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国产光刻机第一股”的名号,华卓精科于今日首发上会,冲刺科创板。北青科创记者发现,盛名之下,华卓精科的“光刻机”产品原来并非光刻机整机,以及公司相关产品实际上并未量产。截至目前,公司“光刻机”相关产品仅有1家客户,累计出产4台产品。
“第一股”
即便在此之前全然不清楚华卓精科作何业务,网页检索也能立即让人对这家公司留下“光刻机领先企业”的印象,因为这家公司大量以“光刻机第一股”为标题的资讯。
事实上,自从冲刺IPO以来,媒体给予了华卓精科极高的关注度。公司实控人及招股书中也频繁提到 “公司打破了荷兰ASML双工件台的技术垄断”、是“全球第二家手握双工件台核心技术的企业”等。
“第一股”的概念,摆明了强调投资标的的稀缺性。尤其是在光刻机领域—— “A License to Print Money”,一位为光刻机行业巨头撰写传记的作家曾这样形容它,“一台只要运转起来就能7x24小时印钱的机器”。
一般情况下,“第一股”都是其所在主业领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但概念的界定也并无一定之规——
就像华卓精科,主营业务为超精密测控技术的开发服务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报告期内超过60%的收入来自于精密运动系统,第一套光刻机双工件台样机2016年才研制出,第一台光刻机双工件台产品去年4月份才生产出,且目前还在客户处测试、尚未被正式验收……公司依旧可以被誉为“光刻机第一股”的称号。
不过,虽然被誉为A股“光刻机第一股”,但华卓精科和光刻机的关系,也仅仅是公司光刻机工件台产品和光刻机整机的关系——成本占比10%~20%左右的子系统之一。
此外,华卓精科招股书中所述的“国内首家可自主研发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以及“占据了中国商用光刻机双工件台主要市场份额”等的描述,也仅仅是因为光刻机此前在国内市场的空白,以及行业的刚刚起步。就像华卓精科和ASML二者的差距是90%与1%市占率、以及技术上“代际差异”的区别。
至于“商业化生产”……如果公司确实要把目前所有累计4台出货量,且未获下游客户验收的产能情况这么描述的话。
1家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交所的要求下,目前,华卓精科已经在《招股书》“重大事项提示——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因素”中补充提示了“公司光刻机双工作台产品客户单一且对单一客户存在依赖,商业化前景不明及部分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事实上,以往“单一”这个词更多被用在形容公司“业务结构”的非多元化而非“客户结构”,因为即便公司对某些大客户存在依赖,也有“前五大客户占比”这样的指标衡量。只不过华卓精科的客户结构 “单一”到——
报告期内确实有且仅有1家客户。
据华卓精科招股书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光刻机双工件台模块及技术开发仅有的795万元(2018年)、1737.74万元(2020年)全部来自于一家非上市公司客户上海微电子。且据招股书中 “光刻机双工件台模块及技术开发客户仅有上海微电子,且目前国内客户仅有上海微电子有该类产品采购需求”的描述来看,似乎由于下游没有其他需求,公司这种“有且仅有”的状态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这也意味着,华卓精科光刻机双工件台的销售情况仅仅取决于及受限于上海微电子光刻机整机的销售情况。
两年延期
事实上,目前全球光刻机市场已经几乎全被境外厂商垄断。根据中银国际证券统计,2019年的光刻机市场全部掌握在3家企业中,分别是ASML的89%、尼康的8%及佳能的3%。而作为光刻机的核心子系统,尼康和佳能的工件台全部采用自主研发产品,ASML的高端光刻机也坚持采用自主研发生产的工件台。
也就说,华卓精科向这部分市场销售光刻机工件台的机会微乎其微。
与此同时,国内的光刻机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
尽管华卓精科在招股书中称“上海微电子”为“我国IC前道光刻机龙头企业”,但实际上该公司的光刻机研发进度也仅仅才“完成整机集成测试,并在客户生产线上进行了工艺试验”。
