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蝉兰(学名:Cymbidium iridioides D. Don):附生植物;假鳞茎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长4-11厘米,宽2-5厘米,大部或全部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8枚,带形,长45-70厘米,宽2-4厘米。花葶从假鳞茎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或水平伸展;总状花序具3-17朵花;花较大,直径达10厘米,有香气;萼片与花瓣黄绿色,有7-9条淡褐色或红褐色粗脉,唇瓣淡黄色并在侧裂片上具类似的脉,中裂片上有红色斑点和斑块,褶片黄色并在前部具栗色斑点;花瓣狭卵状长圆形。蒴果近椭圆形。花期8-12月。
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乔木上或岩石上,也见于岩壁上,海拔900-2800米。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1、花期:9月-翌年4月。
2、花序:1-2枚,总状,9-16朵。
3、花葶(花箭):40-50厘米。
4、苞片(壳、苞衣):很短,仅为0.9-1.1厘米;膜质半透,贴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12-14厘米,共7-8片,贴抱花葶,下面基部合生成管状,向上合生渐短,以致最后一枚不合生。
6、每苗(束)叶片数:7-9叶。
7、叶缘:全缘。
8、叶柄痕:明显。
9、鞘状叶:长12-15厘米,厚革质。
10、其他:革质较厚,质地坚韧,上部披分下垂(也有直立刚健的),绿色,叶面平展,光滑,中脉向背面突出。
黄蝉兰的主要特征如下:
叶:叶4—8枚,带形,长45-70(-90)厘米,宽(1.6)2-4厘米,先端急尖,关节位于距基部6—15厘米处。
花:花葶从假鳞茎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或水平伸展,稍下垂,长40—70厘米或更长;总状花序具7-13朵;花苞片近三角形,长2-3毫米;花梗与子房长4-4.5厘米;花较大,直径达10厘米,有香气。
萼片与花瓣黄绿色,有7-9条淡褐色或红褐色粗脉,唇瓣淡黄色并在侧裂片上具类似的脉,中裂片上有红色斑点和斑块,褶片黄色并在前部具栗色斑点;萼片狭倒卵状长圆形,长3.7-4.5厘米,宽1.2-1.5厘米,侧萼片稍扭转;花瓣狭卵状长圆形,长3.5-4.6厘米,宽7-9毫米,略镰曲;唇瓣近椭圆形,略短于花瓣,3裂,基部与蕊柱合生达4-5毫米;侧裂片边缘具短缘毛,上面有短毛;中裂片强烈外弯,中央有2-3行长毛,连接于褶片顶端并延伸至中裂片上部,其余部分疏生短毛,边缘啮蚀状并呈波状;
唇盘上2条纵褶片自上部延伸至中部,但向基部迅速变为狭小,顶端较肥厚,中上部生有长毛;蕊柱长2.5-2.9厘米,向前弯曲,腹面基部具短毛;花粉团2个,近三角形。
花期9月-翌年4月。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印度北部、不丹、尼泊尔等地亦有分布。
本种与虎头兰相似,假鳞茎稍大,花萼片与花瓣等宽,花被黄褐色,且受粉后唇瓣变化不大,故易区别。
更多养花经验、多肉栽培、盆景欣赏,和花友们交流请移步花友微社区:,或关注微信号公众号:hua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