益清,爱空谷幽兰的寂静与谦逊。这是人类赋予植物特有的文化含义,其代表的品性多是文人雅客追逐的人生目标,就如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爱荷,陆游爱梅一样,喜爱兰花的人总能在这种植物上寻到自己追求的人生理想,这才是一种植物、一朵花真正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