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 畅 · 主播 |潘亚林
1949年,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正式进驻北平,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全国的反动统治覆灭,全国相继解放。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这一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这颗耀眼的红星在东方大地冉冉升起。
然而,在胜利的前夜,一批仁人志士却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口下,没能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江姐就是其中的代表。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四川富顺县一个普通农家。10岁时,她的母亲想方设法省下钱,把她和弟弟送到了重庆道门口一所教会小学。
为减轻家庭负担,江竹筠辍学进袜厂当了童工。好在这样的日子不算太长,在三舅的帮助下,12岁时她重新走进小学校园。
但童年的苦难经历,给江竹筠年幼的心灵划下了深刻的痕迹,养成了她踏实、独立、倔强、敏感的性格。
读小学时,她成绩优异连跳三级,也在这一时期,她萌生了追求真理的渴望。
位于四川大学的江姐纪念馆
抗战爆发的时候,江竹筠正在上中学。“要做斗士,不做装饰!”是那个年代知识女性中流行的一句话,江竹筠非常喜欢。
后来,她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受到学校党组织的注意。1939年,经中共党员戴克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她更加坚定了人生的理想信念:“为党、为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从此,她开启了坚定的革命之路,并且迅速投身到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中。
1939年之后,国民党反共趋向越来越明显,不断在国统区镇压进步运动,抓捕共产党人。此时的江竹筠按照组织的要求,转入地下工作。
在学校读书时,沉心静气当好学生,并团结同学,凝聚力量。从事社会职业时,她既要正常上下班,还要顶着日机的轰炸,警惕特务不时的跟踪,去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
很快,她便崭露头角,并于1940年秋有了第一个党内职务——中华职业学校和附近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
江姐雕像
在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的《红岩》中,记述了一个澄清皖南事变真相巧撒传单的故事。
那时,新四军被诬蔑为“叛军”,所有报纸、媒体都不得发表为其辩白的报道,普通人根本不知事变的真相。重庆地下党员都被动员起来散发《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等传单,江竹筠所领导的党组织也接到了这一任务。
那时,国民党反动派到处都在抓人,江竹筠也不能暴露自己,就和同学何理立商议深夜将传单放到教师办公室和教室里。可她们的宿舍在二楼,二十多人睡两排地铺,一个挨一个,两人又睡在中间,半夜醒来惊动众人怎么办?
恰好当时流行跳交谊舞,两人便商定睡前教大家跳舞。
女生们对跳舞劲头十足,最后个个累得腰酸腿胀,熄灯后很快便进入梦乡。江姐和丈夫孩子合影
夜半时分,二人轻手轻脚地下楼。教室的门锁着,她们就用石块把传单压在门口和过道上。第二天早晨,中华职业学校师生们看到传单,全校哗然,纷纷同情新四军,谴责国民党妄图发动内战的不义之举。
大浪淘沙始见金,正是经过长期隐蔽生涯的熔炼和摔打,江竹筠才成为人们所熟知的稳重大方、沉着机智的“江姐”。
1946年,江姐完成学业,回到重庆继续投身学生运动。在中共重庆市委大力推动下,《挺进报》顺利发行,江姐在校对和整理电讯稿以及报纸发行等方面做出很大贡献,引起反动派势力的极大恐慌。
2年后的1948年4月,伪装后的特务悄悄潜入《挺进报》发行机构获取重要信息,并以此为线索打击了中共重庆市委。
同年6月,江姐不幸被捕,被押送至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到老虎凳、吊索等诸多酷刑的折磨。但她始终坚守信念,保守党的秘密,与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不断激励监狱中的战友坚决同敌人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特务秘密枪杀,年仅29岁。
江姐托孤遗书手记
位于重庆的中国三峡博物馆陈列着一封弥足珍贵的信件,这封信是用筷子磨尖做成的笔、以旧棉絮烧成灰做成墨写在粗糙的毛边纸上,信只有巴掌大小。
这封源自江姐牺牲前给家人的托孤遗书,信中有一段这样写到:“……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江姐想到的是伟大的革命信仰、党的事业,新中国的解放、独立、富强。她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寄托于后人,希望下一代也能继承其毕生之遗志。
以江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江姐为了革命理想与民族独立,用行动书写了极不平凡的一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诗篇,树立起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雕像。
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精神,犹如傲雪红梅,永远傲放在世人心中,激励着人们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不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