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节期间,在多日的大鱼大肉之后。
终于,肠胃发出了抗议,它说需要解解腻。
于是乎,从书架上取了一罐2020一级白牡丹,坐在茶桌前准备开始冲泡。
要论大餐后去油腻的最佳搭档,谁又能媲美新白茶呢?
泡茶的间隙,手边的电话突然响起。
几位朋友午后准备来家中喝茶,难得的假期,自然邀约不断。
将茶桌简单收拾了一番,再摆上些坚果和水果,等待着她们到来。
好友刚进书房,便盯着茶桌后方的架子。
指着其中的一个超大盖碗说,“我们这么多人喝茶,是不是要换成它?”
顺着朋友的目光看去,那是一个来自景德镇的盖碗,去年亲自背回来的。
却因为容量太大,在200毫升左右,平日里只能作为装饰品,使用次数为0。
此刻,桌上的标准盖碗,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大巫见小巫。
那么,春节与好友一起喝茶,到底有没有必要换一个超大的盖碗呢?投茶量又该如何控制?
《2》
正常情况下,一个标准的白瓷盖碗,它的容量是100-110毫升左右。
用于自己品茶,或是三两好友约茶,都是极佳的。
根据品茗杯的大小,每个人基本可以喝到1-2杯茶汤,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
而在人数增加,但盖碗的容量却不变的情况下,为了均匀分汤,茶杯中的汤水便逐渐减少。
有时候,每个人甚至只能喝到一口。
但仅仅一口,又怎么能真正体验到优质白茶的鲜香醇爽呢?
为了避免出现以上这种尴尬的局面,便有茶友选择更换盖碗,增加容量。
如此一来,不仅不会显得怠慢,还能突出主人的细心。
让每一位喝茶者,都能尽可能多的品尝到茶汤。
平日里,若是来访的客人或朋友较多,自己也会选择一个容量稍微大一些的盖碗,大约在130毫升左右。
盖碗容量的变化,随之也要调整投茶量,保持茶水比例均衡。
在使用标准盖碗冲泡时,投白茶干茶5克。
而按照1:20的茶水比例,便可以换算出自己的盖碗在泡白茶时,需要的投茶量具体是多少。
通常情况下,白茶多见罐装、袋装或是成箱打包。
因此,在难以掌握投茶量的情况下,便需要一个克秤的帮助。
许多茶友在日常泡茶时,并不在意“茶水比例”这个概念。
用手随意取茶,或多或少,全凭手感和经验,再根据个人的口味进行调整。
事实上,每种茶类在冲泡时,都有一个黄金茶水比例,白茶也不例外。
110毫升左右的盖碗,搭配5克的干茶,是经过长时间,且很多人的经验所得来,能够极尽地体现出白茶的最佳滋味。
“随手抓一把”的概念,对于好茶来说,是一种辜负。
白茶不同品类之间,由于体积不同,投茶量也会出现差异。
同样的“一把”,若是白毫银针,便可能超过标准,而如果是寿眉,则远远不够。
投茶量太多,会导致茶汤过浓,苦味和涩味突出;而投茶量不足,又会使得滋味寡淡,醇厚感不足。
由此看来,一个小小的克秤,不出百元,就能让众人泡出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
不论盖碗的容量多与少,都能够做到精准投茶。
《3》
知道如何控制投茶量之后,我们再回到盖碗本身。
一个超大容量的盖碗,真的适合用于泡白茶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
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适合。
平日里钟爱以标准盖碗冲泡,它最大的优点便是轻便、小巧、易出汤。
以环壁注水的方式,将沸水注入盖碗,再快速出汤,这一整个过程大约花费7-8秒的时间。
最后,尽可能地翻转手腕,把盖碗中剩余的茶汤沥干。
而之所以能够轻松地完成注水、出汤、沥干,都基于一个大小适中的盖碗。
尤其对于女性茶友来说,小巧的盖碗更方便操作,绝非容量越大越好。
容量超大的盖碗,虽然看起来气场十足,但却不实用。
与大容量相匹配的,除了霸气,还有笨重。
女性茶友手指纤细,难以抓握容量过于大的盖碗碗沿。
若是不小心手滑,则容易造成盖碗被摔碎,甚至于烫伤自己。
损失了一个盖碗是小事,但被沸水烫伤所导致的后果,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新茶友以标准盖碗作为练习,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
