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喝水的关注超过了任何食品。水的硬度更是经常出现的热门话题。一会儿是说硬水导致肾结石,一会儿说纯净水没有矿物质有害健康。水的硬度、矿物质、健康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水的硬度由其中的钙和镁含量决定。常用的硬度指标是每升水中含有相当于多少毫克氧化钙的钙和镁。比如自来水的国家标准是总硬度不超过450毫克,如果全部来自于钙大致相当于一升中含有180毫克钙。
长期喝这个硬度的水会怎样?如果其他指标合格,那么问题就转化为:长期喝这样的水,额外摄入的钙镁对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
钙和镁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很多人的饮食中都达不到推荐摄入量。也就是说,水中的钙镁,如果实在要考虑的话,其实有助于满足人体需求。
摄入钙太多的确会带来健康风险,肾结石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个“太多”并不容易达到——通常的建议是,每天不超过2500毫克钙,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在奶制品消费并不算普遍的中国人中,每天达到1000毫克的“推荐摄入量”都有困难——对这一事实的夸张解读,催生了各种“补钙产品”。在这种钙摄入量的基础上,哪怕是每天喝两升达到“最高允许硬度”的水,额外摄入的钙也不超过360毫克,距离“钙超标”还有相当距离。
除了钙和镁,水中还会有其他矿物质。既然矿物质是人体需要的,那么去除了矿物质的“纯净水”或者“软水”,是不是就不利健康了呢?我们需要注意,人体的营养成分来自于吃喝的所有饮食,水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即使是“硬度很高”的水,每升中的钙也就是两三百毫克。烧开之后,这些钙镁离子还会有相当部分变成“水垢”,水中的含量就更低了。考虑到每天的喝水量,它能提供的钙只能占到人体需求量的一小部分。在以色列等地做过实地调查,居民从引用硬度较高的额自来水转为引用几乎不含矿物质的净化水之后,居民血液中的钙镁含量的变化微乎其微。
其他矿物质的情况也类似。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主要还是要指望各种食物。水中的那点虽然聊胜于无,但如果没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但水的硬度,或者说其中的各种矿物质,对水的味道以及使用性能会有影响。水是否“好喝”,取决于其中的矿物质以及其他“杂质”。这些矿物质离子,在烹饪中会影响食物分子的带电状况,从而影响食物的烹饪特性。硬度比较高的水,一烧开就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虽不影响健康,但很影响外观和口感。洗衣服或者洗澡的时候,洗涤剂的效果来自于其中的表面活性剂,而矿物质离子会大大降低它们的“活性”。现在的许多洗涤剂或者洗发水加入了其他成分,来“屏蔽”这些矿物质离子的作用,从而减轻水硬度的影响。
简而言之,水的硬度对口味和使用性能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但只要其他指标合格,水是硬是软对健康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影响。