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楼市有一些怪象,是从数据和现象里传递出的
当我把几个细碎的现象串联起来,发现有一些真相,值得单拎出来跟各位好好聊一聊
浦东,今年的楼市走势和房价,都很神奇
01
之所以会说它神奇,因为浦东正在频繁出现一些点状现象,如果你把这些细枝末节串联起来,会发现浦东楼市正在创造一些有意思的奇迹
第一个神奇:浦东的房价奇迹
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上海房价涨幅比较高的可能会是浦西内中环板块,但我们拉出浦东浦西五年的新房涨跌幅走势后,却发现了一些不同的蛛丝马迹:
浦西整体均价一直更高,内中环的高房价拉高了整体价格
但如果你要说成长性,浦东反而更有想象力
从上面折线图来看,2017年到2019年还只是浦东小幅跑赢走势,到了2020年,则演变成了浦东单方面的压倒性优势
第二个神奇:浦东的认筹奇迹
大家应该都知道,今年的前滩东方惠礼,以高达555.7%的认筹比暂居上海认筹率榜首,比较有趣的是,前五认筹有三个项目来自浦东:分别是东方惠礼、碧云尊邸、滨江凯旋门
出于好奇,我又去扒了近三年的上海认筹率排名榜单,发现了这么一个夸张的现象:
2018年,上海认筹率排名前五的项目,前滩占据榜单一二名,2019年上海认筹率排名前六的项目,前滩又占据三席
过去我们总说上海某某板块的新房项目挣破头皮,但如果真要回过头去看争抢程度,在热门板块前滩面前,依旧不够看
这些高认筹比的神盘,开始扎堆出现在前滩
第三个神奇:浦东的供应奇迹
今年上海有个现象级楼盘:碧云尊邸
号称是碧云板块的最后一个新盘,叠加区域中心、低密稀缺、断供已久这些特性,面世后就一直高温不下
为此我们曾写过一篇文章:总价五千万的刚需,凶猛的上海土著
我曾几次去这个项目踩盘,但每次都找不到售楼处
一问,没有售楼处,就是这么任性
中心低密的神盘,在传统市中心板块也是稀缺的,但却把供应给到了碧云
还有一点各位请注意,不仅是当下浦东会发生这种现象级楼盘,以后仍然会持续发生
因为传统的市中心板块,以后不会有这种低容积率地块出让了
但浦东却实实在在具备这个条件
第四个神奇:浦东二手房的奇迹
说到今年的二手房奇迹,有必要再和大家提一下张江的万科翡翠公园
2014年开盘的翡翠公园,去化速度一直都不错,2018年尾盘的认筹比攀升到榜首,算得上张江的红盘
奇怪的是,当我在链家上搜索万科翡翠公园二手房的时候,竟然发现1套挂牌房源都没有,按常理不应该这样,正常的行情,每月也至少要有5套的房源挂牌才对
为了找背后的原因,我整理了这三年万科翡翠公园的二手房成交均价,发现了一个现象
这几年上海二手房整体横盘甚至打折才能售出的情况下,万科翡翠公园却走出了独立上涨的行情
供应稀缺、较快上涨的循环效应,在浦东的热门板块持续发酵
第五个神奇:逆袭盘奇迹
这一点,祝桥板块的公元2040很有代表性,作为一个即将到南汇的远郊,比迪士尼还要向东的项目,过去一年一直艰难去化,却因为莫名引进的进才东学区,绝地反弹
各位仔细想想,为什么以上这些现象会集中发生在浦东,是巧合吗?还是背后有什么值得深挖的原因
想要看懂奇迹,必须先看懂浦东的楼市格局
02
我们先一起来抽丝剥茧,看看藏在上海房价里的板块秘密
浦西大家应该都知道,房价是跟着环线走的,所有的定价前提,很少会先看配套和交通,而是先看,环线
• 内环内的一手房定价,均价大概在13w左右
• 内中环的一手房定价,均价在9w—10w左右
• 外环的一手房定价,均价在4.3w左右
在这片传统的城区,所谓的楼市环线论依旧坚挺的存在着,人和环线是呈不断向外扩散的趋势
但如果你反过来看整个浦东的发展,会发现浦东已经很难有明显的环线差异了,也就是不会再按环线来定义房价
举几个例子可能更直观一些
• 外环外的保利首创颂已经卖到了单价6.95w,远超外环的新房价格体系
• 张江还要往东的唐镇板块,靠近龙东大道的大名城紫金九号,可以卖到6.7w
• 快跑到外高桥的森兰板块,森兰壹公馆竟然也卖到了5.8w
• 比迪士尼到市区还要远的祝桥板块,公元2040竟然也可以定到4.5w
你会发现,浦东的房价体系怎么这么神奇,不按环线套路走的啊,祝桥怎么也可以比肩浦西外环了
但如果你在浦东多走几个板块多看几个房子,就会明白:所有在浦西的定价标准,到了浦东,全部都被打散了
这里的定价体系,只有一个标准,围绕着板块和产业的联动,产业的注入才会真正意义上颠覆地段远近的概念
03
究竟是什么原因支撑浦东楼市这么快的起势?从一些数据和现象我试图剖解一些原因
首先,产业强势是达成一致的。在上海规划内的产业园区中,浦东的产业园区收录是最多的,甚至接近第2名与第3名的数量总和
