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飞利浦推出玻璃外壳飞凡LED灯管,作为飞利浦经济型15W LED塑料灯管的升级。飞凡的亮度提升了33%,光效提升了25%,是一款高性价比的LED灯管。搜索网上,没见到其驱动电路。通过破坏性拆解一根灯管,看看这款灯管的做工及驱动电路的真面目。
一、基本情况
下图是飞利浦飞凡LED灯管,采用公共场所广泛使用的T8尺寸结构、玻璃灯管,有16W(1.2米)、8W(0.6米)两种规格:
飞凡LED灯管与飞利浦其它几款产品比较:
飞利浦推出“飞凡”时,着力宣传其优点,让我们看看摘要(附后),主要是为了对比拆解的情况,看其是否如实,不是替它打广告哈!
有一家门店重新装修,将以前安装的灯具全换。捡到两根丢弃的1.2米16W飞利浦飞凡LED灯管:
贴标签端的管脚是通电脚,LED驱动器就在这端的内部:
另一端的管脚不通电,只起固定作用:
标签上的信息:6500K,1600lm
功率16W,工作电流135mA
安装使用注意事项:
二、拆解
敲碎玻璃外壳:
灯条是用高温胶粘在玻璃管内壁上的,热阻也不低呵:
灯条上有56颗飞利浦原装LED芯片(2015灯珠),玻纤基板(单面覆铜):
近看飞利浦2015灯珠,双金线引线,貌似与普通LED结构不同:
高纯度玻璃外壳,厚度0.6mm:
灯管均光及色温控制,采用专利ECO水基涂粉技术一次成型涂粉,小刀可以刮掉内壁涂层,不是毛玻璃工艺:
对装有驱动器这端进行剥离,先撕掉标签:
去掉残余玻壳:
驱动器电路板装在黑色塑料圆筒内,这就是“飞利浦独创的分体式驱动电源保护罩设计对电源进行360度全方位电气隔离,确保人身安全。”:
细铜管脚:
用小刀拨开压制铝端盖:
从塑料圆筒内取出驱动电路板:
电源引线是压接在铜管脚内,很牢固,接触良好:
电路板上的元件分布,见下面图示:
为了判明电路板上热缩管包裹的F1是啥!拆下看,是10欧姆保险电阻:
电路板背面:
驱动器“全家福”图片:
三、电路图
根据PCB情况,绘出灯管驱动电路图(见下图),这就是飞利浦宣称的“优化的高效驱动电路”。该电路十分简单,非隔离,没用IC,全部使用为数不多的分离元件,只要元件质量过硬、焊接可靠,故障率还是比较低的:
电路原理:D2~D5、C1是常见的桥式整流电路;C2、L1是高频滤波电路,防止本电路产生的高频谐波窜入市电电源,干扰附近的电器;T1、Q1、Z1及相关电阻电容构成单管自激开关电路,有一定恒流功能。C4及R4~R6是RC充放电路元件即自激耦合元件,稳压二极管Z1起钳压稳流作用,R7、R8是限流电阻,C5是旁路微分电容,R1、R2是启动电阻,R3、R9是启动辅助电阻又有C3泄压的作用,D1是续流二极管。
四、简易测量
由于没有专业的积分球测量仪,用普通仪表进行简易测量。
1、将另一根完好灯管接通市电测量
市电电压224伏:
输入电流120mA,比标称135mA低一些:
输入功率15.6瓦,比标称16瓦略低:
功率因数0.55,比标称0.58略低:
2、照度测量
照度计距离灯管1米测量(暗室),照度157LUX。达到飞凡自己的标准(距离1米,照度>150LUX):
3、发热测量(室温28℃)
开机1小时后测量,灯管正面玻璃外壳35℃:
灯管后面(贴灯条侧)玻璃外壳50.7℃:
灯管驱动器端 46.3℃,发热不算严重(内部温度要高于此温度),长期运行有保证。
4、频闪现象观察
远看,玻璃管的均光效果还比较好,也看不见频闪:
下图是用手机近拍的,有不起眼的黑横纹上下滚动:
使用示波器测量功率管13003发射极R7、R8两端的电压波形(注意:须使用220V隔离变压器点亮灯管!),频率50Hz,只有一半在工作,所以功率因数较低。LED灯条流过的电流,由于有滤波电容C3及T1变压器、D1二极管续流,波动幅度没有这么大。
5、电源波动驱动器性能测试
用自耦调压器将电源电压进行调压,然后测量工作电流、功率、功率因数。
电压调为200伏:
输入电流110mA:
输入功率13.17瓦:
功率因数0.56
其余调压工作情况,不再一一上图,列表如下:
以上图表显示:这种电路的性质,220V以上,电流保持恒流,没变化,但输入功率随输入电压正相关变化;220V以下,电压降低,电流减小,功率下降。
拆后语:飞利浦为适应市场需求,走平民路线,推出20元左右一根的飞凡LED灯管,为降低成本又有较高质量,用心设计,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功率因数偏低,企事业单位大规模使用,应当考虑集中补偿问题。其封闭性及一次性结构设计,一旦坏了就只有扔掉,无法进行检修,哪怕该电路如此简单,维修技术要求并不高。当然对电子爱好者,拆点可用元件还是可以的。
谢谢观看!
文章内容为作者原创,不代表本论坛观点
关注数码之家网浏览更多精彩资讯、拆机图文DIY
技术交流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goodanytime
本文来源:数码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