贸然更换成大容量的盖碗,难免会出现手忙脚乱,忘记了要快速出汤。
在茶叶与水长时间的接触中,形成了闷泡。
闷泡,使得内质丰厚的白茶释放了过量的养分,茶汤中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含量颇多,可想而知,茶汤苦涩,滋味浓重。
而原本的鲜爽感和清甜感,纷纷被苦涩感掩盖。
最终,白茶的鲜香醇爽沦为口中那一抹化不开的苦,惨遭嫌弃。
因此,在理论上来说,人多聚会,使用超大容量的盖碗是一个好选择。
但若是从实际出发,它并不实用,可操作性极低。
《4》
正是因为对盖碗的使用不熟练,茶壶在茶桌上出现的频率颇高。
不仅操作方便,且不易烫手。
在面对客人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均匀地为每个人分汤,不偏不倚。
但以茶壶泡白茶,最大的缺点是,无法展现出原汁原味。
实际上,这同样是一种闷泡的方式。
而优质白茶,内含物质充沛,最忌讳的便是闷泡。
前面提到,闷泡容易导致茶汤过浓,滋味苦涩。
且茶叶在壶中时间过长,也会令茶香逐渐消散,层次丰富的香型变得单一。
即便以好茶待客,但对方却难以品味其中的真谛。
如此一来,便让我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标准盖碗冲泡,担心待客不周;以茶壶冲泡,无法突出好茶的香气和滋味。
多人聚会,最佳的冲泡方式,是煮茶。
可以选择一款有年份老白茶,例如2017年的寿眉饼。
经过了3年多的陈化后,内含物质发生了转化,变得沉稳、内敛,逐渐拥有了适合煮的特质。
煮过之后,不仅不会苦涩,反而醇厚甘甜,饱满稠滑。
但是,煮老白茶最关键的步骤,是控制好茶水比例和煮茶时间。
在直接煮干茶的情况下,2-2.5克搭配300-400毫升水即可。
比起用盖碗冲泡来说,茶叶变少了,水却变多了。
由于煮茶,是一个茶叶在水中不断沸腾的状态,因此内质会大量释放。
若是投茶量太多,则依然会让茶汤苦涩,难以入口。
先让煮茶壶中的水沸腾后,再将干茶投入其中。
待再次沸腾之后,茶汤的颜色逐渐接近赤金色后,便可以关火等待止沸了。
其实,煮茶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
因为每个人所用的煮茶壶功率不同,大小不同,等等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煮茶时间或长或短。
以具体分秒为规定,显然不合理。
而以茶汤的颜色变化作为标准,才符合常理。
不过,煮茶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沸腾后便要及早出汤,切勿高温闷煮。
内质充沛的老白茶,在“使劲煮”的状态下,口感会被破坏。
煮茶虽然方便,但也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才能煮出一壶适口、美味的茶汤。
《5》
最终,朋友放弃了用超大盖碗泡茶的念头。
我们,也选择了以煮茶的方式,品饮老白茶。
茶汤沸腾后,温暖的茶香便充盈着小小的房间。
药香、粽叶香、陈香、枣香,纷至沓来。
而伴随着袅娜的香气,寻得了一片清净。
好友们虽长时间未见,但却没有变得疏离。
每个人都在奔赴各自不同的人生,朝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奔走。
不变的是,当身心疲惫时,以一杯好茶作为陪伴。
思念亲友,怀恋故乡。
再带着憧憬,带着热情,新的一年朝着目标,再次出发。
更多关于喝茶的原创知识
看价格喝茶?看山场喝茶?你的喝茶水平,可能承载不起正岩茶
春节期间,喝茶的人数变多了,要不要换上大盖碗泡茶呢?
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三招教你轻松辨别景德镇盖碗?不再花冤枉钱
日常喝茶、泡茶时,除了选对茶,泡茶工具应该如何挑选?
从大观茶论,到日本茶道,从汉朝食茶,到现世喝茶,茶只是娱乐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