而这,也几乎就是目前华卓精科光刻机工件台产品所能拥有的全部市场和客户。这种情况下,其客户的“唯一性”问题就可以理解。
此外,北京青年报科创记者还发现,即便是对一家客户进行“定制化”研发生产,华卓精科光刻机双工件台的交付似乎都完成的较为“差强人意”。
据华卓精科公司的问询回复函显示,上海微电子曾于2015年与华卓精科签订了一则技术发开的协议,合同要求履约时间为2017年1月,但由于“该类产品技术开发难度高、导致开发周期长、验证周期较长”等原因,华卓精科直至2018年12月才最终实现交付,延期近两年。
(图片来源:公司问询回复函)
无独有偶,在与公司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中的中山新诺及上海集成的合同中,华卓精科的实际履约时间亦分别晚了一年半及半年。而在公司与所有8家客户履约情况出现差异的合同中,由于华卓精科自身原因造成的延期就有4家,占比50%。
0.2%的市占率
是市场规模来看,目前光刻机市场的主流应用按光源分为干式光刻机、浸没式光刻机及极紫外光刻机三类,作为关键层主力机型的最小制程工艺节点分别为250nm、90nm、65nm、7nm、3nm。在光刻机整机中,与工件台相关的就是子系统工件台分系统或位移测量反馈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华卓精科光刻机工件台的主要应用场景仅在65nm及以上工艺节点的干式光刻机,且在该领域,公司目前系列产品的性能较大落后于目前国际领先的、干式深紫外光刻机工件台所使用的双工件台架构。用华卓精科自身在招股书中的描述就是——
“总体上现阶段公司的双工件台产品在光刻机整机应用上与国际领先产品存在代际差异”。
而在另两种及浸没式及极紫外光刻机领域,华卓精科还没有产品。
据北京半导体协会统计,华卓精科产品所在的细分领域、IC前道光刻机2020年全球的销售数量为413台,相比之下,公司当年1台的销售量占比不足0.2%。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华卓精科于2020年4月、2021年1月、2021年4月及2021年6月向上海微电子分别发货1台、累计发货4台的光刻机双工件台目前仍处于整机集成、测试阶段,尚未通过客户公司的最终验收。
22倍净利润的补助
招股书显示,过去3年,华卓精科光刻机双工件台模块及技术开发分别实现了795.00 万元、0元和1,737.74 万元收入,晶圆级键合设备及技术开发分别实现了200万元、2,561.95 万元和1,458.94万元收入,激光退火设备分别实现了0元、2,561.95万元和1,458.94万元收入。
—— “规模小、波动大”成了公司现阶段收入情况的显著特征。对此,华卓精科在招股书中也表示,由于上述产品均处于商业化初期,所以销售结构尚未稳定,未来经营发展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销售不稳定的背后还有华卓精科技术及产能方面的不足。据公司答上交所《审核中心意见落实涵》的回复:目前在技术上,公司的晶圆级键合设备产品“落后竞争对手”、激光退火设备“部分指标上处于劣势”,精密运动系统产品线的“丰富度方面落后于国际龙头企业”、静电卡盘“在产品线构成、应用制程和应用领域方面落后”……
在产能方面,华卓精科的晶圆级键合设备、激光退火设备 “仍处于小批量定制生产阶段,尚未实现规模化量产”;光刻机相关产品“还需要经历客户验证、产能爬坡”……总而言之,高度定制化产品的结构,另华卓精科的量产和盈利受到极大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3年,得益于国家对光刻机产业的大力支持及政府的高额补助,华卓精科的研发得以持续。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期间,华卓精科分别获政府补助1.39亿元、3.21亿元、2.67亿元,补助金额分别达公司当期总营收的1.6倍、2.7倍、1.8倍,公司当期归母净利润的9.3倍、16倍、22倍。
在此情况下,华卓精科到真正盈亏平衡的“商业化”需要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
至于在上市时间意义上严格领先的“第一股”,在各类新经济领域反而有更大风险遭遇赛道的证伪。真“第一股”的特征应该是什么?华卓精科是否能撑起这个“第一股”?这个答案或许也是观察此类新股,在今年走势变化的一个契机。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范辉 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