而且浦东的产业分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特点,大的产业园区被摊薄到整个区的内部和边缘段,撑起了整个的骨架和血肉
而小的产业并不会打散,依旧会集聚在大的产业园区内,支起了能与骨肉联动的手和脚
就这样从骨架到血肉再到手脚并起,盘活了整个浦东产业内外部的驱动
对于浦东来说,从政策引入企业再到吸引人才,这还都是起步,而下一步,就是基础设施的填充和完善
从这个切面来说,浦东也的确在做很大的改变
先来看看交通路网。上海市城市2017-2036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将规划增强浦东枢纽对外快速集散路网,届时区域内会形成“三纵五横”的快速路网
未来这样密集的交通路网,也会逐步补齐浦东的交通短板
在填漏补缺阶段,其实浦东也在做与浦西的道路对接和联动
比如龙东大道的延伸段,可以无缝实现郊环到内环线的连接,比如浦东的外环高速段,和中环线直接距离非常近
浦东的道路建设和填充,其实和浦西大相径庭,很大的原因就是起点的规划更高,供给更强
04
但单单有政策、产业、人口,最后到交通、城建这样的填充,其实还撑不起浦东的房价体系。
还有一点不能被忽视的,就是教育
新区的起步一般都有这个阶段,从产业到人口到基础建设,最后引入好的学校来完成起势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的虹桥浦东利好这么多,没有好的学区的项目依旧会面临着购买力的纠结
在这一点上,浦东的教育同样很神奇:起步晚但速度快
首先是教育资源不再那么单一,14个片区的划分,已建成132个学区和集团,覆盖了721所学校
不光是覆盖面广,教育能力如今也同样可以跟上,拿张江集团来说,建校时间不足15年,数年来的中考升学成绩可以排在全区第一、全市第五左右,已经可以和浦西第一梯队的学校相媲美
图:申城升学
在这个方面,浦东有几个板块受学区驱动还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是唐镇板块,另一个是森兰板块
唐镇的起势很容易理解,因为紧挨着张江,但张江板块的住宅用地又太少,很多人口、配套等要素外溢到唐镇,最后板块内补入了福外学区,让很多张江的购买力坚定选择了唐镇,由此奠定了唐镇板块的房价版图
森兰板块则比较神奇,依托着外高桥保税区,离内中环五角场不远的距离被人熟知,之前的学区也不弱,但引入明珠学区之后,明显去化速度更快
种种因素的叠加,产业人口的资源分配,交通路网的全面通达,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短板的逐步补齐,高收入人群的购买力跟投,都会侧面烘托起浦东的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化
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推导发生了我们开头所说的楼市怪象
05
过去的浦东被寄予厚望,后来又被指责没有达到期望
但浦东实在太大了,现在我们回过头也可以不夸张的说,过去三十年浦东立的目标,基本都实现了
从一个江边滩涂发展成为了集金融、科技、航运于一身的新贵中心,只用了30年,GDP总额也早于2018年就过了1万亿
2018年就可以破1万亿是什么概念,已经足以比肩郑州,超越合肥这些二线强省会了
政策的倾斜,产业和城市人口的流动,包括区域的崛起,会让寻找工作机会、重视居住体验的年轻人,更倾向于买入浦东这样主力新城区的房产
城市在升级,市场在升级,房产在升级,买房人也在升级,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这也是我坚定看好浦东后市的原因
06
几点建议给到打算在浦东买房的朋友吧
1、 在浦东买房,不要简单的看离市中心的距离,在这里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打散的,中心的意义是薄弱的
该看什么?看产业的分布和人口的流动,这些才是定义浦东房价体系的要素
2、 浦东有一个特点值得抓住,是产业和人口的外溢,像唐镇、周康承接张江,三林承接前滩,有些外溢的板块,虽然起势较晚,但后发之力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3、 浦东的教育迁徙很有意思,如果你不着急用学区,可以先不纳入买房规划,因为浦东确实发生过多次,先买房后有学区的案例,当然,博学区概率这件事,预算不够的情况下我才建议你去做
最后说一句,浦东的神奇还不止如此,就像你永远也猜不透,码农的购买力到底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